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体育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最大限度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为高职教育服务。民办高职院校占广东省职业院校的半壁江山,目前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对体育教育不重视,依然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身体健康问题令人担忧。在国家大力重视职业教育的大好背景下,高职体育教育必须改革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目标,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阅读大量教育学的专著,通过中国知网、百度等收集大量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文献资料,以及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有关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包括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肇庆工商职业学院、广州康大职业学院等学院在内的体育教学部(体育教研室)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06份,回收率为93.6%,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为96.1%。专家问卷发放15份,回收有效问卷11份。
  1.2.3 访谈法 走访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研室主任、体育俱乐部教师、教务处相关领导、体育俱乐部负责人以及部分体育俱乐部学员等,就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进行咨询、交流和调研。
  1.2.4 数理统计法 首先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初步的筛选,确认有效的问卷输入电脑,然后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数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的属性就决定了它的办学宗旨就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大多数学校体育教育通常安排两学期或三学期的教学课。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大力的提倡和发展高校体育教育,很多的高校都开始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采取了必要的应对措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以下一些挑战。
  2.1.1 对体育教育功能认识模糊 中国绝大多数民办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他们的办学理念就是花最少的钱甚至不花钱让学校运作起来,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更为突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对于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功能认识不够,学院领导认为“体育工作太花钱,身体锻炼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导致学院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精力,严重的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和学院体育文化的建设。
  2.1.2 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绝大多数来自体育院校或师范类体育专业学生,这些体育教师的特点就是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比较在行,对其他的运动技能则一知半解,但是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采用的是俱乐部教学模式,其特色是一专多能,不难发现,高校的体育教师和教学模式两者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融合,因此必须有效解决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高职院校只有有计划的安排教师专项转行,鼓励教师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的需要。
  2.1.3 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 据调查,目前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比较流行的是竞技体育、阶段体育观等,没有真正的体现出终身体育的思想。具体表现是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课程设置的范围比较窄,难以跳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体育教学的作用无法真正的发挥出来;体育课程设置过分的注重竞技体育的部分,忽视了保健、养生教育的部分,与高职院校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相悖。此外,高校一般都把体育课安排在上午第三、四节或下午第五、六节,由学生自己安排其余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是没有指导教师进行授课的,这种现象不仅严重的制约了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也影响了学生自由选择其他课程的时间,这种既影响了教学效果,又影响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现象,是与俱乐部教学精神相违背的,是不合理的。[1]
  2.1.4 体育场地和运动设施不足 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广东省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设施不能满足师生的身体健康需要。随着国家对职业院校的重视,扩大招生指标,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形式大好,许多高职院校每届都招3000多人,可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依然不变。另外由于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真正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受到很多高校和学生的青睐,学生们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但是由于高校体育场地和运动设施的不足,严重的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2.2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提出 在欧美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俱乐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育模式,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该教学模式的中心思想就是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学生自身。该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课的概念已经被逐渐的淡化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各种方式与教师取得沟通,进而达到自己促进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充分的体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真正的实现了教学方法由“教师中心型”向学生“自主型”转化。[2]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在改革创新的大环境下,HL职业学院提出了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2.3 HL职业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设计
  2.3.1 设计目标 HL职业学院根据“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要求进行了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的5个基本目标,使学生能掌握二项体育技能,养成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观念。[3]
  2.3.2 组织与实施 第一步应该合理的安排学生进行选课。在选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家长和学校都不得对此进行干涉,但是相关院校必须编制《体育俱乐部课程选课指南》等,学生们只有在了解了课程设置、授课时间、上课地点、教学内容、考核办法、任课教师等这些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出适合自己的体育课程,同时学校还需要对学生的意愿进行统筹安排,规定每门课程的计划人数,然后通过计算机实施选课管理,之后学生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网上选课了。这种选课机制打破了传统班级的限制,相对淡化了行政班级。
  第二步是建立俱乐部制体育课教学和管理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体育课教学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具体来说,就是以年级为单位,分成篮球、羽毛球、排球类,健美操、体育舞蹈,拳道、轮滑等俱乐部,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随意的选择任何课程,但是最多选择两个俱乐部参加。根据学生的选项进行初次测试再编班,体育俱乐部教学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10:00-11:40,下午14:30-17:30,学生每周上课2次。俱乐部开放时间为晚上18:30-21:30,周末9:00-12:00,下午14:00-22:00。
  2.3.3 教师的安排与要求 根据教师的专项特长进行分班,教师根据运动项目与学生掌握技术情况,制定教学内容与进度,恰当地对教学进行调控,并能充分预测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随时准备解答学生在锻炼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3.4 学生成绩评价 学生成绩=体育课堂表现(30%)+五项素质达标测试(50%)+学生主观自我评价(10%)+教学竞赛(10%)
  3 构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建议与对策
  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可以真正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接受知识的视野和途径,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从而奠定了大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
  3.1 转变观念,将体育俱乐部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发展的范畴 有关组织要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此,我国各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应该充分的意识到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大力的推进和发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体育俱乐部建设纳入到精神文明发展的范畴,使更多的大学生愿意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和大自然,开始自觉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应该充分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仅是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养成坚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个性。[4]
  3.2 完善体育俱乐部管理体系 高校体育俱乐部应健全运行机制,完善管理体系,使俱乐部的目标机制、管理机构、组织机制、约束机制和运作经营之间职责明确,从而构成一个科学完整的规范体系。根据需要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选举俱乐部学生负责人,要有较完善的俱乐部章程,运行经费的管理等相关制度,实行明确的分工责任制;体育教学部在尊重俱乐部自主操作管理的前提下,对各俱乐部的活动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价;俱乐部按照章程的规定执行各项工作,要有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按计划完成各项活动,要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要有严格的考勤制度等等,从而使体育俱乐部在大学生充分自主管理的基础上持续、规范、科学地向前发展。[5]
  3.3 加大体育经费、体育场馆与运动设施建设的力度 体育俱乐部最大的特色就是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适合自己的教学课程、教师、时间和地点等,学生具有非常大的主动权,但是参考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无法满足以上要求,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为此相关部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及有关文件规定,应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大体育场馆与运动设施建设的力度,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实际需要。
  3.4 加强教师引进和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 学生在俱乐部里进行的体育锻炼和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教师在俱乐部教学中负责组织、指导和答疑,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技术理论、战术理论水平,具备更高的体育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锻炼和练习,促进教学相长。因此,高职院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招聘一些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充实体育教师队伍;另外要有计划地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培训体育教师,使之能一专多能,适应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多元教学要求,促进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健康发展。
  3.5 完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扩展体育教学过程评价,给学生以提高和认识自我的空间,注重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评价、学习态度评价、进步幅度评价、技术考核评价及身体素质评价等。另外,在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中,要把学生对学期学习状态的自我评价和由学生体育骨干组成的评价小组的评价与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把“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这种评价方法不仅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上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求知欲。[6]
  4 结语
  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符合当今个性化教学的总趋势,有利于在大学生中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尽管在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和值得探讨的地方,但随着俱乐部教育改革在高校中推广,课内外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这种突出学生个性和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将不断焕发出生命力,带动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进入新的时代。

相关论文

体育俱乐部广东省教学模式广东俱乐部高职
论“互联网+”背景下保险课程教学模式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相结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浅谈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二胡在广东汉剧唱腔音乐中的作用研究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