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我们党历来强调马克主义的指导地位,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普及化。在当代中国,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提出的理论工作在新时期所面临的新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而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前景ii。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需求和能力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容易受到冲击,信息网络化更加速了各类价值观在高校中的传播。改革开放以来,各类社会思潮空前繁盛,促使大学生思想变化呈现出一些列新的特点,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一改“非此即彼”的极端的思维模式,而力图两者兼并,不仅强调自我价值,而且关注社会价值;不仅关心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而且不主张牺牲个人利益;不仅关注物质财富,而且注重体育、文化等各个方面;不仅注意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精华,而且善于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iii
  第一,政治意识模糊,社会责任感淡化。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社会所提供的娱乐项目也越来越多。大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容易被外在的不当消费所引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物质消费和过度享受方面,从而不关注国内外政治事件,造成政治意识模糊。另一方面,不少大学生认为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中政治参与的成本太高,不能达到良好的政治参与效果。他们忽视了目前相对多元化的政治诉求工具,没有担当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第二,理想意识淡化,价值取向功利主义。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的群体,他们涉世不深、追求理想,但同时又相对敏感、远离现实,使其在价值取向上面临着价值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大学生越来越将物质利益的获取作为自己的首要价值观念。在当代社会,合理的追求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但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必须要以宏伟的理想和信念来指引自己的前进方向,否则很容易落入歧途。
  第三,自我意识增强,思想观念个人主义。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价值取向自我化,追求独立人格,普遍强调个性张扬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强烈的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动机,大都信奉自我肯定、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观念。调查显示,他们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提高,巨大部分的大学生不愿受到父母、社会过多的限制,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独立性提高,崇尚自由自主、自强的特点。然而,在西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个别大学生存在个人中心主义和自私自利倾向,少大学生只注重自己的个人利益,缺乏对维护公共卫生等公共事业的热心,不关注他人的利益,存在个人中心主义的思想。
  二、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大众化的意义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稳定和价值观的正确取向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安定。基于这些原因,为应对不同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和碰撞所带来的挑战,发挥有益价值观念的积极作用,坚决抵制有害价值观念的破坏作用,在高校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引领各类思潮,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的要求。文化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价值是文化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具有先进性质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支撑。在当前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西方社会思潮中,诸如意识形态终结论是违背社会主义的。如果不用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引导这些消极的社会思潮,必然会使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从而影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进而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二,是改善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中坚力量,是祖国发展的未来,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得到稳固和发展,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改革开放以来,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文化领域坚持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为前提,提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文化政策,为我国各种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宽松的环境。近来,以互联网、手机媒介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和传播方式在我国得到极大地发展与应用,这给我国的思想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多元化文化思潮的形成。
  第三,是坚定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要求。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形成普遍的、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知识分子队伍,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社会怪象,在西方社会思潮的“普世性”价值体系的影响下,部分高校大学生难免会迷失方向,甚至会否定马克思主义正统价值理念的正当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疑惑。这种政治价值取向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从另一方面凸显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注释:
  i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ii焦子国.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25).
  iii刘允正,郝春新,何新生,等.裂变与整合――大学生价值观的多样化趋势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体系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相关论文

大众必要性马克思主义马克必要高校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探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改
浅谈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