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董其昌与龚贤艺术人生比较浅析

  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当时左右花坛的评价画家,祖籍山东莱阳,中国山水画家书法家,提出了“南北宗”论,做过编修和讲官,之后又到南京当了那时候的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几个职位。祖父以军功封苏州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他的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和今日的我们影响都很大。现有作品《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理论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还刻有《戏鸿堂帖》。
  龚贤(1618―1689年)名为岂贤,字半千,字野遗,号半亩,又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也称钟山野老,清凉山下人,他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居南京清凉山,买画课徒,生活清苦。性孤僻,与人落落寡合。
  分析二人的背景经历,董其昌从小生活在官宦世家,是一个中产而又有文化基础的家庭,后来又由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变成为霸地“膏腴万顷”产业也大的惊人的大地主,到老年赠太子傅。龚贤他出生于苏州一个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幼年随家迁居南京,幼年在南京度过中年基本上也是在南京度过,后来有离开过南京但是在晚年的时候还是回到了南京,他少年的时候主要是读”六经诸史”主张“穷经致用”也就致使他在中年之前是以诗人的身份出现在社会上的。他们一个是时时生活在中产以上的家庭一个是家道中落,不同的经历和文化背景下他们留给世人的画也就各有千秋了。
  一、创作背景的异同
  董其昌擅于画山水画,师法董源、黄公望、巨然、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身在官宦之家,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他受儒、道、禅的影响很重,但只是在“柔”的一些方面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其他的不是很严。如;他因为有权有势霸占良田,强逼民女,陷害秀才,这些都不是儒、道、禅所推崇的范畴。其实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到他为“君”,为“国”还是比较上心,甚至是操了不少的心。倡“南北宗”目的
  仍然可以看得出他的一片苦心。当时朝廷出现很多弊病,涉及一些具体的人事争端,其昌又不敢冒风险去直陈利害,灵活的政治手腕和高明的权数是分不开的,然而他和王维有很多一样,对做官确实不是很感兴趣,后来也表现出了他也不怎么去专研官位。
  龚贤师从董其昌和一些复社的文人们关系密切,身为文人的他也痛恨奸权,同时和他一起恨奸权的人也恨他,那时候他是一名知名的诗人,率真精炼,很是有晚唐人的味道。同时作为一位山水大家,他有受老师的影响但也有很多不同的点,和董其昌不一样的是他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他生活在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13岁开始学习画画,21岁左右参加了复社的活动,复社成员在这里结社赋诗,讲学论艺,挽救民族的危机。由于他正直不阿的人品,和在诗,书,画上的成就,龚贤在南京士大夫中就显露了头角。
  后来龚贤的妻子及其他亲人相继有8人去世,他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再次返回南京居住,那时候已经五十了,战乱洗劫后的家乡呈现出一幅惨景。国破家亡,他举起悲愤的笔写下了《登眺伤心处》一诗:“登眺伤心处,台城与石城。雄关迷虎踞,破寺入鸡鸣。一夕金笳引,天边秋草生。橐驼为何物,驱入汉家营!
  二、艺术创作的比较
  董其昌的影响偏及国内外,他的画秀润,对墨法也颇有研究,他的画面注重湿笔墨韵,主张“欲暗不欲明”,他作画还借鉴了他的书法功底,对他的画有很大的帮助。他被认为是“华亭画派”杰出代表。书法出入晋唐,后自成一格,他能诗文,工书法,自己认为是率易中得来其领悟,这些领悟与个人的独特感受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说到这就不得不说他的其书画创作讲究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但是他的思想缺乏鲜明的偏激特征具有的一定的软弱性,这跟他的画一样在“柔”的方面比较突出。对于当时的一些矛盾冲突他是不得罪任何一方,也不愿意从属于那一派。也就产生了董其昌强调柔强调藏反对露。终其总总他的山水把中国传统文人所追求的“静美”和“柔美”的趣味发展到了极大的高度也可以说是高峰。
  龚贤其创作以古画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不同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方法,也没有像他的老师那样。同时他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并称“金陵八家”。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清兵攻陷南京,龚贤怀着慷慨悲愤的心情,跟随着复社成员离开了南京。在后来的漂泊生涯中,他顽强地学习绘画艺术,还写了大量的诗歌,深沉悲壮,倾吐民族志士的一腔忠言。
  在南京,龚贤一家几经搬迁,最后定居在清凉山。他在自家屋前半亩空地上,建筑地园栽植,命为“半亩园”。又自写小照,身着僧服,手拿着扫帚,作扫叶状,悬于楼堂,以示与清朝统治者格格不入,后人因此将他的旧居称为“扫叶楼”。龚贤晚年幽居于此,写诗作画,都写祖国的美好江山和抒发了他的爱国之情。龚贤画的山用的是大碎石,并且都是用“积墨”表现,碎石也是十分浓黑的,光感也十分强烈,越在上面的石头也是下部浓墨,上部亮。那样的话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谐而鲜明。他画的树和山配合的很好,画多墨笔,都是以墨笔为基础,“墨龚”就是半千山水画中都是反复的皴染,浑厚苍润。特点就是用“积墨法”,层层积染。黑白对比十分别致。还有“白龚”属极简的一路,这里的简不是丘壑的简,构图的简,而是用图的简,他的简笔一笔不皴的生命力是美的。他的简笔山水粗阔的直线表现复杂的丘壑。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董其昌与龚贤有师承关系下的艺术人生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在其环境和观念的不同下一个摹古,一个既推崇古意也推层出新。但都在其不同的艺术生涯中各有建树。

相关论文

董其昌艺术人生人生艺术龚贤
高职院校动漫与艺术设计专业群学生创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
在职业教育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
数字媒体时代下美术教育的研究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
融艺术疗育的特殊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课
浅析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
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探讨
浅谈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