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实践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实践论》的产生及理论来源
  1931-1934年,由于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严重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中国革命受到极大挫折,损失严重。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共产党内的统治长达4年,在理论上、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对中国革命危害巨大。在此背景下,毛泽东于1937年7月写下了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实践论》。
  (一)《实践论》产生的背景。《实践论》的产生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紧密相关。当时世界上有两大主要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共产党跟当时的苏联结成了暂时的联盟。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一些国家、党派、组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了,使行为与实际相脱离。1935年,共产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指出在解决问题时要分析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特点。1937年前后,中国政治局势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时刻,开始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面对着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国内外各种矛盾,迫切要求党内有统一的认识,对形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制订出正确的路线和策略。这对写作《实践论》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实践论》的思想来源。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思想资料作为前提。”[1]《实践论》也不例外。
  1.马列经典著作。《实践论》继承了马列的实践观。马克思对实践的论述最早见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看到了实践在历史和认识中的作用,说“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2]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说明了实践是什么,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认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他还强调:“我们的知觉和表象是物的映像。实践检验这些映像,区别它们的正确和错误”。[3]
  2.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也是《实践论》的重要思想来源。毛泽东一生对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及古典文学有着浓厚兴趣。他唯物辩证地理解了实践并批判继承了前人的观点,认为“一切这些知识,离开了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4]他还说“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这又体现了他在实践观上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因而突破了前人,领悟了实践与认识之间关系的真谛。
  3.中国革命的经验。中国革命有很多不从客观实际和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的例子。毛泽东意识到从思想根源上清算“左”和“右”的错误倾向是个困难、特殊的任务,必须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科学地解决这一历史任务。《实践论》应运而生。毛泽东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6]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高校开展了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所有大学生(研究生)必须学习。这些课程融入到所有的教育内容中,在教育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法落后、单一。随着科技进步,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受到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转变,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不断的冲击。奢侈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在大学里逐渐蔓延,越来越让人担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要。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照本宣科,工作盲目、滞后,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
  (二)教育课程枯燥。全国所有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都开设了不少的课程,比如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课,但是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大部分同学觉得这些课程非常枯燥,毫无吸引力,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学生也不觉得这些课程对自我政治素养、价值观的培养非常重要。
  (三)师资力量薄弱。在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多是非专业性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了解。同时,由于当前大学生思想复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非常大,而教师的地位、待遇水平偏低,严重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自然也会影响教育质量。
  三、《实践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实践论》是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哲学认识论上的概括和升华, 其影响深远。新时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论, 忽视实践的现象很严重, 用《实践论》的理念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思路上是一个创新, 对于解决高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加强实践教学。《实践论》中指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十分密切,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 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7]我们必须亲身参加实践, 才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因此, 我们应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不断提高其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 不断增强其政治参与意识、思想判断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把认知转化为实践, 内化到自身, 落实到行动。而不是让学生仅仅是为通过考试学一门课程。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实践论》的观点就要改单纯的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形成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把实践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之间沟通的平台, 在此基础上师生之间相互影响, 共同丰富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上一层楼”。
  (三)建立严格的管理体制。“德育必须要有健全的领导体制,专门的组织机构, 得力的队伍, 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必要的经费与物质保证。”[8]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可以在学校层面设立若干个学生工作职能中心,直接面向全校师生服务。如心理辅导中心、就业帮扶团等。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深刻的成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领他们未来的发展。
  总之,想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应努力贯彻《实践论》观点, 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社会实际严重脱节的现状。

相关论文

实践论思想政治启示实践思想政治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
浅析行政法实践教学改革
浅谈数智经济对财会行业的冲击及启示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