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的综述研究

  优势视角理论是在实证主义理论范式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所凸显其缺陷的背景下,后现代主义理论试图继承并超越的一种指导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范式。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实践领域日益受宠的一种新颖视角、理论概念。它以丰富的理论内涵、较强的实践价值颠覆了传统社会工作中的问题模式、病态视角。强调社会工作者应该以正向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模式应对案主及其处境,挖掘潜藏在案主及环境中的资源和能量,真正实现“问题视角”向“优势视角”的转换,达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服务宗旨。因此,进一步对优势视角理论发展动态及其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现状的文献梳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优势视角的源起
  视角是人们看问题、做事情的不同视野角度,是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相异的实践模式。而优势视角是一种着眼于人的优势与潜能,以开发和利用人的潜能为着力点,帮助自己及他人解脱于挫折与不幸的逆境之中,最终达成自身及他人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但是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对优势视角理论的源起的时间及其创始人仍有争论。有些人i认为,优势视角是源于美国Charles Rapp教授及其团队在1982年针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制定了一项应对方案的研究工作中发现的。研究团队通过,将案主视为一群部分失能或人格欠缺、处于困境和挫折中的人,通过实验证实这些案主仍具有自己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很容易被他人和案主所忽略。因此,Charles Rapp教授及其团队开始转向优势视角,充分发挥和运用社区资源来帮助案主们融入社区生活。从此,优势视角地逐渐被应用于西方社会工作领域中;还有些人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优势视角首先由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教授Dennis Saleebey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中提出。Dennis Saleebey认为,“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反对将服务对象问题化,问题的标签对服务对象具有蚕食效应,重复的次数多了之后,就改变了案主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周围人对他们的看法。长远来看,这些变化融入了个人对他们的自我认同(越来越没有自信心)” ii。由此优势视角渐渐地被运用于社会工作领域,并在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中受到社会工作者的青睐。
  笔者认为,优势视角在其开创伊始并没有被迅速的运用到社会工作的实践之中,也不是一种完善的理论模式,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思维方式。因此,对优势视角的源起出现分歧也毋庸置疑,但是可以确信优势视角是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的产物,尔后逐渐被运用到社会工作领域,并对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最后在日益累积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社会工作理论。
  二、优势视角理论的内涵
  优势视角在其诞生之初,还谈不上是一种理论,但是随着其逐渐地被运用到社会实践领域后,它结合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由概念界定、理论来源、基本假设、核心概念等基本要素砌成的理论大厦。
  (一)概念界定
  自从优势视角诞生到现在,学术界对其定义依旧没有统一的界说。美国的Dennis Saleebey认为,“优势视角是以优势为核心,社会工作者在对案主进行帮助时强调将关注点聚焦在案主身上,尽可能的发挥案主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并利用案主的这些优势来进行自我的帮助和发展”iii。加拿大学者狄罗瑞教授认为,“优势视角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接触服务人群的时候,我们关注的不是他们的问题和缺点,而是关注他们的需要和能力以及他们任何好的方面,比如动机、激情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如果人关注的是正向的一面,会比较积极的去改变”iv。而在国内学者直接继承了西方学者对优势视角的定义的观点,相异程度比较低。其中对优势视角的界定最有代表性的观点表示,“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开发并利用人的潜能,协助案主从挫折和不幸的困扰中挣脱出来,最终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v。通过文献梳理,笔者认为优势视角是指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在一定程度上要着力于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并以与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协助案主转换他们生命中的挫折与不幸为优势与潜能的一种思维模式与工作方法,最终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虽然学术界对优势视角没有统一的界说,但是每种界说对该视角的本质性理解没有出现偏差。因此,优势视角对社会工作实践指导依然占有重要的席位。
  (二)理论来源
  每种事物的发展都逃不过传统的掌心,优势视角理论亦不例外,依然与其传统理论脱不了干系。优势视角理论要求社会工作者立足于寻求、探索和利用案主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案主的主体性,以实现案主目标的达成。那么在怎样发现案主的优势和潜能这问题上就涉及到了优势视角理论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即强调把注意力聚焦于案主如何生活以及从他们的生活经历的理解意义。从这个侧面可以透视出优势视角理论具有传统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的传统。其具体理论传统有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米德、库利的符号互动论,E?胡塞尔、舒茨的现象社会学。尤其现象社会学理论思想影响最深。其中现象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是被人建构的,是按照人的主观意识的理解或解释而建构起来的一种意义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建构起来的意义世界当中,由于每个个体对世界的理解或解释是不同的,所以其所拥有的意义体系也是不同的。当一个人的理解或解释过程发生了困难,如自己现在的理解与过去的理解不一致,自己与他人的理解不一致时,就容易出现意义体系混乱的情况,即所谓的问题便出现了”vi。优势视角理论不仅建构于以上传统理论,而且它还吸收了许多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某些思想。例如后现代主义思潮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该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对话作为研究和分析的起点,即将各种现象或问题还原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对话中去,强调相互之间的双向理解、沟通和交流。而人们所遇到的生活场景或对话场景往往是不同的,这样人们对常生活的理解和解释也就不同,这里不包含对错之分,只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的区分”vii。因此,基于上述理论传统,社会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切实理解案主的意义体系,帮助他们在原有的意义体系基础上重构新的意义世界,从而充分的挖掘案主自身所蕴含的优势与潜能,促进案主人生目标的实现。   (三)基本假设
  每个理论都有其自身的基本研究假设,优势视角基于对人有主观能动性的理解上,认为人不是被动的,而是有着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可以依靠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解决问题。所以,学者们对优势视角理论的基本假设作出了自己的解读。但是他们大体上一致认为,优势视角理论的基本假设命题表现为:“认为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现状,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应该得到尊重;每个人有其未被挖掘的潜在优势,都可以依靠自己的优势与资源来解决问题;关注案主个人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而非问题和缺陷,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其优势,对于个人而言,家庭和社区都是他们的优势,包括财富、资源、智慧和知识等;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抗逆力,创伤和困难、疾病和抗争虽然具有伤害性,但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viii。
  (四)核心概念
  当然作为指导社会工作实践的一种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在原假设的基础上,扩充了一些核心概念以充实和完善该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社会工作的实践工作。“优势”、“赋权”、“成员资格”和“抗逆力”构成了优势视角理论的核心的概念体系。“优势”面向认为,个人、团体和社区等具有的资源在特定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自己的优势,人们在创伤、困难、挫折和压迫中的体验,以及成功或失败的经历,都是个人拥有的财富和资源;人们在抗争和逆境成长中形成的品质、特征、能力、性格和美德等,也是个人的优势;个人也可以从生活的社区中获取相应的资源,并且在个人与社区互动的过程中对社区也贡献了自己的才能和知识。“赋权”面向反对歧视性标签,主张通过赋权为个人提供家庭、机构和社区等资源的机会,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并协助案主发挥其能动性,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冲突和紧张。“成员资格”面向认为成员资格是一种身份、权利和参与的象征,缺乏资格可能被边缘化或被异化,每个成员是平等的,都应受到尊重和信任,反对歧视和不公平。“抗逆力”被视为人类的一种潜能,是人在遇到挑战和危机后能顺利反弹复原的能力。抗逆力不仅体现在个人身上,家庭和社区也具有抗逆力。抗逆力可以使人们在困难挫折甚至是危机状态中存活下来,从而不断得到提高;逆境可以促人成长,反省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优势、赋权、成员资格和抗逆力等核心概念为社会工作实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和行之有效的实践框架。ix
  三、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现状
  优势视角理论广泛地被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中,解决了诸多社会问题。现在笔者拟从该理论被应用的领域、关注的问题、适用的人群、具有的特征四个方面对近些年来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现状就进行梳理。
  在我国,优势视角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国本土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社区矫正和家庭社会工作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潘泽泉,黄业茂在《残疾人家庭个案社会工作――基于优势视角的干预策略与本土化实践》文中,以优势视角为切入点,展开对残疾人家庭个案的社会工作。刷新了以往问题视角的模式。田国秀在《从“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挖掘学生抗逆力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模式浅析》文中,以优势视角理论中的抗逆力为突破口,超越以往的问题视角,重构了学校社会工作在学生心理教育领域的意义。王磊在《社会工作优势视角与青少年自我评价》一文中,以优势视角介入青少年自我评价,充分运用“优势”、“赋权”、“成员资格”和“抗逆力”等核心概念作出解释。爹明伟在《优势视角下的社区娇正模式分析》一文中,对社区矫正模式作出了分析,谈及到社会工作介入案主的效果,优势视角颠覆案主以往的思维方式,为他们重新观察这个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金江英在《优势视角理论研究述评》一文中,主要讲述了优势视角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核心概念。闻英在《社会工作中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的比较》一文中,主要论述了优势视角的界定、假设、理论基础、对社会工作本质的理解、视角下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等方面。
  从上面的文献探索中,笔者发现对优势视角理论的研究,从研究层次上看,理论研究很少,主要集中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实证主义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体现在优势视角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包括该理论核心概念对的实证诠释;从研究的问题上看,主要对青少年网瘾、社区问题、学生心理教育问题、残疾人问题比较感兴趣,但是针对妇女问题、老年人问题涉及的面还比较狭窄;从研究的范围上看,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领域。总而概之,学术界对优势视角理论的运用相对比较广泛,但是研究的深度还有待拓展。
  四、结语
  优势视角理论从起初的一种视角发展到如今日臻完善的理论体系,已经在社会工作实践领域中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它使社会工作者把看待案主的视角从“问题”转移到了“优势”,丰富了社会工作理论的内涵,但是该理论中仍需进一步的完善,以更好的指导社会工作实践。优势视角理论过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案主的优势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忽视一些隐藏在案主自身和来自外部环境,例如社会结构对案主能动性的制约等深层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在充分发挥优势视角理论的优点基础上,结合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其他理论,这样就可以扬长避短,真正的理解案主的意义世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注释:
  i 参见 刘炳跃.论优势视角[J].商品与质量,2002,(2).
  ii 参见 Dennis Saleebey著.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李亚文,杜立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6).
  iii 参见Dennis Saleebey.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M].Published by Pearson Education,2002.
  iv 参见 狄罗瑞.用优势视角来做社工――来自加拿大的启示[J].中国社会工作,2012,(2).
  v 参见 庞飞.社会工作两种视角的比较分析[J].社会工作理论探索,2009,(9).
  vi 参见丹?扎哈维著.胡塞尔现象学[M].李忠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15.
  vii 参见 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viii 参见 潘泽泉,黄业茂.残疾人家庭个案社会工作――基于优势视角的干预策略与本土化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13,(1).
  ix 参见潘泽泉,黄业茂.残疾人家庭个案社会工作――基于优势视角的干预策略与本土化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13,(1).

相关论文

社会工作视角优势理论社会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