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台湾问题论文

台湾社区营造对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的启示

  一、桃米社区的震后重建
  桃米社区是台湾社区营造当中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社区营造是1994年台湾“文建会”推出的政策,是指促成社区居民意识变化的一系列行动的设计、安排、执行和成果分享以及这些行动后成效的观察、检讨和修正。社区营造作为社区的公共事务而推进,需长期、集体地加以经营、重视创造性,反映出社区营造是需要花费人财物力等资源开展的长期工作,也是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创造性的实践。
  桃米社区位于台湾南投县埔里镇西南方前往日月潭的中潭公路旁,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地形多为丘陵谷地,海拔高度为420-800公尺之间。居民有1200人左右。该社区拥有非常丰富的绿色植被和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厚。但桃米社区一直是非常落后的地区之一,加上工业化和城市化把桃米里的青壮年一批批吸引走,它日益变成一个人口结构老化、农业经济衰退的老旧社区(陈统奎,2010)。在1999年地震中,桃米社区损失惨重,半数以上的家户受灾,整个社区陷入忙乱之中。桃米社区的灾后重建,着实是一大挑战。
  草根NGO――新故乡文教基金会积极带领当地人民进入了重建桃米社区的进程。一方面,它整合各方资源,协助淘米人民自己探索自己社区的优势自然资源作为社区营造的切入点。在专家、教授的引导之下,桃米人民探索出适合本社区的发展道路――走结合有机农业、生态保育和休闲体验的教育基地的“生态村”。渐渐地,桃米社区渐渐展露“新颜”:污染减轻、人物共生,成为生态之乡;另一方面,新故乡文教基金会在社区居民身上煞费功夫,发掘社区居民的生命共同体意识,促进社区感不断积累和加深。10年之后的桃米是游客青睐的“世外桃源”:环境优美,生态和谐,适宜人类居住。
  二、以“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
  整合社会工作是学者张和清提出的概念,它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元素,将政治和经济等宏观社会结构整合;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综合运用,将工作手法整合;将各方资源整合,搭建最佳的人财物力资源的平台,是开怀包容的工作理念。作为一个中层系统,社区的改变既可以影响微观层面个体、家庭及邻里的发展,又能作为一个原子推动宏观层面社会政策、经济政治结构的变革。因此,整合社会工作强调“社区为本”。它以人和社会最基本的场域――社区为行动策略基地,以社区公共议题为行动突破口。整合社会工作强调生态和社区的双重视野。“生态”体现的是类似“生态链”中的有机关联。整合社会工作尤其遵循“人与自然共融共生”的思想,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永续发展”的目标。
  三、桃米社区营造对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的启示
  (一)理念的生态性。桃米社区震后重建的定位具有非常鲜明的“生态性”特征。其提炼出“青蛙共和国”的生态文化符号,将社区定位为“生态村”。“生态”贯穿从重建之前到重建再到重建完成的整个过程。如在重建之前社区成员与专家学者们一道,经过学习、思考和讨论,发现社区具有十分丰饶的生态资源,在商讨如何构建新社区的过程中,秉持的共同的信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除此之外,桃米社区中对“人”的营造,也渗透着生态理念:作为生态链中的一环,人类与其他物种地位平等而且息息相关。桃米社区的震后重建创造性的诠释了整合社会工作的生态视野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永续发展的理念,与整合社会工作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价值立场的批判性。在桃米社区震后营造推进过程中,新故乡文教基金会的作用功不可没。创办新故乡文教基金会的廖嘉展和颜新珠夫妇本是台湾某杂志社的记者,但是多年的记者生涯让他们发现:不管笔锋多么犀利,现实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总不能达到自己心中的理想。后俩,他们决定通过实践和行动推动目标的实现,新故乡文教基金会得以创立。在其陪伴之下才有了新桃米社区。只有坚持批判的立场,随时随地觉醒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全面的认识自身的处境,掌控行动的方向,实现目标。台湾的社区营造其实是一种“基进(radical)”运动――一种回到土地、回到社区、回到生活的主张(陈统奎,2011)。敢于批判的面对自身处境,明确真正想实现的梦想,才是改变的前提。对一个社区的发展如此,对一个人的发展亦是如此。桃米社区的案例为我们展现了批判的价值立场所带来的改变和成功。
  (三)资源的整合性。桃米社区的震后营造过程是跨专业合作、多方资源整合的行动实践。这与整合社会工作的“整合”意涵不谋而合。首先,台湾政府的政策和物质资源是桃米社区营造坚实的后盾和基础,其次,桃米社区居民将智慧和创造力化为震后营造社区的行动,尤其在建立特色民宿和生态讲解项目当中,社区人民齐上阵,都是重要的人力和才力资源。再次,新故乡文教基金会发挥了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它集聚了一批社会精英人士投入到社区建设中来并鼓励居民讨论和规划方案,并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最后,社区以“纸教堂”等发展社会企业的形式为震后建立起来的桃米“生态村”提供资金支援和宣传,这是非常重要的无形资源。总体来看,桃米社区营造是以多方资源支持、跨专业合作的形式开展的,更是博采众长、优势互补的,并最终实现社区的最佳效益。
  (四)强调对居民意识觉醒的刺激。“社区总体营造”的核心是“人”的营造。在桃米社区再建过程中,以“震后重建”这个居民最关心的公共议题出发,满足最广大居民的需求。进而从文化建设入手,实施软件建设,强调“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和“社区文化”的培育。通过精神伦理建设,提升社区公共意识,使生态意识内化为居民自身的意识,推动居民自发实现永续经营。透过“实质工作内容”的推动,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提升社区的人文气质(程又中、李增,2011)。在桃米社区的震后营造中,社区发展方案、开设生态课程、进行社区考察、开展生态讲解员培训等社区再造中的每一个关键步骤,都出现着社区居民的身影。整合社会工作虽然并未过于强调居民的意识觉醒,但是协助一个人形成批判立场的关键就在于此。
  (五)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虽然台湾社区营造中并未出现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身影,但却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桃米社区营造的故事中,社会工作者应当学习和反思在进行整合社会工作实践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要做好自身定位。整合社会工作实践中,社工要扮演教育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仅要将社区情况掌握于心,还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使社区居民集思广益,并愿意接受社会精英人群的行动策略。另外,社工要引导社区居民发现和识别社区最迫切的公共议题和共同需求,激发居民的意识觉醒。社会工作者不仅自身要具备批判的意识,也要鼓励居民敢于与现实做抗争、批判固化模式,在危机中看到转机。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设立适宜的服务目标。整合社会工作强调“生态”和“社区”的双重视野,这要求社会工作者能够把握“生态中人”和“社区为本”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引下,制定出一个人与自然有机发展的生态目标。

相关论文

社会工作台湾启示整合实践社会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
浅析行政法实践教学改革
浅谈数智经济对财会行业的冲击及启示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