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简析培养高职学生信息碎片整理的能力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可以方便、快捷地摄取大量信息,面对成千上万的信息碎片,需谨慎地选择、鉴别与整理,以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职业技能。因此,培养高职学生信息碎片整理的能力对其职业发展尤为重要。
  一、信息碎片的含义
  信息是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奠基人诺伯特?维纳认为: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1]
  “碎片化”一词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我们也可将“碎片化”理解为一种“多元化”,而碎片化是在传播本质上的整个社会碎片化、多元化的体现。[2]
  信息碎片就是快餐式的、条目式的、海量的信息。我们每天浮光掠影的捕获大量、琐碎、随机的信息,由于没有及时对信息进行深刻的认识、加工和储备,信息碎片只会游离在我们的记忆中。这些离散的信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因而不可能帮助我们构建具体的、庞大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现阶段高职学生处理信息的特性
  1、泛滥性。一般来说,获取信息的途径有: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平台、手机网络、日常交流等。高职生通过上述途径获取了大量信息,而这些有用或无用、真实或虚假的信息充斥学生的眼球,难以集中精力甄别、提取的信息。
  2、局限性。客观上,大量的信息进入视野,获取信息显得如此简单、容易。可主观上,对于文化基础较薄弱的高职生来说,超过10页文档的文字,就没有耐心看完,即使看完,也没有时间梳理信息。
  3、间隙性。通常,我们在各个生活的间隙获取信息,在吃饭时看一眼电视,在坐公交车时用手机上微博,加之90后高职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注意力难以集中,因信息获取的不连续,导致无法及时对收集信息进行回忆、梳理。
  4、片面性。有时,仅仅道听途说,学生将错误信息残留在脑海中。但由于信息来源不可靠、信息传递的失真、信息表述能力或理解能力的差异,致使信息最终获取不完整或不真实。
  可见,由于收集、处理信息存在局限性,学生自我知识结构建立不完善,面对就业竞争的巨大压力,对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信息碎片整理的方法
  信息碎片化趋势愈演愈烈,我们无法阻碍信息时代的巨大变迁,恰恰可以借助传统手段和信息技术手段,对各种信息及其属性进行归纳、总结。一般来说,传统信息碎片整理分成三个步骤: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总结。就高职教学来说,可把上述三个步骤具体化,培养学生信息碎片整理的能力。以学习《计算机概论》章节为例,培养高职学生信息碎片整理职业素养。
  收集信息:计算机领域博大精深,对应的二级学科的各种概念和原理种类繁多,即便是同一知识点、同一名词,各学科描述也不一样。例如开始讲述“计算机的概论”课程前,学生对电脑的概念比较模糊,仅会简单开关机、使用QQ聊天、听说电脑可以编程。这些来源于生活支离破碎的信息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总之,计算机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迷幻。这时,我们可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教材、搜索互联网、咨询专业人士等方式,尽可能多的收集有关“计算机概论”的知识,如“计算机诞生”、“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等信息碎片。
  分析信息:从使用价值来看,信息分为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从重要程度来看,信息分为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对有效的、主要的信息,我们应该重点摘录。面对收集的“计算机诞生”中的“计算机定义”千奇百怪的描述,我们无所适从。到底“计算机是什么?”就需要从五花八门的信息碎片合并与提炼。例如,同学将计算机描述为“编写程序的工具”;工程系老师将计算机描述为“实现工业自动化的调度机器”;图书馆计算机教材将计算机描述为“实现信息数据共享的电子设备”;互联网百科将计算机描述为“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由此看来,不同知识背景的描述是有差异的,抓住计算机的本质特性,可定义为“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电子设备”。因此,在“计算机诞生”这个大的信息碎片块中,存在“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电子设备”、“计算机的雏形是算盘”、“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等小块信息碎片。
  总结信息:总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每一个知识点分别进行信息碎片合并,去粗求真,浓缩成短小精悍的理论,便于记忆,为第二阶段做准备。例如:在“计算机诞生”知识点,对信息分析时的“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电子设备”、“计算机的雏形是算盘”、“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等小块信息碎片进行整理,即为“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处理信息的电子计算设备”。第二阶段,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梳理。例如:将“计算机诞生”、“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等大块信息碎片进行整理,形成完善、系统的“计算机概论”的知识框架。
  四、信息碎片整理的意义
  在高职教育中,引导学生建立信息的收集、分析、总结的模型意义深远。古往今来,我们对“信息碎片整理”并不陌生。远古社会,人类钻木取火。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寻找木材和石头,挑选易燃的木材和易摩擦生热的石头,通过两块石头摩擦时,最终产生的热量点燃木材。其中,寻找木材和石头是信息收集、选择合适的引火材料是信息分析,而摩擦生热是源于信息总结后的实践。由此而知,“信息碎片整理”对人类认识事物、完善自我是非常有必要的。社会的进步,与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分不开的。
  任何领域都离不开信息,信息碎片与我们息息相关。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收集信息,统计信息的相关属性,对我们实践指导,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特别在高职学生中,信息碎片的整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虚拟、泛滥的知识碎片中解脱出来,学习专研科学文化知识,还将为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培养高职学生信息碎片整理能力是一项长期和艰苦工作。同时,对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职教师要勇于承担育人育才的这一历史使命与责任,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实行差异化、职业化、时代化的课程教学。

相关论文

高职碎片能力学生信息
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探讨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钢铁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讨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