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普通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是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武器。新形势下,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原理”课的教学改革,任课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必须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理论素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分析新教材
  “原理”课在2007年9月开始在全国高校开设后,针对教学手段和方法,高校授课教师都进行了大胆尝试,并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教学活动生硬、空洞,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等问题依然存在。要分析原因找出对策,首先对新教材做出新的认识和分析,因为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是课程内容的重要体现。只有吃透教学内容,教师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
  “原理”课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在教材编写上教学内容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章到第三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第四、第五章是政治经济学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第六、第七章是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提供了揭示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许多重要范畴和基本原理,都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也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剖析为前提。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它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改造世界的哲学,也使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得到了体现。这样就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材内容基本上就是把原来的三门课拼凑在一起,其文字表述上几乎是以前教材的浓缩式翻版。虽然是浓缩版,浓缩中却缺少整合,知识点一个没有少,例如第四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第一到三章的哲学部分知识点没有减少,还增加了价值论的部分内容。而课时量大大减少,这样势必加重教学难度,减弱实效性。对教师来说增加了教的难度,授课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把握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且能从理论体系上整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内容。向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观全局,防止片面理解,断章取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能积极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材存在的缺陷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弥补,结构上讲清内在联系,内容上有所取舍[1]。
  二、确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练好基本功,要求教师要做好每个章节的教学设计,教师要依据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确定好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从而设计好解决难重点的步骤和方法。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如何突破其中的重难点问题。一般而言,教师会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来安排教学内容。要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难重点,首先要把教学大纲研究透彻,教学大纲通过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份量,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来反映教学中的重难点[2],这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基本步骤。
  “原理”课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三个部分,教学内容份量大,知识点繁杂。其教学重点首先涵盖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的相关概念 、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这就使得教学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理解成为一个难点。同时,因为“原理”课是高校其它“思政课” 的理论基础,它是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形成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正确认识。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应该就是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依据“原理” 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安排,这门课是“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进行的。李毅教授在解读教材时指出,“教材的重点在于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突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要“突出世界观和方法论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重要性”。此外,“要客观认识教材中的几个难点。一是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是关于实践和物质世界的关系。三是关于帝国主义。四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3]
  在难重点确定后,上课要分清主次,才能针对难重点问题,对教学内容合理变动教学顺序,同时针对难重点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突出重点,围剿难点。比如,有关“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重点难点时,就下功夫讲深,讲透。对于大纲中规定的非重点部分,则简单讲解或者要求学生自学。因为只有确定好难重点,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再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对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对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力争在课堂讲授中化难为易。
  三、确定教学新方法
  因为“原理”课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其理论体系构建繁杂,逻辑论证过程过多,使得理论内容抽象难懂。
  传统的“原理”课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到乏味无趣,理论性过强,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案例教学法,把抽象的理论,以直观形象的、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的方法加入进来,达到的效果非常明显。案例讲述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哲学原理内容,帮助他们如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学生在案例启发后,学会自己去思考与创造。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4]。在设计案例时,一要注意案例与教学内容的贴切度,要切实注意案例应该是为理论服务的,讲述案例过程中要紧紧结合相关原理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相关理论内容。二要选择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案例内容,例如在讲授有关“价值的概念”时,笔者以达芬奇的求职信开头,分析求职信,找到达芬奇求职成功的原因,告知学生,雇主与求职者能成功建立起价值关系是因为求职者具有满足雇主所需要的特征和属性,由此引出“价值”关系建立所需要的2个因素,最后引导大学生们思考如何写求职信,如何才能应聘成功?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完全被课堂内容所吸引,课后还在不断地讨论写求职信的细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笔者还会采取实践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先把教材中一些内容浅显的教学任务划分成具体的专题讲座名单,让学生自愿报名分组,资源选择课题内容,小组成员各显其能,收集资料,制作专题讲座内容,根据课程安排,在课堂上留出10-20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台讲解,鼓励那些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求言之有理即可。之后教师要归纳和总结,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及时的点评。这是在实践中活学活用所学理论。实践教学法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鼓励相互协作,引导学生探讨共同话题。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地融入到群体之中,团体意识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改革考核方式
  “原理”课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格局的发展走向,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认识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决定了“原理”课应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因此,学习主要在理解和运用,而非死板记忆[5]。
  在考核形式上,要突出平时成绩的比重。成绩构成中,如果平时成绩比重加大,学生们会自觉提高出勤率,上课时会认真听课,积极主动参与和教师的课堂互动,勇于思考新问题。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教师会对那些遵守课堂纪律、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较高的平时成绩,这样就鼓励了学生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避免一张试卷定胜负的现象发生,更是杜绝一些学生的如下做法,平时根本不认真学习,只要期末复习时集中精力突击几天就能及格甚至能考出非常高的成绩[6]。考试内容绝对不是简单的知识测试,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内容应该减少死记硬背的概念、理论考核,而是要在考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视觉。这样易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关论文

马克思主义马克概论原理基本教学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