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2―0010―05
  每当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关键时期,对社会主义事业理论根据的重新学习和思考就会成为绕不过去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今天,李瑞环同志的《看法与说法》一书的出版可以说适逢其时。在这部新著中,李瑞环同志关于“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的论述提醒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上理解改革开放,必须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否则改革开放便会因为理论上的迷惘而失去动力和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会因为离开了实践而失去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一、改革是一场革命 李瑞环同志的新著《看法与说法》一书中贯穿了他在各个时期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他明确地指出,改革开放的理论根据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阐述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内涵和意义,分析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评价了改革开放的成效,阐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些阐释虽然散见于不同时期的谈话和讲话中,但却是对改革开放理论根据的系统论述。这些论述回答了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回答了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的问题。
  在李瑞环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理论根据的系统阐释中,最根本的是论述了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一致性。他突出强调的是,这种内在一致性既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去理解,也需要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出发去理解。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去理解,就是要阐明改革开放本来就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出发去理解,就是要阐明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什么样的新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如何回答这些新问题。在关于这一问题的系统论述中,至关重要和非常基本的一点是,李瑞环同志从“改革是一场革命”这一重要论断出发,将上述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深刻地阐释了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不理解李瑞环同志的这一思想,就无法深入理解他关于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应有之义的全部论述。本文也就从这一具体问题出发,谈几点粗浅的学习体会。
  李瑞环同志说:“改革是我们全党和全国的头等任务,按小平同志的讲法,是一场革命。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改革非常重要,具有革命的性质;二是改革非常困难,是一个探索过程。”这些话虽然是李瑞环同志在近三十年前讲的,但即使在今天仍然非常值得深思。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关系的问题。这是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革命始终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变主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终其一生讲革命,讲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列宁以革命缔造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第一代领袖,毛泽东不仅讲革命,而且讲“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在这里,“革命”都是指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社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也就是说,革命指的是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过程。
  正是以此为根据,有些人认为“改革”就是“改良”,而马克思主义只讲“革命”不讲“改良”,无法在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中找到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根据,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也就无法容纳改革开放的内容。这种认识推导下去,就是认为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切阶段都要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只有阶级斗争式的革命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与此相反,另外一些人认为,革命是一种破坏性的活动,会造成社会的动荡和发展的停滞,甚至有可能造成倒退,因此过去的革命是错误的,社会的进步只能靠不断的改良完成,应该“告别革命”。社会主义事业果真应该“告别革命”吗?革命与改革开放果真是相互对立的吗?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改革和革命的关系?这是一个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大问题。改革开放之初需要回答这个问题,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今天仍然需要回答这个问题。
  上述两种认识看似相反,实质上都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同一错误理解之上的,即错误地将革命和改革对立起来,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种只讲阶级革命的理论。以这一错误认识为基础,完全无法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根据。它的理论后果是:要么认为改革开放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要么认为改革开放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李瑞环同志关于“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的重要论述有力地批判了这种错误认识,也从根本上破除了为这种错误认识提供掩护的教条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双重魔咒。
  二、改革开放的理论根据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李瑞环同志强调,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才能理解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一致性,他说:“就本来的意义上讲,改革是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的一场革命,它应该表现为稳定状态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社会生产力,带来的应该是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李瑞环同志的这一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也是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革命不仅仅是改变社会形态的暴力斗争,也包括通过改革开放进行“稳定状态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样理解“革命”才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全面理解,才是立足于实践对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还是毛泽东,他们都是在一个与我们今天不同的时代讨论革命问题的。在他们的历史条件下,将革命理解为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社会变革是完全符合历史实际的。以往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将革命的唯一含义解释为通过阶级斗争而实现的社会形态变革的过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解释并没有错。如果没有那样的社会革命,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事业。否定了那个时期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否定了千百万人为之奋斗的历史。这是一种非历史主义的虚无主义态度,是不科学和不可取的。人们可以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实践,也可以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理论,但却不可能告别历史。   在这里,关键是要理解革命的本真含义。所谓“革命”,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社会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指社会形态的变更,也可能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方面的根本性变革。以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变革为标志的社会革命是一种革命,但并不是所有的革命都是这种形式的革命。我国所进行的改革是从根本上改变各方面体制的深刻的变革,无疑是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性变革。一些人之所以对革命持否定的观点,除了非历史主义立场和态度外,关键之点还在于他们对“革命”这一概念的偏狭理解。而另一些人之所以对改革开放抱着怀疑的态度,也是因为这一点。他们共同的问题是,抱着以往形成的一些具体理论结论不放,抱着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解释不放,不能从发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李瑞环同志深刻地揭示了这种错误的方法论根源:“从马克思主义运动史来讲,从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可以看出坚持改革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在许多方面要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这种完善和发展,就是我们所讲的改革。不讲发展,抱住某些过了时的具体结论不放,这不是真马克思主义,而是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李瑞环同志的这些论述,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出发,也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阐明了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内在一致性。在与尼克松对话时,李瑞环同志正是运用这一观点回答了尼克松的疑惑:“去年10月我会见尼克松时说过: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规定了的。他感到很新鲜,说马克思主义什么时候讲过改革开放?我说,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认识也要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深化不断地认识真理,但永远不能穷尽真理。”m
  在这部新著中,李瑞环同志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论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论述了改革开放的理论根据。他对尼克松说:“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基本观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不断变化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因此,不断地、经常地进行改革,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本来之义。”关于这个问题,他还说:“坚持改革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当然,如何将二者在实践中更好地统一起来,还要很好地探索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承认世界上各种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依据这一观点,任何社会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也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就不需要改革,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李瑞环同志的这些论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清楚地回答了改革开放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来之义。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革命的更根本含义是与变革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李瑞环同志正是从这一根本含义出发回答问题的。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看,“要加快发展,就要实行改革开放。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改变与它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中国的情况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个适应还是不适应的问题。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是好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怎么能称得上是先进的呢?农业只有在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才真正找到了适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才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样的生产关系比‘人民公社’好,就是好的生产关系。”l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可以在两个社会形态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个社会形态之内进行。同一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关系变革,只要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就属于革命性的变革,需要发扬革命的精神才能完成。当前我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内容的改革开放,涉及生产关系、社会利益的重大调整,带来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的重大变更,是一种全方位的、历史性的社会转型。这个全方位的、历史性的社会转型毫无疑问是一种根本性变革,毫无疑问是一场革命。当前特别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及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改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其困难程度并不比推翻旧政权的革命性变革小。如果改革遇到了问题,就怀疑改革,就放弃改革,重新回到过去已经习惯了的老路上,或者重新回到书本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根本没有出路的。所以,李瑞环同志说:“改革非常困难。”这种困难在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而且问题也会各不相同。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同时,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大而又复杂的改革开放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李瑞环同志总是强调,要使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就必须始终坚持用实践和发展的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关于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李瑞环同志说:“注重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要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敢于依据实践检验理论、完善理论和发展理论。”同就拿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理论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革命”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不同的,或者说侧重点是不同的,而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其具体内涵是什么或者其侧重点是什么,要从实践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去理解。当今历史条件下,只有从改革开放的实践出发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为了运用
  李瑞环同志强调,要使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看问题和处理问题。要使改革开放的实践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认清形势,不脱离实际,而要认清形势,不脱离实际,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原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看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李瑞环同志说: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我们才能看清当前的形势,不脱离当前的历史实际,将改革开放的事业进行好。他说:“看待形势必须有正确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观点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有唯物主义的观点”,而唯物主义观点最基本的体现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命根子”。“二是要有全面的观点,既要看到各个方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三是要有发展的观点。对形势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去看,要看到长远,要看到发展趋势。”李瑞环同志的这些论述是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深刻理解和通俗表达,是来自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活内容。   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看待和处理改革开放中的问题,就必须培养良好的学风。对于马克思主义,要学明白、讲清楚、能运用。
  李瑞环同志一贯重视学风问题。《看法与说法》这部著作本身就是好的学风的典范。李瑞环同志强调,研究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他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形成正确的看法,要能够说清楚才能让别人理解,让人理解之后才能在实际中运用。“我们之所以突出地提出学风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真理。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为着好看,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秘,而是因为它是领导我们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我们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应当说,李瑞环同志的这些论述很有现实针对性。当前,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存在着一种教条主义的、脱离实际的学风,非常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一些人以学术研究应当尊重经典为理由,提出“应当原原本本地阐释马克思的思想”,“应当原原本本地回到马克思那里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历史地呈现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思想,这种说法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一些人却将这种研究方法看作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二法门,似乎舍此便无马克思主义研究,这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学风。李瑞环同志说:“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就不可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主张凡是老祖宗说过的不能动,凡是老祖宗没说的不能做,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对于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来说,李瑞环同志的这些论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李瑞环同志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55周年院庆的题词“真学学真”,就是强调学风问题,就是强调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领会它的精神实质,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他为南开大学哲学院重建50周年院庆的题词“传授原理,引导应用”,更是对教与学的关系的精辟概括。他强调的是,作为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师,不仅自己要弄懂马克思主义,而且要引导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
  李瑞环同志的《看法与说法》形式新颖,语言鲜明生动、通俗简洁,充满了哲学的智慧。虽然采取了摘录的编排方式,但全书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阐释却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到学风,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到发展马克思主义,所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这些论述是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以及进行马克思主义教学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相关论文

马克思主义马克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浅析行政法实践教学改革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
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路线研究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浅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改
电力企业改革中高质量人才梯队培养优
浅谈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