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287-02
  一、当今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表现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责任意识的强弱事关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但是,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就大学生的总体而言,大多数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理想、有抱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突出的表现为:
  第一,生命责任意识淡薄。大学生是成年人,应该懂得尊重和保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也。”爱护身体的每一部分,不仅是出于孝道的观念,更是对生命的关爱。可实际上,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漠视生命,和否定自身生命的现象,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自杀。有些大学生不仅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对还他人的生命权进行无情的践踏和摧残。
  第二,功德意识差。大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每个人对这个集体中的秩序都应该遵守,都应该尽职尽责的去维护。可是部分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缺乏公共的道德素养。在大学生活中,有的学生漠视规则条例的存在,对公共设施毫不爱惜,随意的破坏;无视课堂秩序,在课堂上吃东西,睡觉,随意走动,接电话,甚至无故旷课。
  第三,感恩意识弱化。我国的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是成年人,但经济上很少有能够独立的,主要依靠父母的供应。但有些大学生却没有回报父母之心,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平时在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在自己需要帮助时才主动与父母联系,平时却很少给家人一定的关心和问候。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大学生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由于历史和现实、主观和客观、社会和大学生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大学生责任意识比较薄弱。但是,只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功能,不断的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环节,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大学生必将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创新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也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富有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具有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一,自律教育。自律就是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教育。作为大学生,自律是他们在校期间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更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基础,自律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并且纳入学风建设之中。自律教育不仅仅应该教育大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还要让他们懂得要珍惜生命,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校教育学生不应该仅仅以温情对学生进行关爱,还必须让学生认识到纪律约束的现实,只有这样,学生身心的成长才有可能是健全的。大学生要想成为一个有教养、有责任意识的人,就必须做到自律。
  第二,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让大学生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当前的形势,更加明确自己肩负责任和使命。高校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落实到大学生提升责任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的自觉行动中。
  第三,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作为新时代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是大学生能够成长成才,能够融于整个社会的最基本的素质。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是导致责任意识弱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诚信教育在高校得到加强,高校必须建立健全的诚信教育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气氛,建立校园诚信监督机制,使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得到强化。诚信教育必须要落实和渗透到高校的教书育人中,管理体制中和服务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高校应该做到高目标低起点,一定要从最基本的进行抓起,让学生要做到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消除功利心理等。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大多数都是沿袭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不足,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降低。因此,高校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发展的规律,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
  第一,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的前提条件。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应该做到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教育、引导学生,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吸引力,要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应该使教学方法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大学生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规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逐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要把以前的单性的“注入式”教学变为师生交流的“互动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探讨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特点,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辩论等教学方法。   第三,运用网络的新手段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阵地。网络作为新的信息载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高校信息化程度的加快,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遍和频繁,上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交往、娱乐等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网络对新一代人的健康发展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重要性,认真利用互联网这个网络工具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通过互联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环节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一方面必须基于现实,同时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向未来,教育不仅仅应该做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获得健康地成长和全面地发展。因此,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最后达到在实践中提高自我的目的。
  第一,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大学生社会实践一定要使的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就业择业和自主创新相联系。高校要跟社会实践组织一起拓展大学社会实践内容,开展各种各样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志愿者等活动,引导广大的青少年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使他们在实践和为社会服务中了解自己,准确的定位自己,使他们的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对个人、家庭、国家的责任,引导他们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促进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提升。
  第二,扩大社会实践的参与面。由于一定的经费、师资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能面向所有的学生,仅仅针对少数优秀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这样就忽视了广大普通学生想要参加社会实践的愿望。因此,不能为大多数的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和提供必要的指导。高校要达到一定的社会实践目的,就必须要使得社会实践面向所有的学生,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增进学生的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的监督反馈机制。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大学生,但是,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学校对指导监督的漠视,实践就会逐渐的流于形式。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实践的指导和管理的力度,制定详细的社会实践计划,并且加强实践过程中领导和组织,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使其成为今后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相关论文

思想政治意识思想政治大学生责任
中小学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
试论政治哲学论视角下高校立德树人的
浅谈建筑设计企业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浅谈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与西方历史上人
加强高校行政人员服务意识的对策探讨
浅谈政治理性的公共内涵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