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浅谈布依族八音坐唱在黔西南旅游文化中的重要性

  神奇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少数民族成份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6个少数,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贵州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热情质朴、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贵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它那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甘醇的美酒令人心醉。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布依族八音坐唱,侗族大歌等都令人啧啧称赞,它们不仅给贵州各族人民带来了喜悦和欢乐,而且是已成为带动贵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振兴贵州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有鉴于此,本文拟以黔西南布依族八音坐唱为例,初步论述布依族八音坐唱在贵州旅游文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布依族八音的概述
  布依族“八音坐唱”历史悠久,据专家考证,早在元、明时期,八音就在当地广泛流行。被人们称之为“声音的活化石”“盘江奇葩”“凡间绝响、天籁之音”“南盘江畔的艺术明珠”等等,因此无论是音乐界还是其他学术界都对其进行不同方向的研究探讨并作出极高的评价。
  布依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文艺形式,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安龙、册亨、望谟一带,其中,兴义市巴结、则戎、下五屯、顶效、坪东、桔山等乡镇尤其兴盛。“八音坐唱”起源何时,尚无定论,据有关史料记载,清初“整珠江流域以及百色、龙州等地均能见到它的足迹”。这是一种曲艺性质的民间形式,因其伴奏有八种乐器:竹筒琴、月琴、短笛、芒锣、牛骨(或马骨)胡、小镲、唢呐等,八音因此而得名。八音演唱时唱腔用布依语,道白用汉语,有小嗓和平嗓之分,由乐队人员分担角色,表现形式有座弹唱和带戏剧性的演弹唱等。曲牌有正调、正音、走音、自路板、长调、倒长调、反簧调、倒茶调、吃酒调等三十多个,可单独演奏,也可边奏边唱。
  布依“八音”旋律古朴流畅、悠美悦耳,常在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民族说唱艺术形式。
  二、依族八音坐唱的文化生境
  (一)来源考证。在中国音乐史上,“八音”这个称谓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周朝对八种不同材质制成的乐器的分类的称呼,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i,这八种乐器并非特指是制作乐器的材料属性而界定,是广义的分类法。古人用“八音”而不是“九音”或者别的分类,这和周代人的宇宙观,认识观都密切相关,《易经-彖辞》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ii八音与八卦并不是完全没有对应关系,所谓的乾、坤、坎、离、震、巽、兑、艮八种象锁概括八种事物为:天、地、水、火、雷、风、泽、山均是产生声音的自然物象。然而“八音”又称“八风”《国语集解-周语下》曰:“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系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iii韦昭注云:《传》曰:“所有节八音而行八风也。” iv等一系列的上古朴素唯物认识方法,都把“八音”与万物混为一体。
  布依八音坐唱中的“八音”通常为八种乐器:竹筒琴,短笛,月琴,芒锣,牛骨胡,小镲,小鼓,唢呐八种乐器,实际中不只八种,很显然,布依八音所使用的乐器材料也不离周代的“八音”范畴。布依族八音坐唱古今范畴认识和实际操作的一致性,说明这种民族音乐历史之悠久,无论是布依族音乐受周秦的中原文化影响还是接受上古音乐理论的认知,或其自身发展孕育创造,都说明这是一种“同域同构”和“异域同构”的文化现象。贵州黔西南至今保存完善的八音坐唱,其社会功用常表现在民族节日,婚丧嫁娶,迎宾祝寿,祭祀祈福等活动中,都能明显反应上古社会对今天布依族的影响,对音乐的重视,一脉相承地遗存在布依族各种生产劳作中,就八音坐唱历史发展线索来看,就表现形式和演奏乐器都传承了“古制”,布依族人们仍然是“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诗以道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这大可说明民族文化的丰厚土壤是八音得以生存、传衍的根基,在布依族八音坐唱中得到继承和发扬,其独特的音乐舞蹈形式必然发生在民族流衍迁徙之前。
  (二)八音文化背景
  八音古乐能够在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的布依族地区产生,是属于“古夜郎国”的地域范畴,与当时的古夜郎国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许多学者在研究古夜郎文化时把“八音古乐”视作“夜郎国的宫廷音乐”来研究,并从古夜郎国的地域上大量的出土文物及史料记载得到印证,以及“八音古乐从摩公调里来”,“广西诸郡”有八音古调都进行研究分析,八音古乐是古夜郎国音乐的一种古风遗韵。
  到了唐宋时期,八音古乐就流传于南北盘江的贵州兴义、安龙、册亨、望谟等布依族聚居区一带。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平南乐》中称:“广西诸郡,多能合乐,城廊村落,祭祀、婚嫁、丧葬,无一不用乐,虽耕田亦必口乐相之,盖日闻鼓笛声也。每岁秋成,众招乐师教习弟子,听其音韵,鄙野无足听。唯浔州平南县,系古龚州,有旧教坊,乐堪整异,时有教坊得官,乱离至平南,教土人合乐,至今能传其声。” v可见当时“八音古乐“已经有了一定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得到发展。从宋代开始,特别是南宋,民间逐步发展起“细乐和清乐”的丝竹小合奏,为民众休闲娱乐,从功能上看很可能是八音发展的姊妹形态,到元、明时期,在经过乐师与民间艺人多年的实践,八音大量的吸收“摩公调”、“民歌调”,为更好的服务于民间而加入“弹唱”,一种连说带唱的新艺术不断趋于完善,演唱内容上也加入了民俗、喜庆的内容,并吸收了其他戏曲特点,大大丰富了演唱内容。到了清代,“八音”更成熟的发展成为较完美的民族音乐形式,如清书记载:“八音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所唱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据《清稗类钞》)。清人柏恩寺著的《坦园日记》记录了“八音班”的演奏盛况等等。至此,八音已发展成为曲艺演唱形式,这一时期布依八音曾一度盛行。在盘江流域布依族村寨普遍开设有教乐坊“八音堂”,专门传授布依八音技艺,演出八音坐唱的八音队多时达到三百余支。新中国成立后,兴义市布依八音队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演出,被誉为“盘江奇葩”、“凡间绝响、天籁之音”、“声音的活化石”、“南盘江畔的艺术明珠”。   布依八音体现了布依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布依本土文化,是布依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布依族的戏曲发展史和本土文化发展史,增强民族凝聚力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上述的一系列佐证可以看出,布依八音坐唱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等,兴义市于2006年申报为国家首批准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至使八音坐唱成为布依族的一个代表性文化产业在面向全国,面向全球,与异族、异国文化有巨大的风格差异,也就对外来的游客造成巨大的感召力。
  三、布依族八音坐唱的特点及其在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性
  (一)乐器、乐队及乐曲特点
  八音最早流传时,是一个庞大的器乐组合,起乐队编制的乐器约18种,以吹打为主,明代后增加了弦乐,曾发展到24种之多,在黔西南流传的布依族八音坐唱在布依语中叫“万播笛”,即吹奏弹唱的意思,整个乐队有八件乐器组成:
  1.萧筒:管长约30厘米,一般用水竹制成,在竹节一端开“U”形吹口,无膜,筒音为“5”,能发出一个五声徵调式,音色柔和清秀,颇具有布依山乡清雅的韵味,有时会用笛子代替。
  2.葫芦琴:用葫芦瓜做材料,截去后端后留15厘米长短,在小一端蒙蛇皮或者青蛙皮做琴筒,在琴筒外侧若干小孔做扩音和装饰之用,琴杆为木制,长约60厘米,上刻花纹或刻弦箱,丝弦和金属弦两用,它的音色较之二胡圆润饱满,柔美清雅,加之演奏者特殊的技艺为八音乐涂上别致色彩。
  3.牛骨胡:用长约10厘米的牛骨(或马骨)做琴筒,一端蒙蛇皮或者青蛙皮,骨筒外侧开若干小孔为具有扩音作用,琴杆为木制,长约42厘米,琴杆顶上刻花纹、马头、龙头为饰,弦轴用黄杨木或鹿角做,弦用丝弦或金属弦,它的音色介于高胡和京胡之间,音质清脆明亮。
  4.月琴:与流行歌民族的月琴大体一致,但由于取材不同,根据民族风格实际需要,其弦位,品位以及弹奏技法都有别于一般月琴,它设有九品,琴面只张三弦,里弦一根外弦两根同一音高,2~5四度定弦,因乐手一般只弹外弦,在强调节拍时才弹内弦,因此有了固定低音,产生一定的和音,丰富乐队音响色彩,有时也用“秦琴”代替。
  八音的其他四件乐器分别是打击乐:
  1.鼓:大小不一,一般中型居多。
  2.镲:以小镲居多或者掺杂中镲。
  3.马锣:多用小马锣,音色活泼,清亮。
  4.包包锣:音色最具特点,有“古韵”色彩。
  布依族八音坐唱经过世代更迭,无论是乐队编制还是演奏内容形式都在不断的变化,目前,在黔西南流行的八音有两种艺术形态:一是在族人的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的纯器乐演奏的“八音乐”,二是为说唱“戏文”或民间故事的“八音坐唱”,他们可以按礼仪要求变更也可兼用。
  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目有《布依婚俗》、《贺喜堂》、《胡喜与南祥》、《迎客调》、《唱王玉莲传》、《敬酒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四十余个,主要有:《福满堂》、《贺寿堂》、《戈然》、《拜堂调》、《盼郎》、《哥妹调》、《来去来》;坐唱《胡喜与南洋》片段;布依戏《撒衣定情》片段;尾曲《盛世调:昂央》等,内容主要取材于布依民间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说唱艺术,表现出布依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丰收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对丑恶的鞭挞。因其源远流长、婉转优雅,民族特色浓郁而被称为声音活化石和天籁之音。
  (二)表演形式特点
  在纯粹的器乐表演之后,客人们酒至半酣,这时,八音班师父们便把听众的审美热情带到有着传奇色彩的故事和传说中,在有声有色的叙唱中让族人们去尊崇历代民族英雄的伟岸浩气,去欣赏一段曲折的浪漫爱情,去体会一回忠孝礼仪的传说和民资繁衍的艰辛。用一种最朴实的形式便是不用夸张的表演,不施粉黛,不着衣饰,坐在长凳上,边说边唱,故又称“板凳戏”,其故事的演绎散韵相兼,说白为散文,唱词为五音节的韵文,它可以一人担一角,分角色坐唱,或者一人兼多角综合说唱,充分的演绎人物情节,既有劳动群众,也有才子佳人,有神仙将相,有少女老翁,于是生,旦,净,丑的行当也得到不断衍生。这类说唱的段子有《胡喜与南祥》、《摇钱树》、《梁祝》、《王玉莲传》等等,在礼俗活动中,八音坐唱也创作了很多小段,大部分篇幅短小,内容以祝福、纳吉为核心,代表性的有《贺喜堂》、《正月十五闹花灯》等。
  八音坐唱在实际中是“双语”兼用,说白用汉语,唱词仍用布依语,如《摇钱树》,若是传统的民族曲目,则全用布依语说唱,如《胡喜与南祥》。八音坐唱以“正调”为基本唱腔,有部分过场音乐,由于师承不一,各地流行的正调就有十余种,篇幅长短不一,形成不同的变体。说到正调是八音坐唱的核心唱腔,它的一个唱段一般由器乐和声乐两部分组成,特点之一:正调是典型的过门音乐,由于表演所需要的空间比一般引腔开唱的小过门要长大一些,之二:正调是八音坐唱行腔走板奠定调性调高的关键,是展示八音坐唱的音乐风格的基础。此外,某些正调起腔的当口,会有一句悠长的帮衬式的引腔,很像戏曲唱腔的“导板”,更似山歌的歌头。正调演唱的最后,还有一个收束的尾句,它像民歌的歌尾,只不过它的落音并不在调式主音上会在其上方二度终止,这也许是和八音乐一脉相承的一种独特调式思维,不过在这更像是一个传统的“腔板到此结束”的标志。
  八音坐唱除唱腔外,最突出的还有从传统候中继承的器乐性特征,因此在说唱过程中会加入过场音乐,有叙事风格也有动感舞蹈性的,以达到烘托气氛给说唱更充裕的空间。
  (三)音乐形态及演唱特点。八音坐唱音阶调式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主体唱腔为徵调式,宫音为支柱音,具有徵宫综合调式的特点。八音坐唱的唱腔曲调主要为正调,其他曲调统称为闲调。唱腔上,有男调、女调之分,男调刚健平稳,长于叙事,唱法上真假结合;女调清秀婉转,富于抒情、唱法上全用假声。演唱时男子多采用高八度;而女生则在原调上进行演唱,所以在演唱时,不仅使音色产生强烈的对比,同时还增加了演唱的情趣。演出的曲谱有三四十个,常用的有起落调、过场调、扮官调、倒茶调、吃酒调等。无论唱腔还是器乐曲,基本上都是四二节拍。曲体为二段式或二段反复式,每个乐段有两个或三个乐句。和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一样,在布依族的“八音坐唱”乐器使用中,始终保留五声调式,成为《起落调》,《过场调》等所有曲调的内在旋律,中华民族的音乐异彩纷呈,但根本上保持一致,在远古先民的艺术认知和感受中,在历代迁徙的民族进程、独立、创造、变异中,始终坚守真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发扬光大。   (四)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文化与旅游唇齿相连,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底蕴的旅游,也是没有灵魂的旅游。”旅游资源丰富的黔西南州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全面挖掘文化内涵,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文化与奇美的自然山水融合,以文化促进旅游发展,把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提升了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旅游业发展增加厚重力。
  过去,黔西南是公认的贫穷、落后、偏僻之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在全省和全国的位置都极度靠后,外面人鲜有问津的,里面人也都争相往外淘金。而另一方面,黔西南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区位、矿产、资源、气候都蕴含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由于黄金远景储量1500吨以上,全州8个县,县县有黄金,因此黔西南又被誉为“中国金州”。丰富的资源握在手,如何挖掘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在不断摸索中,黔西南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路子――发展文化产业,用文化打响知名度、将文化注入山水之间,将静态的自然景观,变成动态的名片广泛宣传。
  从最初探索性地举办“万峰旅游节”、“马岭河峡谷漂流节”到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贞丰“六月六”布依风情节、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从“八音坐唱”的单独开发利用到对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包括村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民俗等在内的全面挖掘传承;从对何应钦故居、刘氏庄园等人文景观主要开展保护到如今保护、开发、利用并举,并积极打造“南龙古寨布依生态博物馆”、“两江文化生态园”、“抗战文化园”文化产业群;从很少承办有影响的文化盛会到全国山地运动会、中国万峰湖野钓大赛、史迪威公路晴隆二十四道拐汽车爬坡赛等相继承办,以及贵州省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主打“文化”牌的黔西南旅游与优美的自然山水交织,人文厚重产生聚焦效应,为地处北纬25度线和东经105度线交汇点的山水长卷注入了灵魂。当天赋的奇山秀水与多彩的民族文化的巧妙融合,黔西南旅游有望成为后起之秀。如今,“山水长卷、水墨金州”正成为一张响亮的文化旅游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文化游做为现代旅游的一大发展趋势,旅游业发展越来越依靠文化支撑,文化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源泉,黔西南人民创造了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特有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是现代布依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虽在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为了更多人了解八音坐唱,喜爱八音坐唱,2001年7月,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万峰林的景点“万峰第一观”组建“八音坐唱”演出队,在韦利熙老师指点下,很快得到高超演出技巧,在中外游客中倍受好评,2005年,该演出队参加贵州“杜鹃杯”获得一等奖,在“多彩贵州”大赛中演出精彩绝伦,与“侗族大歌”等节目一起成为贵州对外展示的民间文化的品牌。
  八音坐唱作为布依族的音乐文化代表,黔西南旅游开发的项目,它不仅是音乐文化本身的推广,而是在于它与布依族文化、布依族风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促使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感知到布依族的民间艺术,婚俗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传统工艺等等,作为布依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对其文化底蕴及其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充分的开发利用,不仅对布依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研究开发利用优秀的八音坐唱这项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也使得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传统音乐,八音坐唱音乐的大气,热烈生活化的独特性以及强烈的艺术性无疑都是给当地旅游资源带来了诱惑力,为宣传旅游带来了事半功倍的品牌效应,也为布依族旅游业增添了艺术文化的气息。
  四、八音坐唱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策略
  (一)现状及挑战
  布依族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人民音乐天赋与实践的结晶,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渊源。但由于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原因,曲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八音”作为一个民族的曲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把它承传下来,发展提高,这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问题。目前,兴义有巴结布依八音戏班、南龙布依八音戏班等。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加上布依八音艺人在口传心授的时候都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传媳不传女,给布依八音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人为的障碍,存在流传的局限性。“八音”靠的是老艺人“口传心授”,又无乐谱记载,因此给传承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局面。加之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八音”艺人,几乎已经作古,教授无人,即使有为数不多的艺人或爱好者,也因一些原因,不愿从事此项工作。而农村的青年们,不是求学就是外出打工,造成无人学的现状。由于上述因素,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省黔西南州民间的八音演奏队还有36支,但到如今, 只有不到10支保留了下来。而这些“八音班”中,能奏完20曲以上的几乎没有,一般的最多能奏几曲而不超过10曲。为了抢救这一面临危险的布依族曲艺,使黔西南兴义布依八音能生存、发展下去,建议主管部门借民族节日,将布依八音这一民族民间瑰宝和当地的旅游业充分地结合起来,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欣赏到了这一古朴、流畅、悠美、悦耳的古老音乐。近年来,兴义市布依族八音坐唱演出队已由过去的300多支锐减为9支,特别是省政府命名的布依八音艺术之乡――巴结镇,在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水电站)项目建设中,成为库区移民乡镇,熟悉布依八音的艺人被分散到全市各乡镇,而该曲艺又属于群体表演,很难完整保存、传承和发展。
  (二)发展对策
  民间音乐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丢失都是必然的现象,同时民间音乐为了适应现代音乐理论的标准化丧失了民间音乐即兴表演的生动活泼,因此,到这种在原产地,同一母语区内,由民间艺人演绎的“全息”民间音乐确实很难听到,所以同样的八音坐唱,电视上的和当场演出一定效果不一样,当人们结束旅程,有一大堆的土特产之外还有这种全息的音乐文化产品相伴。另外,民间音乐的即兴性和参与性很强,在人们观察布依八音表演之时,也可以参与,一起歌舞,你邀一帮、我约一伙,共同完成,做为旅游产品,为旅客的参与,提高旅游的娱乐性。   布依八音坐唱做为文化旅游产业来讲,其意义在于旅游宣传之上,我们知道它的产生是在农业文化的基础之上,它的独特个性是在同一文化圈,较小的地域范围内反复流传中凝固,积累。但随着今天科技的进步吗,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八音坐唱不仅仅是布依族的小范围推广,它可以冲出自己的文化母语,改编传统的音乐形式,推陈出新,在全世界范围“飞扬”。因此,我们政府必要的加大投入,例如:开通旅游渠道,旅游宣传,加大八音坐唱演员的培训,建立文化编辑站等来推动旅游事业也同时保护传承八音坐唱。
  旅游业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可能破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旅游业既可以激活并把民间音乐发展宏扬,可以注入新的生命力,实现有效的价值但也可以把它消灭摧毁,因此真正的做到保护与开发并举,科学实现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整合,政府重视,各方参与,认真的借鉴成功的开发模式,重视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对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冲突。另外本民族人士应该始终保护好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不应在文化经济中迷失方向,在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产业方面,贵州省依托本省的民族特色,提出:“建设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的发展目标,并将这一目标的内涵定位在特别的民族音乐文化上,例如: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开发保护。
  总之,布依八音的音乐文化需要传承与保护,与旅游结合,让八音参与旅游经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构建旅游大文化环境中发挥特有的作用,其实是为八音坐唱自身的发展再造“生态”,无疑是给它自身的持续发展提供契机,此外,旅游业也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八音坐唱的保护,只有更加强调“区域文化个性”追求文化品位,那么现代旅游才可以长久不衰。
  注释:
  i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ii 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iii 徐元浩:《国语集解?周语下》
  iv刘长焕.布依族“八音坐唱”与唐代燕乐“坐部伎”之比较[J].贵州民族研究,2009(5).
  v 《兴义县志》第531页。

相关论文

布依族黔西南八音旅游文化
镜泊湖地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评价模型
基于竞合理论的丽江旅游文化开发途径
旅游文化的内涵挖掘策略研究
浅析黔西南州农村低保与精准扶贫两项
互联网旅游文化的内容生产与媒体分发
威海市旅游文化建设研究
贵州旅游文化资源与地方文献的开发与
从传播学角度看西安旅游文化负载词的
布依族民间故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
望谟县布依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