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就“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探讨中国当代主流音乐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针对我国当前文艺发展的现状做出重要讲话,本文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座谈的精神,对当代中国主流音乐创作中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从习总书记此次讲话可以看出,党希望新时代下的文艺应该是具有时代气息与时代特色的文艺作品,并且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的目标起到富有积极的推动力作用的艺术作品。再看当下作品中,确实存在着艺术性与流行性脱离的不良现象。艺术性与通俗性的矛盾一直是存在的,这种张力本身一直是产生优秀作品的推动力,而当前,很多从事音乐创作的文艺工作者失去了探索的动力,选择了投机取巧的方式。
  一些音乐打着民族音乐的幌子,大张旗鼓的抄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行当,表面上是民族音乐,其实稍加分析便不难看出作品空洞不堪,毫无精神营养,例如现在红遍大街小巷的广场舞伴奏曲《最炫民族风》,从标题上看是在宣扬我们的“民族”特色,但笔者从歌词和旋律上中却看不到太多真正体现中国民族艺术特色的内容。还有一些像《倾尽天下》这样针对年轻受众的“古风歌曲”,只是在歌词中简单堆砌古诗词中江山、美人、明月等传统意象,点缀的使用一些民族乐器。这些歌曲听起来千篇一律,实际上是对传统音乐的亵渎。有乐评评价《最炫民族风》朗朗上口,是符合群众审美的作品。笔者表示不敢苟同。诚然,这样的作品能让大多数人毫不费力的随声附和,但从内容上说它反映不出任何的时代风貌和时代气息;从形式上说,它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型上显得十分粗鄙庸俗。联想到其它广场舞音乐上,我们发现这些音乐有很多相同之处。其实作为群众自发的艺术形式,广场舞的伴奏,任何节奏鲜明、适于随之舞蹈的音乐都可以使用。大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广场舞脱离秧歌等出行,作为一种独立兴起的时期,当时广泛的使用的伴奏中还存在着《涛声依旧》《中华民谣》《冰糖葫芦》等这些歌词或音乐编排上真正具有民族音乐特色的优秀作品。反观近几年广场舞流行之后,所选用的伴奏音乐反而基本都是《伤不起》《小苹果》等“神曲”,这些以所谓“通俗”作为卖点,实则庸俗浅薄。
  笔者认为此等音乐之所以能够被广泛流行于大众之间的最大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此类作品在音乐原创初期以“通俗”作为卖点,但实际上则是为了掩盖速成和制作的粗糙。这样将不可避免的走向“低俗、庸俗、媚俗”。在音乐的编排上,这些“神曲”大多选择节奏型普遍的4/4拍,让人在视听上能很快适应,同时在曲调上使用单调且无任何变化的单一主题为作品主旋律,除了为了迎合“多样化”的需求在作品上有一两次移调以外,便再没有任何突出特色,这样的作品,在初期创作的基调上,就不可能有任何音乐营养。
  第二、歌词单调乏味,表面上“娱民”,实则“愚民”。歌词是歌曲内容的最直观表达,笔者发现,流行广泛的所谓“神曲”,内容多半无非是其歌词的不断的重复,一段刚唱过去,另一段一模一样的重复,歌词没有变化,只是在听觉上,给观众声音更大了,调门更高了的感觉,除此以外再无他用。
  笔者曾经找来十位非音乐专业的年轻人进行实验,选择一个独立空间,让被实验者有一个十分轻松的环境,采取录音及观察的方法进行记录,要求完整地演唱“神曲”,结果我们发现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坚持唱完一首歌。大家都唱到一半就停了下来。总结原因,大多数表示开始唱时感觉挺好玩,但唱一段之后,就会感觉很不好意思。可是在广场舞的环境中,笔者观察到很多广场舞者就可以一边跳,一边毫无保留的大声唱出来。这一方面是广场舞群体多为中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及城市的年轻人高,同时也是由于在广场舞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以“减压”“健身”为目标的群体,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对歌词的内容的忽略。
  这一点更加证明了这些“神曲”的特点:指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受众,针对人在集体环境中的从众心理,引导人们放弃思考。这个“创作”的过程,完全不是为了发掘真善美,仅仅是以作品自身的快速流行、市场价值最大化为目的,专门发掘群众心理中盲从、庸俗的一面。这对于社会文化风气的建设,实际上在起着的负面作用。
  第三、个别文艺工作者借人民艺术旗号,虚张声势。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许多有艺术才华的“草根”英雄们都脱颖而出,这也极大的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但也有一些并非草根的专业人士,不能恪尽职守,而是以各种“群众艺术”旗号的选秀节目作为商业运作的推手,以专业之名造“名人”之势,这种行为有损于文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更有甚者,一些人甚至用自己曾经的专业声誉推出一些庸俗的作品,哄骗观众和评委,抓住了大多观众迷信专业的心理,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针对当下音乐作品存在的“垃圾”文艺,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以积极的作品培育积极向上的文艺审美,通过富有时代气息与正能量的作品感染群众,在追随群众与引导群众之间,在思想性艺术性与流行性之间不断探索,求取平衡和统一。只有这样,才可能让那些庸俗的文艺作品渐渐退出市场。

相关论文

习近平重要讲话总书记座谈会中国文艺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浅谈中国加入RCEP对辽宁省对外贸易的
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维护农民经济利益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浅谈新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