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策研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
  (一)人文关怀
  “人文”在古代中国特指礼乐教化,《易?责》中记载:“文明之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突出强调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当今“人文关怀”中的“人文”则吸取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潮中“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需要、追求人的自由解放”的进步含义。1987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曾把“关怀”解释为“等同于关心”,其实较“关心”而言,“关怀”更具高程度、努力性和价值指向性,关怀者在关怀过程中要考虑被关怀者的感受和关怀的实际效果。
  随着和谐社会理念和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人文关怀被广泛运用到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领域。现代意义的人文关怀是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个性及其社会特征为基础的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的现实状况的关注,即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境遇的关注、对人的权利和价值的尊重、对人类发展前景和历史命运的思考。本文认为人文关怀是以人文精神为精神内核,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引导人和塑造人为出发点,侧重对人的生命、人的价值的关注,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和捍卫,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提升人的个性、人格和生存意义的一种重要实践行为。
  (二)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源自心理学概念,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疏导指“心理疏导疗法,在心理治疗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指设在医疗机构中,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运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相关技术和理论,对有心理障碍的个人或集体进行疏通引导,实施心理咨询或治疗,以缓解或消除求治者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促使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治疗心理疾病、促进心身健康的目的。”1比较广义的概念,即心理、观念或思想方法层面上的“疏通”和“引导”,它不仅仅从心理咨询意义上来讲,更是从社会关系、思想方法意义出发,并广泛运用于教育和管理领域。本文从比较广义的内涵总结心理疏导,即遵循人的心理活动形成与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巧,通过解释、说明、共情、支持和相互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疏通人们的心理,创造有利条件,让其充分表达,从而合理引导、帮助人们理顺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一种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思想意识。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国际国内的宏观环境、当代主体的思维意识特征、社会要求、自身的发展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跨越国家地域和政治、经济、文化界限,需要更加增强人的开放意识与兼容态度;处于多元文化与多样价值观的影响下,更要有坚定的爱国情怀;面向国际竞争,更加需要竞争的勇气和世界眼光;走向国际舞台,更加需要对人类大家庭的热爱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的道德要求与规范,加强职业道德训练。”2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总体趋势为:教育理念由知识中心观向智慧中心观转变;教育内容从重视科学教育向提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教育目标从知识和能力培养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教育方法从注重向学生传授大量现存的观点、原理和知识向培养学生养成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3
  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角度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重专业教育,轻素质培养,重共性教育,轻个性培养,重形式,忽视实效等弊端,思想政治教育也难以避免。面对21世纪的国内外形势,我国高等教育应在保持本国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合理科学的教育理念,达到适时又可持续的发展目的;在科学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坚持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贯通;在追求知识与人才的时代,努力探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适应当今世界对人才能力和素质高度综合的要求。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顺应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外在需求和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把教育对象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终极目标。通过对学生的关爱,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不断提高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度,促进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坚持把落脚点放在满足人的精神发展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培养具有自我选择、自我拓展和自我建树功能的全面发展的“世界公民”,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必将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三、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科学人文关怀理念,深入理论研究
  理念是行动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人文关怀,教育工作者就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向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教育理念上来,即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丰富性,激发其主体发展欲望和追求崇高的自觉性,创造自主发展空间以展示独特的个性优势,彰显能动性与创造性。强化人文关怀角色意识,教育者要把自己定位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爱者、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和思想教育的服务者,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以情动人,始终以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为己任,主动完善关怀者真善美理念的理性自觉,以理服人,自觉修养德行、求真务实、服务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优秀的个人品格影响学生,发挥教育中的人格魅力。为此,高校也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领导工作,加强对教育者的思想教育和作风教育,深入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论研究,并开展各种活动强化教育者的关怀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引导性。   (二)树立科学教育目标,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其目标应是培养“完整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主要表现为德才兼备、知识结构合理、知识与能力协调、身心健康、持续发展等。“应以尊重、关心人的需要,特别是精神需要为基本特点,以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品位、丰富人的心灵世界为价值取向,以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和塑造独立人格为本质特征,以培养人的伦理情操、完善人的道德境界为核心内容,以建构精神家园、引导人的终极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4。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既相对稳定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体系,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第一,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程,结合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实际,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的思想理论阵地。第二,搞好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落脚点。第三,积极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生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和幸福观。第四,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科学分析就业形势,设计人生规划,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和精华的人文素质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思维方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
  在新形势下,探索和寻求富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意蕴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如:其一双向交流的教育方法,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交流,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形成双向对话模式,达到主体间的深层次沟通;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育活动的立体渗透,即教育对象为主体与教育者为主导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独立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能力。其二情感体验法。对高校学生而言,主要可以通过自然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三大范畴中获取情感体验,培养自己的感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路径主要有:融入大自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触摸大自然和历史风物,感受多元文化;创造文化情境,情与境有机地结合,在情与境中,启迪心灵,升华情感;开展校园审美活动,如艺术节、艺术团、戏剧社等。其三心理咨询疏导方法。通过咨询指导、精神渗透、情感沟通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论理、感化、启示、美育、行为等疏导,真正把学生的思想和言行疏通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建设
  首先,建立畅通信息反馈机制。建立书记、校长、教务长等实物信箱和网络信箱,确保学生的意见有处提;全方位收集学生所提出和反映的信息,给与解决和指导;加强信息反馈,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对学生发生的情感变化、思想困惑、行为混乱等信息及时上报;及时合理进行反馈调节,成立校一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统一协调、多管齐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
  其次,建立完善心理疏导机制。一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校报、网络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帮助其学会自我调适,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二是建立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队伍,从学校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校本培训和各类心理疏导教育专项培训,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三是探索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和宣泄缓释机制。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其心理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和掌控。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网站和信箱,对有某些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重点跟踪监测、评估,积极采取心理矫正措施和心理危机干预,合理引导使学生达到心理和谐。
  再次,建立健全管理育人机制。一是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学校制度的制定应坚持以人为本,转变管理理念,把管理变成“服务”,尊重学生差异,保证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身的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民主自由的氛围,师生共同参与,认真听取学生合理意见和建议并积极采纳,达到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有效统一;依据时代的发展、政策的改变和学生的特点而不断变化和完善,从而保证制度的无限活力。其二,建立健全高校保障机制。高校应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章立制,如建立和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实施规划;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管理、培训、激励和保障机制。其三,构建全方位的管理育人机制。大学生的管理不仅是管理者的职责,全体教职员工、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都应参与其中,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教育合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持续发展。

相关论文

思想政治对策关怀人文思想政治
试论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
农业企业会计网络化对策探讨
基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
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