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两个率先”培养和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高职学生党员直接流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其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作风形象,直接关系到社会最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各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党员工作,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抓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但也出现许多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如何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保证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是每个党务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骨干示范性高职院校,坚持以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引领高职人才培养,积极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价值观念对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多元价值观念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学生入党的思想观念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学生把入党作为增加自己评优、择业机会的筹码;有学生把申请入党作为将来获取更高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台阶;有学生是因为别人都申请而随大流要求入党;有学生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因为家里亲属的要求。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为党的纯洁性带来了巨大的阴影,给党员发展的培养考察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学制偏短导致对学生党员的考察期缩短
  高职学院三年学制,客观上造成培养考察时间过短,从而导致新党员的质量难以保证。按照党员发展要求和程序,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至少一年,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学生入校后,经过一定适应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党组织确定重点培养对象;经过一年考察期,条件成熟后予以发展。这样,学生最顺利地发展为党员差不多到了大二第二学期。一般而言,学生党员发展大部分是在大二第二期到大三第一期,而此时他们又即将走上实习岗位,这就直接影响到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推优入党”的过场化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但在党员的发展过程中,团组织没有履行好职责,使“推优入党”的严肃工作成为走过场。在具体的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团支部、团总支的推优工作流入形式,没有把好关。如推优程序的不健全、推优内容的不完整、推优途径的不合理等。
  (四)“重发展轻培养”的倾向
  在党员发展过程中“重发展轻培养”,着力于达到上级要求的比率和发展的指标,不是真正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导致学生党员质量滑坡,个别党员没有体现出模范性和先进性。从而对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给党和党组织的形象大打折扣。
  (五)学生党员实习期间教育管理的缺失
  受实习单位的局限,有些毕业班级学生党员的实习单位是小型公司企业或者工作室,没有党组织。学生党员无法就近过组织生活,也没有相应的党员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学生党支部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
  (六)基层党务工作力量的薄弱
  虽然现在各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得到不断完善和改进,但基层党建工作还是相对较弱。学生党支部的党务工作基本上都是辅导员承担,相对专职党务工作者而言,辅导员多为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他们普遍阅历不丰富,教育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很难深刻理解党的理论,更谈不上深层次教育学生党员。因此,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总体素质与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长效教育机制的具体措施
  培养教育学生党员工作,是一个党的组织、社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的系统工程。科学、合理、完善的学生党员长效教育机制是推动这一工程扎实稳进的基础。
  (一)端正学生入党动机,构建发展高职学生党员新机制
  高职学生在校时间一般为三年,生源结构多样化、差异化明显,这既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客观问题,也是我们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我们着眼高职学生实际和成长特点,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保障发展党员工作有序平稳、质量统一。近年来,我校学生党员占在校生比例稳控在5%左右。一是落实工作责任。学校党委坚持把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每年召开学生党建工作会议,定期专题研究发展党员工作。下放发展党员审批权,明确学校党委、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责任,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党组织抓好发展党员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二是严把发展关口。制定《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建设上把好质量关。坚持拓宽源头,早选苗、早启蒙、早教育、早培养,普遍开展新生第一堂党课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持教育培训全覆盖,依托校院两级党校主阵地,实施申请入党人、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三段式培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
  (二)规范规章制度,构建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学生党员党建工作
  首先,发展学生党员要健全标准,除了《党章》中规定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外,还应结合各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制定更加科学且容易把握的标准。如入党积极分子确定标准、党员发展标准、合格党员评判标准、优秀党员评选标准等,有了这些具体的标准,学生才有努力发展的方向,党务工作者才有发展党员的标尺。这样,党员质量就有了保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就有了保障。
  其次,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把好的做法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且落到实处。这样使制度充分发挥作用,使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有据可依、按章办事,使党建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1.建立党员联系班级制度。给每一个学生党员安排一个联系班级,负责党组织分配给班级的常规工作。这样既满足了党员培养教育的需要,也可以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健全团组织“推优”制度。团支部、团总支要制定出系列的制度让优秀的团员及时地推荐给党支部吸收成为党员,让团组织当好党支部的参谋,把好质量关,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推荐,在此过程中团组织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3.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制度。把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表现、奖惩情况、学习成绩、定期思想汇报与定期谈话情况等信息建档,从而使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得到综合反映,以便进行全面考察和针对性教育。
  4.预备党员考评制度。通过制定预备党员考核评分表和相应的考核条例,对于预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现实表现、学业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严把转正关,切实提高党员质量,促使党员模范性和先进性的形成。
  (三)以“三个教育”为抓手,创设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机制
  第一、预先教育是学生党员入党的前提。自新生入校,积极做好思想引导,帮助确定入党目标,吸引学生自愿申请,继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对入党积极分子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培训教育。一是开设一学期一期的院系两级党校集中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二是组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开展公益活动、集体活动等,寓教于其中,激发爱党情怀,坚定入党信念。
  除这些必要的系统教育外,应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分析形形色色的思潮,引导他们正视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明辨是非。
  第二、同步教育是提高学生党员素质的重要手段。针对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段同步教育。新生入学阶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坚定目标;一年级,以党的基本理论的系统学习教育为主;二年级,以党的专题知识教育为主,如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党内的热点难点焦点等;三年级,以党性教育、党风教育、典型教育为主,以各种实践活动为依托,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充分锻造磨练,逐步将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意识上升为对共产主义事业信念的理性追求,在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对预备党员,以社会实践教育为主;对正式党员,以先锋模范教育为主;对毕业生党员,要加强跟踪反馈,与学生所在工作单位和学生本人保持联系沟通,对某些尚未挂靠单位的流动党员应要求其继续向母校党支部提交思想汇报、参加党内活动等,尤其是在预备期内的毕业生党员,要做好预备期间培养考察工作。
  在对高职学生党员进行同步教育的过程中,增强教育的活力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保证。这就不仅要在教育内容上创新,紧紧把握时代精神的脉搏,而且要在教育形式上创新,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并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开辟网上教育阵地。
  总体来说,即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抓住教育的侧重点,将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教育模式。
  第三、事后教育是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的有益补充。事后教育是把对行为最终结果的考核分析作为控制将来行为的依据的一种教育方式。对以后的党员教育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事后教育的中心问题,是分析评价学生党员的实际言行与党员标准的偏差,可以通过监督、评议、考核来测定与分析产生的偏差,目的在于改进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实效。
  (四)坚持与学生特点相贴近,积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新途径
  针对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技能要求比较高的特点,我们着力搭建形式多样的学生党员实践载体,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积极作用。一是亮明身份作示范。在学习生活中,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班级、党员导学等制度,组织引导学生党员挂牌亮身份,带头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弘扬文明新风,做成绩优良、品行高尚的校园先锋。二是强化服务当标兵。在教育管理中,通过选拔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开展学生党建进公寓、进社团等活动,给学生党员提要求、交任务、压担子,引导他们在服务师生、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提高技能创品牌。在技能实践中,组织顶岗实习党员开展“争做党员先锋、服务企业发展”劳动技能大比武等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党员以自身的高素质、高技能赢得企业的认可,成为校企合作的桥梁和“名片”。据统计,我校毕业生党员走上工作岗位三年后近80%成为技术骨干或项目负责人。

相关论文

党员发展高职党员机制院校
试论网购模式下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机
浅谈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路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浅谈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