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从死亡诗社谈对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死亡诗社是一部教育题材的美国老电影;看过的人不多,不过我相信看过的观众一定会感觉到犹如一缕清风掠过,扫荡平日世俗的晦气;一定会跃跃欲试探讨对剧情、角色、演技等等看法;更重要的是一定会进入到关于教育的话题。虽然当前社会环境和教育体系与影片中的时代和文化背景都没有可比性,而且文艺作品经过了艺术加工与真实的世界必然也有距离;但是我希望观众对于教育的关注不只是一时的热情,这件不到三小时的影视文艺作品如果能在观众心中种下一颗关于教育理想的种子,进而反思当前教育的问题,思考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本质。我想,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正是需要公众的关注和参与,也需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碰撞中得以革新。
  “Captain,my captain!”电影中基丁老师引用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这首诗句体现出教师犹如布道者的崇高和责任,而从影片开端浓厚宗教气氛下的开学仪式确实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中教育的严谨和崇高。从社会背景来说西方教育确实来源于中世纪创办的教会学校,西方社会对待教育的态度必然怀着宗教般的虔诚。而中国的传统教育环境其实也很相似,自从孔夫子开始了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数千年来就一直受到尊敬,“天地君亲师”,师者的地位不可谓不高。传统中国重视教育和文明的传承也是数千年华夏文明延绵不断的基础。
  然而教育在当前中国现实的地位却是尴尬的,虽然半个世纪以前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教育是立国之本”,然而到现在不过成了一句口头禅。经济上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从来没有达到国民经济的5%;体制、环境和培养目标上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很难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教育目标被限定在党的教育事业或者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样的政治目标之下,而不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下的培养具有独立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公民。从教育工作者的际遇来说,经济条件的限制和评价机制的异化而导致整个教育行业的从业者,短视而又急功近利,缺乏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
  我希望本片中基丁老师所引用诗句中提到的“captain”这一角色能够让教育工作者找到关于教师的正确定位;而影片中基丁老师所实施的种种不同常规的教学手法可以给循规蹈矩的中国教育工作者一个有益的启示――即教师所实施的行为不是为了满足工作程序的需要,而是处处体现着教育者的责任和对职业价值的理解。当然,现实中体制内的评价标准往往会让施教者在追求价值和现实利益之间陷入两难选择的矛盾。在此我希望教育工作者能从个体的角度守住一个底线,即使不能从正确方向自由的实施教育行为,也要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对所实施工作的价值和效果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我这样说是因为,在现实中教育工作者为了迎合体制内的评价机制而不得不做违心的事已经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了。作为“船长”的老师为学生所指引的方向也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所以这是一个超越个体利益的严肃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影片引出关于教育的目的和本质问题也具有积极的意义。通常的角度都是从对国家、社会的需要来考虑,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并不完整。而影片给出的看法是独特的,以个体需要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的意义无疑更具人文情怀,正好是对我们认识的补充。基廷老师不合常规的第一堂课就触及到了这个教育的核心问题,令人印象深刻。这一堂课不是具体的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了一次参观活动,让学生们参观学校陈列大厅中已故校友的照片,早已化作了尘土学子们在照片中是那样地意气风发、雄心勃勃,逝去的岁月是那么栩栩如生。 基丁老师搞笑所发出的声音‘CARPE DIEM’(拉丁语,意即‘把握今天’),就这样深深得映入学生的心理;此时学生们自发的开始对生命意义追寻,而让生命超越凡俗成为了接受教育和学习的动力,。我认为这一触及生命本体的课堂,其实也触及到教育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意义。让孩子们懂得珍惜时间,懂得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正是教育的目的吗?
  在另一堂课上,基丁老师打破了照本宣科的教学传统,他要求尼尔朗读教科书上一篇关于“如何理解诗”的导论,用归谬的方法指出教材作者以数轴的方法分析诗歌创作的错误,让学生开始用独立思考来替代对盲从。 而在讨论莎士比亚的课堂上,基廷不但自己站在讲台上,而且让学生一个个从讲台上站上去;为了让学生学会开阔视野,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基丁老师可谓匠心独运。确实教育的责任是应该让人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必须促使学生开拓自己的视野,不要让人的脑子睡大觉,不唯书,不唯上。我的理解就是,教育就是要培养独立和思考的人。
  相对而言我们的教育现实却像个大工厂, 批量生产、型号统一,不合标准的就予以淘汰。而老师就像是生产制造的工人,麻木机械地操作,我们的教育体系太缺少对个体价值的尊重,还是以社会打造个人为理念,似乎人的目的只是应该接受并适应社会现实,而不是改造社会,让现实世界变得更好。这种教育体系 所能打造的无疑只是一个个处事圆滑然而内心冷漠、麻木而且毫无个性的人。在我们这个世俗的功利主义教育势力居于强势的时代和体制约束的时代,教育要取得一点进步是那么的不容易,中国的教育改革往往是进三步退两步,即使在21世纪还将具有普世价值的人文教育和独立思想斥为西方意识形态。也许教育体制的改革才是教育春天的到来,而这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的老师,需要保持独立和自省,不在现实的学校僵化的体制和喧宾夺主的行政管理中随波逐流,发挥个人才智来服务教育,在微不足道的点滴中促进教育事业的革新和完善。

相关论文

现实理想教育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