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实践观

  2001年,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明确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来,将其放在社会经济发展视域中去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开篇就深刻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高校的永恒主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再次提出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并且特别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提出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历史溯源
  在我国春秋时期,法家管仲最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他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而这里的以人为本是代表新封建阶级的法家的礼法结合和儒家以人为本思想的反映。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各家之言都是在劝说当时的统治阶级要轻君重民,有着鲜明的以人为本的因素和精神。
  从秦朝建立至宋朝灭亡,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繁荣和鼎盛时期。封建制度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社会经济、科学和文化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也走向成熟。
  从明代建立到鸦片战争以前的近五百年时间,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没落的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大量出现,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一些比较敏锐的思想家,在阐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时,开始在对传统理学思想体系进行了反思、批判和完善。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实践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点。明末清初的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应该兴天下之公利、除天下之公害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新内涵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一系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有力地引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这一指导性文献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明确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促进全面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高扬人的主体性”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很大误区就是将受教育者当作单纯的受教育的对象,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导致一些大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知与行”的背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上,要有创新的思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使之遵循客观规律、体现时代要求、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和大学生的教育需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只有在全面丰富的社会关系中,人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才能更好突出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主体论理论告诉我们,主体、主体性不是先验和预成的,而是在实践中生成、确证和提升的。在实践中才能科学的理解主体性,在实践的基础上研究主体性。当下,我们还必须注重实践发展所提出的新问题,研究受教育者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关心受教育者的各种需要,找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发展的契合点。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构的主体互动模式中,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教师作为引导的主体性,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否能够做到“以人为本”的前提和保障。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工作态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保证之一,是学生能否更好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保证。我们要切实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不能重使用而轻培养,重实战而轻休养,要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激励与培养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
  (二)知行合一的教育氛围
  思想教育不仅绝不能忽视生活实际,而且必须紧贴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案例的选择和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智慧。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一直以来都钟情于价值观明确的案例和树立十全十美的榜样,却忽略了思考问题角度的多样性和个体需求的差异性,践行的效果大打折扣。借鉴我国传统教育知行合一的理念,在当下有新的时代意义。近些年来,由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危机事件有上升趋势,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建立快速有效的危机干预机制等,都是为学生做好贴心服务、开展育人工作的良好途径。培养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体现思想教育的时代特征,实现“以人为本”。
  (三)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思想工作
  1、校园专项服务的开展。为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应对日益激励的各种竞争和个人情感问题而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咨询。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需求尤其是大学新生和毕业生的专门指导等等,体恤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差异,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才是对“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
  2、校园文化的建立。学术活动、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红色旅游和青年志愿者都是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进行专业能力实践和道德实践的契机,同时许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优时将其个人诚信纪录(主要是考试诚信和个人贷款诚信等)作为重要参考因素的做法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起到了道德教育的作用,将功利化需求内化为自我成长性需求,完成了思想教育外化到内化的过程。
  综上所述,要在当代高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就必须以学生为本,针对学生的利益和发展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善,不断探索和运用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和实践方法,既要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三观理念和坚持党的领导方面的教育、引导、鼓舞和鞭策,又要做到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理解、关心和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一致。

相关论文

思想政治以人为本实践思想政治高校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