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90后”大学新生教育特点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84-02
  新生教育是指除了专业教育以外,以大学一年级新生为对象开展的所有活动。新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起点,也是培养大学生的首要环节。成功的新生教育,可以让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的转变,对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积极的作用。
  新生教育是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新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帮助新生实现“五大适应”――学习适应、观念适应、心理适应、交往适应和生活适应,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为目标,达到自学、自省、自律、自立、自强的教育效果。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进行新生教育的前提是全面客观地看待教育对象,只有这样才可能开展有效的新生教育活动。我们尝试以问题作为对“90后”大学生观察的视角,通过研究“90后”大学生的问题,探究其本质,归纳其特点,从而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
  (一)社会性
  社会性体现在: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反映社会的存在,作为思想最活跃的社会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必然反映社会价值理念的最新变化;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困惑反映社会的困惑,因此我们要对教育对象有积极的引导。大学生的问题都不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是社会问题的缩影和折射。在当今转型社会时期,从封闭社会转向开放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一元价值观转向多元价值观。在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凸显,非对抗性矛盾突出。大学生生活在当今社会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考试作弊、假证明、通过不合理的方式为自己拉选票等。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必须理解学生,找出更好教育学生的方法。在高等教育中,我们不能够与社会完全平行,我们要超越社会,引领社会前进,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是适应社会,而是要改造社会和创造新社会。大学的精神与社会的精神是有距离的,否则就不存在大学精神。如果大学与社会保持一致,那么高等教育只会堕落成为社会的包袱而已。因此,在问题来源于社会的情况下,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既不脱离社会,又要超越社会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特殊性
  高等学校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一名青年,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接受社会的教化;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公民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投身参与社会的建设。正是这一时期,他们处于过渡性、边缘性、矛盾性的阶段,身心发展不成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如:“90后”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所学专业与就业目标的矛盾、物质追求与经济条件的矛盾、身心需求与道德伦理的矛盾、就业与深造的矛盾等。我们既要清楚这样的现实,也要明确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只要我们对其做出良好的引导,将会影响其一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双重身份是高等院校学生的普遍特点,包括普通同学和学生干部,并不代表学生干部的身心发展比普通同学成熟,他们也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因此作为辅导员也不能够忽视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不能够回避问题,而是更要正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学生正视问题并共同尝试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面对的不同问题,针对某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小讲座、交流会等形式向学生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三)发展性
  社会上对“90后”大学生的评价不一,既有赞叹,也有批评。肯定的一方认为:他们接受的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高等教育,享受有史以来最好的物质生活,处于有史以来最好的资讯大潮;否定的一方认为:他们沉迷网络、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意志薄弱、不学无术等。到底应该如何评价“90后”大学生呢?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寻求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案,用乐观的态度展望大学生成长的未来。从“90后”大学生近年来在重大事件中的表现,如汶川的抗震救灾、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事件中的表现,“90后”大学生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并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赋予的任务,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从“90后”大学生在这些国家大事中的表现,我们应该大胆肯定“90后”的优点,大胆做出一代更比一代强,一代更比一代有优势的结论。
  我们应该在充分了解了“90后”大学生的特点后,客观全面地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才能对其开展有效的新生教育活动。
  二、新生教育的内容
  新生教育的内容是否恰当关系着新生教育的成败。笔者认为针对新生的“五大适应”问题,新生教育应该以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为新生的大学之路引航为核心,内容包括人生新起点的教育、培养习惯的教育和针对新生现实问题的教育。
  首先是人生新起点的教育。作为辅导员,我们要通过新生教育让新生树立大学是人生新的开始而不是终点的观念。大学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从知识技能来看,服务社会的技能是从大学建立的,中学阶段所学习的知识只是基础知识结构的建构,大学阶段是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学习方法的探索;从人格来看,和谐人格在此以前都是不自觉的,但是从大学开始就需要培养自觉的和谐人格。爱因斯坦认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并提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使青年人在离开它时具有一个和谐的人格,而不是使他成为一个专家”。通过新生教育,我们要让学生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把握人生的方向,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实现人生的价值。   其次是培养习惯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是培养和谐人格的起点,是人们成才的关键,利于我们成为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人才成长的规律告诉我们:习惯决定命运,教育的精髓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因此,培养习惯的教育也是新生教育的内容之一,培养习惯的教育包括思维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科学的思维习惯及能力决定了人才的基本素质,在学生与社会生活密切接触时,应该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教育等方面的黑暗面,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社会的各个方面。学习习惯包括阅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科学研究。阅读是学习的第一要素,提出问题是学习的金钥匙,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的,科学研究是学习的深化。行为习惯是道德的观念在道德行为上的体现,应该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大学生道德养成的基本方法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按时作息、健康饮食、不嗜烟酒、坚持锻炼等,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健康体魄的保障。
  三、新生教育的实施原则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新生教育的任务重、形式泛、范围广、时间短,若想在新生教育中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就需要遵守以下实施原则。
  (一)以正确的自我认知为起点
  科学的自我认知是整个新生教育逻辑起点,是否能够认识自己是谁,是能否面对自己、面对现实的基础,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的人是不可能正确地面对现实的。让新生认识到自己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需要处理好自身与社会、学校、家庭、集体、他人的关系,对自己做出准确定位,才能够在集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以建章立制,培养骨干为组织手段
  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并不是学生手册上的规定,也不是学院的制度,更不是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而是作为本学院、本年级贯彻落实学校规章制度的细则,要求可行性高,操作性强。这些细则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宣布后就要坚决落实。辅导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干部解决众多的学生问题、繁杂的事务工作。辅导员应该建立学生干部选拔、培养制度,坚持培养学生干部,充分信任学生干部,为学生干部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服务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团队观念,为优良班风级风的建设奠定基础
  根据活动内容,可以把学生活动分为思想教育类、专业拓展类、文化体育类、娱乐休闲类。辅导员除了应该引导学生举办积极向上的活动以外,还应该引导学生举办较高层次的活动,应该鼓励学生举办思想教育类和专业拓展类的集体活动。相对于文化体育类和娱乐休闲类活动来说,院系领导也应该把人力物力投入到前两类活动中去。通过内容好、形式新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观念,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巩固专业知识,提高思想觉悟,营造良好的班风级风。
  (四)以立志成才,全面发展为阶段教育目标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应该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阶段、分情况进行教育,会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要求他们成为合格的大学生、优秀的公民。社会要求每一位公民都成为合格的公民,而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不可以仅仅成为合格的公民,而应是优秀的公民,否则社会就会停步不前。一年级的新生应该重视体验教育,从感悟开始,而理论教育和观念教育可以从二年级着手进行。
  四、结语
  我们应该根据新生教育的目标、内容,了解“90后”大学新生的特点,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遵循新生教育的实施原则,挑选恰当的教育形式,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展教育活动,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专业化的时代需要专业化的人才,专业化的教育需要专业化的内容,专业化的教育需要专业化的方法,对于新生教育的探讨都是希望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中向前迈进一步,期望无数的一步加起来能够促成我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关论文

新生特点大学教育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