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浅议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优势
  近年来,社会上各类统计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比本科生差,甚至在某些学校、某些专业高于本科生。高职学生有其独特的就业优势。
  第一、高职专业实用性强。和一般的本科院校偏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不同,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开设的专业学科对应各行各业的不同岗位,实用性强。该类院校除开设专业课程之外,一般会根据行业特色开设大量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程,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实践能力。这些为就业所做的事前准备,使高职毕业生在求职大环境中胜算增多,有一定职业经验的学生自然更能受到单位的青睐。像立信高职,该院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是培养财经类人才,如会计、统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在专业性和应用性方面都很强。社会对这些专业的需求量大,所能提供的岗位相对就多。
  第二、就业门坎相对不高。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办学的市场定向和学生的职业定位都更明确、更实在。其中不乏“订单式”培养模式,直接面向就业市场。这就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拿立信高职会计类专业来说,全国的会计市场太大了,几乎遍及各个行业。学生只要能在该专业学有所长,并学会运用,就会在社会上找到相应的会计工作。此外,高职学生所学的不少专业,市场创业门坎也不高,很适合刚出校门的高职生进行小规模自主创业,像计算机的应用与维护,服装的设计与制作,网店的开始等,都是可以用较低资本直接启动做起来的。
  第三、心理期望相对平和。学生的心理期望是就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子。毕业生心理期望值偏高或偏低的事实普遍存在,但从整体来看,高职学生的心理期望值比本科生低,这无论在行业定位、岗位选择及薪资期待等方面都可见一斑。尽管高职生学历不占优势,但正因如此,促使他们不断地调适目标,更能放平心态,恰当地定位自己,求职中能更好地适应职场各种实际情况。
  二、影响就业的制约因素
  在竞争日显激烈的就业大环境下,高职毕业生求职正面临着挑战。就高职生自身的不足来看,以下三个方面应该是影响其顺利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其一、学历劣势。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激烈,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愈来愈多,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向选择背景,使得专科生的就业环境每况愈下。专科生理论知识总体上不及本科生,笔试淘汰率高;再者,某些用人单位没有专科生指标,使得我们的学生甚至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学历越来越成为影响高职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二、目标各异。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选择和困惑。诸如选择升学或是走向职场、求职或是创业、回家乡谋职或是在外地打拼、做蓝领或是做白领等等,不一而足。仍以立信高职为例,如果把学生划分为上海生和外地生,就会发现他们各自对工作的考量不同,都有尴尬之处。上海生由于是本地人,在就业方面有优势。但他们往往对工作的地点、待遇、强度等要求较高,这无形中增加了找工作的难度。外地生在上海工作难找,回家乡找工作又不甘心,有时会因徘徊在留沪与回家之间而错过了就业机会。
  其三、心理问题。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学生容易产生情绪焦虑、消沉、恐惧甚至人格障碍、变态心理等消极的心理倾向。这些心理问题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与障碍性心理问题。发展性心理问题是指个体自身不能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特别是对自我能力,自我素质方面的认知,其心理素质及心理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全面的发展。这在求职上的表现就是自负或缺乏自信、职业期待过高或偏低等;适应性心理问题则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所带来的心理困扰。这在求职上的表现主要是较难适应社会及工作岗位对自身能力提出的要求;障碍性心理问题又叫“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包括焦虑性障碍、抑郁性障碍、恐怖性障碍、强迫性障碍、疑病性障碍等等。如果学生出现这类心理问题,更会对求职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就业工作建议
  (一)因人而异,分类进行指导
  总体来看,求职的学生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二是能力一般的学生,三是表现差的学生。第一类学生较易找到工作,不需要教师过多的操心,但是这类学生很可能出现职业期待过高、好高骛远的心理,需要加以适时地提醒和指导。第二类是就业困难生,要高度重视。这类学生在毕业生中所占比重较大,平时表现一般、学习成绩一般,不善于表现自己,容易被人们忽视。辅导员平时应该多关心他们,和他们多沟通交流,鼓励他们踊跃参与各类活动,培训其技能,提升其素质。例如班上有一位女生,性格胆小内向,遇事紧张畏惧。笔者便多次找她谈话,让她懂得如何展现自己,并给她机会组织班级活动。几次之后,她已能在众人面前落落大方地表现自己了。第三类学生属于三类学生中的少数派,虽然数量不多,但要是处理不得当,负面影响却很大。这类学生平时表现不好,有的甚至都难以正常毕业,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小群体。除了纪律的约束,辅导员、教师还需要付诸真情和爱心,以润物细无声的情感去帮助、感化他们,让他们建立信心,树立斗志,走上正轨。
  (二)及时疏导,重视心理教育
  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就高职学生而言,就业方面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显得尤为迫切。虽然就业行为是在大三发生,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学生入学那一刻就开始进行,持续三年,循序渐进,才会在就业季体现出它的价值。如前所述,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的三种不健康的心理就需要我们的耐心疏导,通过给予他们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来各个击破,逐步解决问题。像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解决,重在引导个体在新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克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准确定位,确立合适的目标;适应性心理问题的解决,重在调适,通过内外因的相互作用,放松情绪,增强自信心,来适应求职中纷繁复杂的环境;而障碍性心理的解决,则需要长期的、专业的指导。其中常见的是心理焦虑。在求职期间,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在某些情况下还能刺激就业,但过度则有害。这就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张弛有度的育人方法,宽慰、安抚学生,减少他们害怕、紧张的情绪。如果学生的焦虑心理严重,就需要及时、正确的心理治疗了。   心理疏导形式多样,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灵活对待。我们可以组织班级活动,长期保持班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心理辅导;可以个别辅导,分别与每位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排疑解惑;还可以创建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就业心理指导。笔者所管理的班级处于大三学年,面临着毕业和就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本人组织了为期数月的漫谈活动。每天都会找几位同学聊天,了解他们的就业心理和心态,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三)广搜信息,了解就业行情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我们掌握的就业信息和资源越多,学生就业成功率就越高。《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就是我们找工作应该认清自己的实力,选择适合的工作岗位,灵活就业,以减少失败次数,提高应聘命中率。“知彼”就是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了解相关行业发展情况,了解同类院校学生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择业、就业。学院、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主动出击,通过多方渠道搜取信息,促进就业。具体而言,平时应勤于上网,了解招聘信息;关注宏观政策,了解就业形势;借助社会资源,了解用人条件,做到心中有底。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进行一些笔试、面试以及技能方面的模拟训练,这样学生对应聘就更有信心了。
  (四)关注去向,获取反馈信息
  就业工作主要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而此后的跟踪调查也必不可少。这既是对学生的后续发展负责,也是学院就业推介工作的重要一环。学院和毕业生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现状和发展前景,对推介就业工作的成效做到心中有数,就能及时调整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后面的毕业生推介工作提供借鉴之道。学院可以适时将这些校友请回学校,让他们现身说法,与在校生交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已经毕业和已经就业的学生对于即将择业的在校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作为“过来人”的他们在就业方面有很多经验教训,能为在校生提供最切实际的借鉴和指导,针对性更强,可信度更高。
  (五)群策群力,形成联动机制
  就业关系到每位学生及其家庭,也是学院的一项系统工程。学院的决策层、职能部门和学生社团应该以此为纽带,联结为一个整体,协调合作。从学校层面讲,不防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推荐就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从学生层面讲,学生从大一入校到大三毕业,就业工作应自始至终地贯穿其中。入学初期,学院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初步建立就业的概念;在校期间,学院可以请专家学者开设就业指导系列讲座,以使学生深化认知、拓宽视野。此外,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师资优势,着力打造就业品牌专业。在多方力量协同、配合下,让广大学生走上学院支持、用人单位接纳的良性循环轨道,促进就业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有人说,就业就像是压在高校和学生头上的大山。既然压力是客观存在的,那我们就只有变压力为动力,和学生一起共同面对,迎难而上。这几年,“毕业既失业”的论调在一些大学里流传,这是一种悲观的态度,不符合也不应该是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们的想法。我们应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打起十二分精神,推动就业工作,朝着“毕业不失业”的方向前进!

相关论文

就业指导高职毕业生指导就业
论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经管类专业国际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相结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浅谈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