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浅析工业企业的生产计划控制系统理论

  当今的经济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市场的充分开放,贸易阻力的日益减少,各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变得愈演愈烈。因而,生产周期如何做到尽量缩短,生产效率如何得到显著提高,物流供应如何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如何通过优化企业生产计划控制系统来降低各项成本,成为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上述的问题若得以很好的解决,也是使企业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捷径。所以,管理者应合理制订生产计划,并使生产方案优化。组织手段的经济性和执行力的有效性是顺利开展各项生产方案的基本保障,企业凭此才能实施强大的生产计划控制。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核心是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库存量、缩短交货期,最终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这样既可使客户的需求最大化满足,又能使生产效率达到最高。在市场竞争中,一个有效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可使企业赢得可观利润,相反,只会遏制企业前进的步伐。
  一、生产计划的管理学意义
  生产计划是企业关于生产运作系统的总体规划,涉及到计划期企业应生产出的产品数量、质量和产值等指标,对生产任务和生产进度有明确的安排。它是引导企业生产活动的纲要性方案,体现的不是某一条生产线的具体生产活动或生产中出现的细微问题,如人员安排、机器设备日常维护、生产资源供应等等,而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生产能力事先对生产数据及数据管理系统等问题进行合理安排。企业制订出生产计划,就可确定生产时间、生产地点和生产方式。生产计划是对企业在计划期内所有生产活动进行概括性安排,它必须按照企业的市场销售计划科学制订,从另一个角度讲,它又成为材料采供计划、机器设备维修保养计划的重要依据。制订企业的生产计划时应依照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互相适应。生产计划必须要和生产能力相适宜,以期充分发挥和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若生产能力大于生产计划,必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反之,生产计划则成为一纸空谈,甚至可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由此可得知,企业在编制生产计划时始终要遵循合理性,执行计划时也应从各方面加以积极推进,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生产管理水平。
  第二、统一平衡。即在企业的各个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多方协调以求达到最终平衡。由于生产计划的指标牵涉到企业的人员管理、生产场地、原材料采购、机器设备等多方面,它是被很多要素所限制而非独立存在的。若是大型的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内容则更广泛、工序更冗长、人员结构更复杂,所以很有必要对这些要素实行统筹安排,统一平衡,以确保生产计划的确实可信性,按时保质保量为客户提供优良产品。
  第三、适当余量。即企业在制订生产计划时要保留恰当的余地,要全面地、有预见性地考虑到各种不可预知因素的发生,如原材料运输途中的突发事故、生产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紧急维修等等。
  二、生产控制的管理学意义
  在生产系统的繁杂运动中,生产控制会一直贯穿始终,它监控着整个生产系统方方面面的活动,一旦出现偏离,会及时进行调整,使生产系统按照生产计划顺畅运行。同时,为了生产计划的运行能够达成既定的目标,生产控制必须不断适应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生产计划的运行控制由生产过程中的各生产要素、各生产环节及各生产专业部门组成,因而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生产计划进度控制、生产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等等。
  生产计划进度控制是生产控制的基本方法,它包含了对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产品数量以及交货期限的控制,从而完成生产计划所规定的产量和交货期限等指标。我们应注意到,生产活动中其它方面的控制能力如何也会不同程度地对生产进度产生影响。生产成本控制也贯穿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中,企业可通过对投产前、生产过程中以及流通过程中的控制对生产成本进行优化管理,用最低的成本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使企业始终保持价格优势和良好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各类质量标准的要求。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要想确保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必须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在整个生产操作流程中要进行严格监控,从而确保产品的整体质量。
  一般来说,企业的生产控制有三种形式: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是利用以前搜集整理的各类有关生产信息进行监控,预测是发生在生产活动开始之前,对种种扰乱因素做出推测后制订出有效的控制方案,事前的总体规划与策略是重点。事中控制是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进行的,当前的生产过程是重点。为了确保生产计划有效执行,必须随时观察生产活动过程,将整个生产系统置于严密的监管之下。事后控制是对当期的生产结果与当初的计划任务相互对比,对未能达到目标的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下一期的生产活动中加以实施验证和控制。其中心点在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后期的生产过程是重点。
  在企业的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以上三种控制形式是相互融合运用的。事中和事前控制取得的成效会更好,但目前大多数企业仍采取以事后控制为主的方式。
  三、生产计划控制的思想脉络
  通过对生产计划控制思想脉络的整理,有助于我们在这方面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通常我们所说的生产计划控制,就是指依据企业的生产规划和生产方案等多方需求,对未来一定期限内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预测,确定工作计划内容,明确工作任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控制方式。企业制订工作目标,对有效资源进行适当调节。为确保计划执行过程中不偏离原定目标,要根据相关工作标准进行实时监督。生产计划控制隶属于生产运作管理范畴,是为了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对其进行的科学管理和监督控制,需要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快速、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
  生产计划控制管理始终穿插于整个生产系统活动中,它有两个目标:一是保证生产活动的工作质量。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务必完成所有的生产任务,某些保留的工作项目也不会影响到产品的可用性。 二是企业的各项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就是要严格控制原材料成本、机器设备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及其它费用。
  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控制管理应包含这四个方面:一是生产预测。即依据过去和现实的生产情况推测未来。这有利于推测未来一定时间内为满足企业生产及运营目标而必须完成的生产任务总量;二是生产计划。是一种生产准备程序,包括工作期限、产品数量、质量标准、监控过程等;三是生产控制。依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随时跟踪监控,适时调整生产环节的投入,纠正偏差。具体内容有:对生产准备工作、生产计划执行过程的检查;对机器设备使用维护的检查;了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情况;根据生产需要调整人员结构等等;四是生产性能分析。在上述生产预测、生产计划、生产控制一系列活动实施完成后,对生产实践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整理反馈分析,从而对以后的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的改进。这主要是一种反思行为。
  总之,本文主要探讨了生产计划控制的系统理论,包括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的管理学意义和生产计划控制的思想脉络,最后提出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控制管理过程应包括生产预测、生产计划、生产控制和生产性能分析四个方面,为企业现行的生产计划管理方式的合理化改进方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以期最终有效地实施生产计划控制。一个企业只有寻找到一条适当的生产管理模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并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论文

控制系统理论控制生产工业系统
基于协同理论的项目财务管理系统建设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试论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措施研究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