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相关理论在书法赏析当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396-01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细致的分析了艺术与视知觉的密切关系,将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引入到了审美心理的研究领域,格式塔心理在艺术创作与接受的各个环节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意谓组织结构或整体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译名是“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出发点就是“形”,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或功能,人们在艺术形式中知觉到的样式,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实在结构,而是对象的刺激与大脑皮层反应的统一。
  格式塔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第一,凡是格式塔,都是由各个部分组成,但绝不等于构成他的所有部分之和,一个格式塔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这些部分的全新的整体。第二,格式塔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其“变调性”。一个格式塔,即使在其各构成成分――如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变的情况下,格式塔仍然存在(或不变)。
  在格式塔心理学中,任何形都是一个格式塔。所谓“形”,是一种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自身有着独立于其他构成结构的独特性质。从以上对格式塔的两种基本特征看,其中所指的“形”,不是单纯的“形状”,而是经验中的组织或结构,并且与视知觉活动密不可分。
  可以说,这个“形”和书法当中的“势”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书法艺术是一种线性的艺术,每一个笔画、偏旁部首直至整个汉字,在书写的过程当中都会讲究到“取势”一说。每个部分都会有自己的“势”,但是汉字不会存在于这些单独的笔画里面,而是存在于整体配合,书法艺术也不是单个的笔画相加,而是在视知觉的作用下,将这些“势”整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字。例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欧字向来是以“险峻”著称,这种“险”就是指一些单个笔画取势其实不是平衡的,比如像“青”字,可以看到帖子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取势,但是最后看到这个字都是“转危为安”非常稳定,是独立于基本笔画的新的整体。
  格式塔的定律非常的多,但是总的来说有一条是“完形”,这也是为什么格式塔心理学被称为是“完形心理学”。心理学家用实验证明,整体是先于部分出现的,知觉过程就是一个组织过程,在视知觉接受大量刺激的情况下,我们的大脑会把接受到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整体,一个在背景上出现的完整的形。
  所以,其实在看到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感受到作品整体的势能。例如,书法史上非常有名的《兰亭序》,我们欣赏时可以感受到自有一种由内而外的气韵生动之感,起笔、落笔、笔势、每个不同的壁画都有一种走势,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留白与间隔,笔画本身的飞白与填实,都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视线伴随笔画的走势完成的欣赏过程,真是非常的酣畅淋漓,给人大快朵颐之感。
  格式塔心理学的许多试验表明,当一种简单规则的格式塔呈现于眼前时,人们会感到极为舒服和平静,被认为是美和愉快的线条(中国书法正是线条的艺术),一般都是那种最简单最规则的线条,即较为流畅、平直的线条。被认为丑的线条大都是缺乏连续性,线与线交叉重叠,(在书法中最忌笔画的碰撞、拥挤和重叠)分割成好几个互不联系的空间。
  这样的线条与知觉追求简化的原则是一致的,他们绝对不会使知觉活动受阻,也不会引起任何紧张和憋闷的感受。当一件作品被认为是具有简化性时,人们往往是指这件作品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了一个统一的结构当中。像书法当中我们所熟知的章草,即是由复杂的篆书向隶书转变过程当中的一种衍生书体。
  但是,视一个图形“简单”或“稳定”,并不等于感觉他们“有意味”,反之亦然。许多实事证明,在大多数人眼里,那种极为简单和规则的图形是没有多大意思的。相反,那种稍微复杂、稍微偏离,稍不对称,无组织性的图形,倒是有更大的刺激性和吸引力,因为这类图形一般能唤起人们更长时间的视觉注意和更大的好奇心。其不平衡性,偏离了在人心中应该有的位置,而正是这种偏离造成了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将人心中的一些潜在感情激发出来,渡过了最开始的不适应期之后,便进入了审美的阶段。
  实际上,对于更进一步的书法艺术欣赏正是这样:那些规则、工整、少变化的楷书,初一看觉得十分的公正秀丽,但是久而久之便感觉到其中气息近俗,没有意趣追求。例如明代前期风行一时的台阁体便是如此,只求端雅雍容,而无文人清趣。相反,那些富于变化的行草书,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米芾的“蜀素帖”等等,这些作品多少年来流传至今,受到行家的一致赞许,足以证明其书法造诣和成就是异乎寻常的,重要的一点是其艺术魅力,令人百看不厌,富于变化,笔笔不同。米芾曾说:“古人书各个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之”字最多却无一相似;米芾的“蜀素帖”, “一”字最多却无一雷同。笔法、墨法、章法都在形态上赋予了千变万化,所以才令人百看不厌、目不暇接,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无尽的韵味。
  前面我们已经说到,最先出现在人的脑海当中的是一种整体性的概念,中国的书法艺术充分体现了格式塔的完形特征,每个单个的汉字是一个形,甚至每个偏旁部首也是如此,它们在书法艺术家在布局与谋划和视知觉的作用下构成了一个整体。可以说在一幅成熟的书法作品中,部分与部分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而不是部分与部分之间表面的“接合”,正是由于内在的联系或融合,才使得这些成熟的书法作品成为一种充满意味的形式。
  所以,对视知觉的认识不仅仅在绘画和设计领域有着重大的意义,还值得探索的 就是将传统的书法鉴赏课由叙事的状态下解脱出来,用学科综合多样化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值得尝试的方向。

相关论文

赏析知觉书法
心理状态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书法艺术对中国美学的特殊贡献
当代文学名著赏析
高职院校书法教学的模式与创新探讨
影视赏析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新生知觉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
关于书法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的思
当代广东书法教育的培训、考试模式化
刍议高校课堂教学当中如何将传统教学
中国流行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