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种实践形式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10-0315-0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最初强调“两个文明”到初步形成“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再到进一步发展为“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又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提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一布局紧扣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体现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历史演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崭新布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每一次变化都是与时俱进的,其内涵不断被丰富,布局不断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一下阶段[1]:
  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抓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是“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布局。从实践意义上来说,它是顺应了我们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让我们党逐渐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遏制了思想领域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西方腐朽思想的蔓延。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体制转轨的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个布局主要是把环境的压力、资源的压力作为实践依据。
  二、“五大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分析
  1.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表现为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它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五大建设”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经济建设,最基本的是要落实“五个统筹”,并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牵引,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
  2.政治建设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是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建设包括进步的政治观念、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等,集中体现在进步的我国政治制度上,它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理论上不断得到完善, 在实践上不断得以创新。
  3.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源泉。它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从实践出发,必须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不断推进文化形式、文化内容、文化产业等的创新,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繁荣。
  4.社会建设
  良好的社会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利的协调发展条件。它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加强社会建设,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最根本的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体制机制,使社会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2]。
  5.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对资源的需求以及排放的“三废”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在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对自然界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掠夺和开发,加剧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经济增长与资源枯竭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彰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平等,实现了由“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中心主义”的回归,改变了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关系不平等、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状态,有利于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共处[3]。
  三、总结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政治保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和谐社会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发展载体和生态支撑,对于我国今后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

中国社会主义形式实践主义特色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