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互动性评价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7-0236-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当下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不断改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逐步被许多老师所认同,并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地进行尝试和实践。特别是基于生态课堂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已越来越深入到我们每一节常态美术课中。“互动评价”的一种师生、生生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教学方式。但许多时候,美术课堂中的互动评价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挂羊头、卖狗肉”,流于形式的比比皆是,致使目前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环节中常出现以下问题:
  问题一:“少趣味”。
  许多美术教师在互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常常采用先由教师制定几个评价的“要点”,再由学生围绕“要点”先自评、再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简评的固定模式。整个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刻板地、千篇一律地处理所有课的评价环节,评价互动缺少应有的趣味性,这种枯燥乏味的评价模式唤不起学生强烈的评价动机和需求,久而久之,学生对待互动性评价也如“唱戏”一般敷衍了事。这种评价过程,教师完全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学生缺乏自我表现和自我评价意识。
  问题二:“缺鼓励”。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初中美术教学已完全不同于小学美术教学。初中更强调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这致使有些教师片面的认为学生年龄大了就不需要鼓励。在互动评价过程中一旦有学生达到教师预想的期望值就结束这一内容的教学。而不是继续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互动评价中,形成共鸣。在互动评价的交流中,教师的提问也往往过于专业成人化,缺少情感色彩的鼓励方式,致使部分学生缺乏锻炼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能力。
  问题三:“不深入”。
  新课改后教师教学观念大大改善,强调师生合作,追求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在课堂评价活动中绝大部分美术教师希望师生、生生之间互评、自评,但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互评时,许多教师往往在为学生设计了形式多样的互动评价活动后,就觉得自己的课务已完成的差不多了,至于学生互动评价到何种程度,评价如何与本科的教学目标相适应等等问题都一一忽略了,在这样的课堂中,互动评价往往形式重于内容,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互动评价的指导和监控,教师盲目地“信任”学生,致使课堂互动评价不深入、不到位,有时难免片面甚至错误。这样的互动评价获得的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怎样有效地开展互动性评价,这是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了探究:
  一、以“趣”激评,促进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的兴趣,是美术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课的评价环节上,我们同样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去有效激发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的积极性。众所周知,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因此,初中生在闭锁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根据初中生的这一年龄心理特征,更要求我们在设计互动性评价环节时多关注评价本身的趣味性,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评价形式来吸引学生,并在评价过程中为学生积极营造引人入胜的评价情境,让学生能在评价环节充分感受到互动评价的乐趣,在心理上产生积极学习美术的心向。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
  课例(一)八年级第15册《巧用身边的材料》第二课时。
  本课是以学生的练习为主的设计制作课,我设计学生练习是以“鱼”为题材尝试运用自己收集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个生活小饰品,如书桌小摆件、拉链挂件、钥匙挂件、手机挂件、书签等,学生们课前每人都准备了许多精心收集的废旧材料,课堂中学生们的设计和制作都很投入,最后呈现的作品非常精彩。在这节课的最后的评价环节中,我一改传统的评价方式而是运用学生琳琅满目的作品创设了一种学生们自评互评的评价情境――“以物易物”,并要求学生们在“以物易物”后说一说双方交换的理由。学生们被这种独特的互动评价方式深深吸引住了,“以物易物”完成后我请学生说出“理由”:
  “他的作品形式新颖,而我的作品制作比较精细,所以我们互换。”
  “她的作品颜色鲜艳,适合放在我的钥匙扣上。”
  ……
  这是多么生动又真情的评价呀!
  在上述课例中,我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并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创设了一个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的“以物易物”的互动游戏情境,巧妙地将互动评价融入到了游戏之中,使评价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这有效激发了学生评价动机和需要,化互动评价于无形,于无声处胜有声,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以“励”促评,促进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互动评价中学生成为“闷葫芦”,学生被动学习,一度成为困扰教师,影响课堂教学的难题。以往教师均以“自导自演”应对。这一做法在勉强“完成”了课堂评价环节的同时也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完全扼杀了学生们的互动评价的意识。新课标强调要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展示才华的平台。要让学生敢评价,多互动,用于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容易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合理利用课堂中学生小声“议论”,使其成为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课堂评价互动的切入口,实践证明十分有效。   课例(二)七年级第14册《手绘校园风景》第二课时。
  我在点评学生作业“校园徒手画”:“这位同学的校园徒手画画面的构图运用了‘s’型构图法,画面完整,形式上具有一定的构成美……”没等我说完,一男生便小声地嘀咕了一句:“那又不像我们的校园了。”此时我放下学生作业,走到他身边,微笑地面向全班学生鼓励这位同学:“这位同学刚刚小声发表的评价观点对我们画好徒手画非常有意义,我们再请他大声的告诉我们。”学生在我肯定的目光鼓舞下,站起来继续评价道:“他的校园徒手画,虽然构图整体美观,但与我们学校的校园布局不相符合……。”学生的发言结束后,我带头鼓起了掌。
  在他的带动下,整个作业评价环节在学生踊跃互评中完成。
  在课堂互动评价中,总有些活跃的学生在小组讨论后代表小组发言,也总有些胆小的学生失去动口的机会。此时,我也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他们,如:“胆大的同学讲完后该轮到思考细致的同学发表评论了;更好的答案可能就在下一个发言者口中”等等。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想象,活跃了全班互动评价的气氛,更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评论观点。
  当学生自评或互评后,教师都应积极地对于学生的评价和互动作出鼓励评价。这种鼓励评价会激起学生对探究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产生新的评价冲动,增强信心,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下一轮的创造和评论中去。
  三、由“疑”导评,促进学生美术学习的生成性
  面对当下美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互动评价“形式重于内容”、“点到为止”等现象,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评价?什么样的评价才真正有意义?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评价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学生通过互动评价,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互动评价的真正意义所在。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从而形成教学的生成,师生又在生成中教与学。
  课例(三)七年级第13册《手绘学习笔记》第一课时。
  本课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学生的尝试小练习:“一位语言不通的外国友人中午来到一家小饭店,肚子很饿,想点一杯热饮料、一个汉堡、一根香蕉和两片西瓜。请你代他用徒手画将他想要吃的食物表达出来”。学生们对于这个独特新颖的练习都很感兴趣,并迅速进行了练习。在学生习作的展示和评价过程中,我对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小饭店的服务员,根据这幅徒手画,你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的判断出这位外国友人想吃的食物吗?”顿了顿,我又用更高的语调重复了问题中的两个关键词――“最短时间”、和“准确”。一句疑问激起了学生们评价探究的欲望,学生们围绕着我提出的疑问,纷纷审视起自己和同学的练习:
  “老师,我同桌的徒手画中饮料看上去像是一杯酒,” 。
  “老师,我的徒手画中两片西瓜怎么画也不像,倒像两片面包片”。
  “老师,我发现我和同桌的徒手画中,表现的热饮料都不满意,不知道怎样才能表达“热”“饮料”?
  ……
  面对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互动评价,我进行了仔细的聆听,并迅速将同学们在互动评价中的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用板书罗列出了本次评价的重点即“你的徒手画简洁吗?你的徒手画清晰准确吗?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徒手画更简洁更准确?”并请学生围绕着这几个重点继续进行互动评价。学生们在我的问题指引下,评价讨论更激烈了:
  “老师,我同桌的徒手画中,如果将高脚酒杯改成普通的饮料杯形状,就很准确了。”
  “老师,我们知道了,原来在饮料杯的上方画上添花三条“S”线,就能巧妙地表现出了饮料的“热”的特点。”
  ……
  初中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质疑精神,他们对一幅作品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观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种特质,给学生创设足够的互动空间,那互动评价就会随着质疑而升温,他们会去自主的合作,讨论,然后七嘴八舌的表达自己的评价。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一个练习作为导引,让学生尝试,引起学生的好奇和质疑,发现问题。教师抓住火候,提出问题,促使他们去围绕相应的学习内容要点――“徒手画如何才能更快速、更准确地进行表达”等,点燃了有效地互动性评价这把火,让学生的评价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虽然有些评价难免杂乱,有的甚至与学习内容毫无关系,这时老师一方面要对学生敢于评价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另一方面还应有计划的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由疑惑而生互动,最后由评价而促发展。
  四、由“辩”推评,促进学生美术学习的深层性
  从初中生年龄特征看,学习往往容易浮于表层,特别是美术学习更容易浅表地看作品、看问题。因此,教师创设一个互动评价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中展开辩论,在评论中引领学生解读作品,深层次的理解作品。学生在辩论中互动,在互动中理解,在理解中探索,在探索中深入思考,从而真正认识作品的内涵特质。
  课例(四)八年级第16册《让世界更美好》第二课时。
  在上本课时,作业评价环节中,对一幅画面视觉效果很好,图形画的很漂亮,但信息传达不太清晰的的学生习作,我故意加重个人感情肯定的“评价”说:“海报设计的图形和文字构成越简洁越好。你们觉得呢?”顿时极为活跃分子分成正反两派,分别发表不同感言:
  “是的,画面越美,就越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嘛!”
  “我也认为这幅海报很赏心悦目。”
  “我反对,画面漂亮是好,但是如果必要的信息表达得不清楚就不是一幅好的海报!”
  “我也反对!就像这幅作品一样,主图虽然漂亮,但与海报主题没有太直接的联系。”
  ……
  对海报作业评价在学生的辩论中完成,通过辩论,还对海报的构成特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上述两个课例的评价环节中,我通过对学生们的自评和互评设置悬念,“海报设计的图形和文字构成越简洁越好。你们觉得呢?”的反问,恰到好处,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海报作品认识问题的“最近发展区”,促使他们去针对 “海报设计的图形和文字怎样构成才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互动探索,寻求答案。学生们通过不断审视和对比自己和同学的习作,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辩论和评价。其实,在整个质疑和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已不知不觉地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思考,从而对相关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教学取得了圆满的效果。
  总之,在互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只要我们切实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真诚鼓励、积极引导,就能不断发掘学生在美术自主探究学习中的勇气和智慧,使学生通过高效的互动评价活动,不断获得发展,并在评价互动中学会沟通、学会学习。

相关论文

互动性课堂教学课堂美术初中评价
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探讨
浅谈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
试论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试论舞台美术设计中的LED屏幕应用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