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10-0085-03
  一、前言
  校企合作是一种区别于传统以学校为中心培养人才的教育,该教育定位于各种职业或职业岗位群,以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为核心,重在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按需施教,有的放矢,学校和企业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发展。
  二、校企合作对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作用
  1.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要求
  培养目标是对教育结果的要求,它指明了受教育者经过教育与培养后应达到的状或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将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概括为“培养一大批一定科学文化基础和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在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不论何种类型的教育,都肩负着将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的义务和责任。就人本身而言,一个健全的人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人不仅应该拥有强健的体魄,还应具备完善的人格,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不仅要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以及如何利用知识;不仅学会专业技能,还要能利用这些技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并通过知识迁移形成新的技能。
  从世界范围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已历经知识本位、技能本位、能力本位,现在已开始注重以人为本,提倡人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有人才培养措施作保障,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职业能力、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教育内容的选择就必须要围绕这些内容,体现这些素质。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课程过多地体现职业技能,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这本身已偏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当然,人的全面发展并不等于不分主次一律均衡发展,也必须要区别层次、分清主次、突出主要内容。
  在设置课程时,教学内容的广度要尽量涵盖人综合素质各方面的内容,要体现知识、技能、素质的相互融合,教学内容的深度要适度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强化实践应用,为学一个真正的人才首先必须是一个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人。社会上流行的“有德有才,高薪聘用;有德无才,培训使用;有才无德,后患无穷。”这中说法清楚地表明一个现代企业对员工思想道德的要求。因此,作为人才的培养单位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
  学生进入定向实习及就业阶段后,即具有双重身份:在校学生的身份和在岗工人的身份。学生参加实习的过程既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又是提高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过程,更是经受社会实践锻炼,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纪律、职业习惯,接受社会挑选,从而成为合格工人,顺利实现就业的过程。这一阶段给学生提供的只是一个走向社会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在计划经济下,职业院校奉命办学,“招生靠计划、分配靠政府、经费靠拨款”,人才供应链条是计划性的。企业发展也是计划的产物。在人才供求方面,培养出来的人才全部由政府包分配,职业教育也处于卖方市场的地位,职业院校无生存发展之虞。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校企之间出现了真空地带,由于计划经济正逐步退出舞台,而市场还未完全在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建立起有效地沟通机制,导致了人才供应数量、专业类型、人才规格层次的无序状态。职业院校加强校企合作,实行顶岗实习、半工半读,能够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企业环境熏陶和必要的实习条件、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生产实践过程也就成了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学生在师傅带领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并把在实践中体验进行理论的对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热情和创新精神。
  2.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特征
  教育部原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这段话集中概括了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实践是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是课程设置的核心。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为特定的企业培养有特殊技能的劳动者,实践性是教学的根本点和终结点。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主要是靠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实践教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调动手训练。校企联合办学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训练,传统办学的技能培养,学校虽然安排实训和实习计划,配合专业教学建立校内实训室,但大多是情况下,学生只不过进行观察或单一的操作,这些仿真的训练与校企联办到企业实践活动相比有实质的区别,校企联办实践情景更加复杂真实,充分提供岗位让学生动手学习,提供师傅指导学生实践,能够真正满足学生技能掌握的需要。
  重视顶岗实习。校企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顶岗实习的机会,学生可以从第一年的理论学习结束后就开始顶岗实习,如工学交替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一般有三个学期的顶岗实践,学生以专业实习为主,与传统办学的学生往往只在最后一学年参与实践有很大不同。而且校企联办的学生能够将教育实践与生产劳动一体化,在顶岗实习期间有明确的要求和职责,能以职业人的身份完成企业交办的工作任务,为用人单位创造实际效益,并获得一定的报酬。   3.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过程的认知运动规律
  校企联合办学同时拥有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教育主体。学校以文化知识和理论教学为主,企业负责技能实践和顶岗实习,它们共同承担育人的任务,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工程师相互配合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教育资源。
  校企联合办学同时拥有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和以直接获得实践经验和能力为主的企业生产现场环境。学生经过学校和企业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实习环境,能更好地将学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企业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加熟悉企业岗位工作的情况,实现了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零距离”。
  三、校企合作的实际作用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校企合作是时代的召唤,是职教发展的趋势。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是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模式,其作用主要还体现在学校、企业、社会三方面。
  1.学校方面
  1.1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
  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是各类职业院校的基本培养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纯依靠学校方面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校的设施、设备,已经难以培养出企业需求的人才。许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到企业第一线后技能操作水平和岗位适应性不强,无法满足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借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技术指导,让学生有机会顶岗实践、接触社会、增长才干,把学校和企业结合在一起,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办学,这样就能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此外,校企合作还可以促进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学校通过深入企业、行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对岗位群的分析,由此归纳出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道德、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等各种职业素质,并根据现代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趋势,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以及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补充到课程方案中,使课程开设与企业无缝对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双向渗透,这样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校企合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学校培养获得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实际工作参加岗位劳动,参加科研、工程项目,培养基本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进行职业训练。同时,通过参与工作实践,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学生通过接触社会,参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学会了做人、做事,学会了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得到加强。在良好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1.2有利于增强办学实力
  校企合作有利于增强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具体来讲表现在:
  首先,职业院校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都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因此实训室的建设和实训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有一半的中等职业院校达不到基本的办学条件,许多实训课只能在黑板上开机器。校企合作增强了学校的实训条件。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以其雄厚的实力和优势解决了学校的困难,有的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有的企业为学校的合作专业添置最新的设施、设备,有的甚至将流水线建在校内,这样不仅能改善、增强学校的实训条件,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好地配置,而且还可以创设一种能够有效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场景和职业场景,使学生能够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掌握岗位技能,从而增强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实力。
  其次,校企合作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职业院校培养人才需要理论教学和技能传授一体化的教师,但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原有的师资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如今,学校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让教师了解、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技术、生产流程、岗位技能、职业标准以及新工艺、新知识,使教师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实际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从而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从企业中聘请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担任学校的实践课教学,作为兼职教师补充到“双师型”教师队伍中来,使双师型教师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提升,有利于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办出职业教育自己的特色。再次,校企合作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模式,职业院校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永远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校通过对专业设置的可行性论证,对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将企业、行业最新要求纳入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为企业、行业培养思想过关、技能过硬的合格人才,并通过就业带动招生,通过招生扩大规模,通过规模形成效益,从而就能大大增强学校办学实力。
  2.企业方面
  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创新与开发等都需要职业教育为其提供人才保障。校企合作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下,建立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队伍和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的振兴与发展必须以职业教育为基础。
  2.1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传统单一的办学模式,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往往脱离生产第一线,致使企业不得不投入岗前培训,加大人力资源建设的开支,既浪费财力又浪费时间。校企合作,企业一方面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参与培养,以学习与工作实践交替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形成技术过硬、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职业素质,成为人力资源的重要力量参与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中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学生转入企业后,企业的整体员工素质得到提高,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再者,企业依托学校成立培训基地,为企业员工的各种培训提供场所和师资,有利于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提高在职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双方谋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
  2.2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当今世界,企业界特别是新兴技术部门对劳动者技术、文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企业都深感到靠招工式聘用社会闲杂人员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迫在眉睫,企业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没有高素质的员工,企业就会面临淘汰,更谈不上发展。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就要有一流的管理和服务,就要有能适应现代生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只有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才能让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得到推广,提高在职员工的素质,获得技术、技能新人才,使建立在现代技术装备基础上的物质资料生产顺利进行,保障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总之,企业参与办学是企业培养职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技术骨干的重要途径,因此,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是企业生存的需要,也是企业竞争的需要,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社会方面
  3.1有利于社会资源综合利用
  校企合作使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都得到充分利用和最优配置。首先,在人力方面,校企合作中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可以兼任学校的实训教师,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学校的师资也可为企业开展培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形成人才的双向互动;其次,在物力方面,企业不仅仅是给学校提供教学实习场所,而且还提供资金、设备,反之,学校作为企业的培训基地,为企业的培训工作提供了方便,大大节省企业经费开支,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互为服务;在财力方面,企业对学校资金的投入,有效缓解学校经费困难,弥补国家教育财政支出的不足,同时,半工半读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教育,大大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的助学制度。因此,充分开展校企合作,促进社会资源综合利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意义重大。
  3.2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工作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率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打造制造业大国、发展第三产业都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工人,而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之一,它担负着国民经济腾飞的人才培养重任。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顶岗实习,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毕业后很快就业,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接受现代企业管理和创新改革气息的熏陶,接受新思想的洗礼,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学生实习的过程既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更是在与一线师傅的共同劳动过程中,密切了与社会的联系,加强了对所从事职业的理解,便于找准自己的位置,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了从岗位做起、从基础做起、从自身做起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不但在人才市场上增强竞争力,促进就业,而且受到企业的好评和重用。同时,校企合作还可以利用师资和场所的优势,通过对在职或下岗员工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农村建设科技人才培训,使学员掌握一技之长,在生产建设岗位上找到了实现自我的价值,为我国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做出积极贡献,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是培养学生除掌握一定的文化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而掌握这种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是采用技术手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技能和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校企合作则是实践性教学的最佳途径之一,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并为工学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只有与实际生产活动的紧密结合,才能使教学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加强和扩大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范围,使学生在生产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各种基本技能和复合作业的能力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
  职业院校兴办专业产业,并使之与教学相结合,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在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校企合作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和追求。
  四、校企合作的积极效应
  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能真正使职业教育在企业的经营运作中发挥作用并融入企业,将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企业物质资源结合起来,成为整个企业经营价值链中的组成部分。职业院校有了企业资金的注入,就能进行教学设备的更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就能得到强化和提高;学生质量上去了,企业就会乐于接纳毕业生,并对投资办学倾注更大热情;毕业生就业有了着落,且收入不菲,众多家长就乐意把孩子送到职业院校里来,这样就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使职业院校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
  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急需的技术工人,同时依托集团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和设备,能有效地解决目前职教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培养供需接口脱节、学校运作机制老化等问题,提高职业教育为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力度,形成政府主导,校企合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新格局,真正使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校企深度合作是校企双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提升职业院校自身内涵,凸显职业院校自身特色,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各方利益共享的一种先进的办学模式。目前,职业院校在探索和实践校企深度合作新模式的同时,要更加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规章制度,确定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到校企合作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中来,齐心协力,加快进程,共同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持续发展,努力开创高职教育的新局面,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高技能人才,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论文

校企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作用合作
企业品牌IP化在国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音乐综艺类节目对音乐文化产业的推动
电力企业改革中高质量人才梯队培养优
试论企业管理与行政文秘工作的综合作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