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显著特征。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了明确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贯彻落实。
  一、教育公平的概念
  教育公平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公平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问题有关的人最关心的问题”。
  二、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及其危害
  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伟大工具,教育公平了,社会才能进步,民族才能振兴。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基本上保障了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但在现阶段,我国教育依然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
  1、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明显拉大,由此造成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并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国情之一。据了解,一些地市之间的人均财政收入差高达10-50倍左右,在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情况下,如果县财政困难,教育经费必然不足,出现学校场地狭窄、房屋破旧、寄宿困难等现象就在所难免。一些困难县的小学无法按国家要求在三年级开电脑课和英语课,有的地区因为教师流失严重,没有音乐、美术教师。整体师资力量差,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导致贫困地区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同发达地区和城市孩子拉开了距离。中央政府财政拨款过多用于高等教育,对义务教育投资不够。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均GNP600――2000美元的国家,学前和小学阶段、中学、大学三级教育经费的比例为40.5:29:17.9;平均教育经费为1:2.5:9.2。【1】在1980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曾高达30%以上,后来虽逐渐下降,到1997年,高等教育的比例仍超过20%,【3】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然过高。而且,高教经费总量中80%来自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中却只有60%来自政府拨款,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不但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高考教育也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之处。以河南为例,全国每1000万人拥有普通高校14.22所,河南却不到9所;全国本科与专科在校生之比为6:4,而河南仅为4.5:5.5,本科在校生,同全国差距甚大。从重点学校布局看,河南9800万人口,只有一所211院校,即郑州大学,而985院校没有一所。省内学校少,外省重点学校的招生指标也少,所以河南考生只好在走钢丝中互相挤压。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底层子女的教育权利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教育过程、教育质量因家庭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不同而不同,那么教育结果如何呢?有研究显示,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就高校学生总量的构成而言,农村学生的比例无疑呈上升趋势,据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资料,“扩招前的1998年,农村青年入大学人数为40万人,占当年招生总数的37%;而扩招后的2004年,农村青年入大学人数为230万人,占当年招生总数的51%……而且还第一次超过城市青年的入学人数。”【2】这个数据是可信的,也是可喜的,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新增的农村学生主要分布在非重点的地方普通院校,而在高等教育的最高等级――研究型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则在明确地降低。【5】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丁小浩的实证分析也表明,如果考虑高等院校内部分层因素,则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子女有更多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趋势。【3】
  2、我国教育模式存在弊端
  我国传统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模式,这是一种英才教育。重点学校占用大部分教育资源,而非重点学校因投入不足,导致自身“造血功能”越来越差。学校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关心和照顾,既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又导致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更有甚者,在这根考试“指挥棒”下,一些教师正课马虎应付,课外开小灶,直接催生出另一片被潜规则统治的领域,望子成龙的家长尽管不情愿,为了让子女获得本该正常上课就能获得的书本知识,也只能忍着割肉的痛楚另外缴纳补课费,而家境稍差的学生因为经济条件的原因想“割肉”都不能够。从中学择校到为选择小学发愁,再到挤破幼儿园的门槛,择校费、赞助费等名目繁多的各种额外收费,连低龄幼儿都不放过。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教育的不公平蔓延到整个教育系统。花费如此多的成本,培养出的人才又怎样?旅华多年并在华娶妻生子的英国著名出版人马克?基多在英文媒体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中国人》的文章,声称准备携家小从中国撤退。文章尖锐地批评了中国的教育模式,指出中国的基础教育只是一个“考试中心”,孩子们的天赋“被榨干”,“中国并没有这样一条大道,能把孩子培养成领导人、发明家和革新者,但这恰恰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过分注重考试的选拔功能,而相对疏忽考试的评价与指导功能,这样的教育给人带来的恐怕是失望更多吧!此外,现有的教育模式下的高考录取制度也存在问题。比如同样是投考北大、清华,北京地区的考生就能以相对较低的分数被录取。这种高考录取制度中存在的高考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催生出极具中国特色的“高考移民”现象。
  3、教育腐败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应是传播精神文明的一方净土。但由于教育资源在我国仍然属于短缺资源,加上在教育领域部分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扩大学校自主权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制约和规范,教育系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社会腐败的渗透。这种腐败集中表现在通过权力和金钱的交易,对公平竞争的升学考试制度的破坏上。有的学生不符合入学标准,但家长通过花钱运作为子女取得入学资格,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中学的择校过程中,在高考的录取工作过程中也不少见。同样是上线的考生,为了争取有限的录取名额,有经济条件的用金钱作为敲门砖,而贫困生又失去了一次人生的机会。教育不公平会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它加剧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贫富差别和社会发展差别,使落后地区的社会综合发展与改革进展缓慢。许多农村青少年因不能得到良好教育,无法也无力改变贫困的生活现实,产生对社会的仇恨和对政府的不满。而一些青少年辍学后,无所事事,易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三、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
  1、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们把“人民满意与否”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检验标准。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两年多来,由于在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工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赞誉。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民素质的较大提升,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更加强烈,对教育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港生子”和“美生子”的出现凸显的正是国人对国内教育的不满。因此,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刻不容缓。
  2、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历来被看作是人们发展提高、缩小社会差别的重要手段。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对保障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只有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一个中国人享受到满意的教育,才能创造出中国人的中国梦!

相关论文

公平教育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