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论“中国梦”视域下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新方式

  习近平同志在其就任宣言中,9次提到“中国梦”一词,并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由此,我们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然而,事与愿违。当代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受到生态危机的挑战却越发严峻。2013年年初,雾霾天气的大面积出现,让中国人民意识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迫在眉睫。然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们,对生态文明建设必要性的认识不够,对如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了解不足,以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效果不佳。
  一、“中国梦”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教育新要求
  (一)全民参与,重点教育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更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因而,加快生态文明教育,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使全体人民群众都参与。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高等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在校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重点进行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转变态度,高度重视
  “中国梦”是融合人民致富憧憬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梦。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十八大围绕这一理念系统地设计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故大学生们也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的步伐,改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冷漠态度,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自主自觉的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同样,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也应该在重视的基础上,增加生态文明教育的份量,全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三)丰富形式,形成体系
  “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大梦至美,实干而成。生态文明教育的实现必须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高校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把高校各方面的力量通过科学的途径组织起来,丰富生态文明教育的形式,增加生态文明教育的吸引力,并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测评体系。要求大学生们只有将生态文明理论与生态文明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相应的生态文明测评成绩。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教育不仅仅是教,更应该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使大学生们获得生态文明建设的技能,这对于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育观念上,生态文明教育被忽视
  在中国,高校的知名度往往与传统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相关联。因此,高校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一般都会把人力、财力、物力投放到传统专业教学和科研当中。而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内容,对高校来说只能算边缘教育,其教育情况对高校知名度影响不大。所以大多数高校虽然在各种场合、各种文件中屡屡提及生态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只是做口头文章,没有实干。另有些高校即使在教学规划中设计了生态文明教育,但也只是为了迎合政策,或者盲目跟风,实际上根本没有按照计划予以施行。这就是为什么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在高校教育中一直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或者只是拘泥于形式。
  (二)在教育内容上,生态文明教育份量不够
  生态文明教育就其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意义的重要性,都应该是能够独立成科的。然而,传统的生态文明教育往往只是穿插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且所占份量之少。加之生态文明教育考核没有形成体系,使得高校大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只是敷衍了事,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生态文明教育被边缘化、被忽视,教育份量不够,教学考核不规范,以至于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薄弱,生态文明建设行为滞后。
  (三)在教育实施上,生态教育教学形式单一
  传统的生态文明教育往往采用的是注入式、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既不生动又缺乏灵活性的教育形式,己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使教育双方成为一种单向凝视关系的教育形式,往往导致人的主体性的失落。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性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学生所获得的生态文明知识不应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还应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与方法,使他们切身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步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列之中。
  三、生态文明教育新方式
  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而传统的生态文明教育远远不能满足这些新的要求。因此,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实现“五位一体”的时代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冲击“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必须提出新的生态文明教育的新方式,从而使生态文明建设蒸蒸日上。
  (一)独立成科,严格测评体系
  2001 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任务。其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道德是一个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必须遵守“中国梦”对生态文明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改变忽视生态文明教育的状况,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使其成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将生态文明教育独立成科,建立完备的测评考核体系是重要手段之一。高校可以将“生态科学”、“生态哲学”、“保护生态学”等专业性课程中的一门或两门列为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将其余的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考核内容应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只有两部分内容都合格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取得规定的学分,就取消其毕业资格。   (二)丰富形式,多种方式并用
  “中国梦”视域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因此,应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灌输式”,丰富教学形式,如增加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实地体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同时,还应该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互渗透,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展开,通过多种方式并用的手段,以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综合效应。此外,生态文明教育既是理论教育,又是实践教育。故生态文明教育应延伸到大学生社团活动中,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宣传生态道德教育信息。
  (三)实践结合,培养生态技能
  实干托举“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的“中国梦”的实践活动需先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建设技能,再督促他们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生态理论,也只有通过实干才能得到检验。如先邀请绿化部门、环境监管部门等环保部门相关人员到学校讲学,在安排学生到这些部门参观实习。环保部门和企业应积极参与高校大学生生态教育的各项活动,提供信息咨询和专业指导、提供生态实践场所,构建“教育部门、环保部门、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教育机构网络,为高校大学生生态教育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提供资源共享平台。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当前中国急需养成的就是生态文明习惯。高等学校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习惯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高校需积极组织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通过互动交流、寓教于乐、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提高学生发现生态问题、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如果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那么,如果能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流砥柱――大学生们能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贯彻到生活、学习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必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相关论文

视域中国生态文明高校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