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浅谈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企业和谐管理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一)和谐管理的核心思想――“以和为贵”
  在中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核心思想之一。孔子倡导“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也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庸》言:“和者, 天下之达道也”。然而,现代社会对于“和”的理解存在偏差,而孔子则明确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和”与“同”的差异。真正的“和“是在肯定事物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二)和谐管理的动力源泉――“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传统基本精神之一。据考证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时代齐国名相管仲。在《管子》“霸言”篇中,记载了管仲曾经向齐桓公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我国最古老典籍之一《尚书》指出:“唯人,万物之灵”。孟子也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民可畏论》中指出:“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可见,在我国古代,人的地位和价值是受到高度肯定的。企业和谐管理的动力源泉是来自“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说“人”在企业和谐管理过程中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二、传统和谐思想实践运用――李锦记“思利及人”
  (一)传统和谐思想――“思利及人“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在和谐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义利两者的关系。在中国古代,人们尊称恪守商业道德,将“以义为先”、“见利思义”作为价值取向的商人为儒商。有部分学者认为,企业本身是以追求利润为特征的经济组织,传统文化“重义轻利”,“义”、“利”割裂的观念束缚着企业家的手脚,不仅妨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妨碍了企业的发展。但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实质是并不否认企业追求利润的目标,而是强调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从长远来看,企业牺牲社会利益、只求短期利益的行为是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注重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统一,在“义”的基础上追求长久的“利”,这种价值取向是当今企业的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
  (二)李锦记“思利及人”思想的实践
  百年民族企业李锦记,经历117年的风雨历程与艰辛创业,成为民族的世界品牌,在“富不过三代”的亚洲商界,创造着一个奇迹。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认为,他的一生和李锦记的成长都因中华文化而受益匪浅。他从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名句:“修身岂为名传世 作事惟思利及人”,提炼出“思利及人”四字作为个人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这一价值观深入李锦记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中,引导和鼓励李锦记不断向前发展。
  “思利及人”的实质就是“以义为先”的义利观,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利益关系的一种思想主张的延伸。“利及人”的思想源于孔子的“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的思想。企业的管理者在决策时,要先进行“换位思考”,凡事先考虑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的感受。
  “思利及社会”:李锦记长期坚持关注贫困地区教育、投资捐赠办学、抗洪赈灾等。2003年,当“非典”的阴霾笼罩在中华大地时,李锦记集团旗下的增建口服液在被中国保健科技协会列为有效对抗“非典”药物的契机下,李锦记集团不仅没有借机“发国难财”,反而推出“严禁夸大宣传产品功效宣传活动”等紧急通知,规范经营活动。同时,李锦记集团还向“非典”前线捐赠了价值高达500多万人民币的增健口服液产品。“造福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李锦记“思利及社会”。
  “思利及员工”:李锦记“思利及人”的价值观深入到了管理机制中。李锦记绩效考评包括个人和团队的绩效,李锦记相信团队力量,并认为每个员工都对企业做出了贡献,应该共享团队的成果。对于绩效较差或不稳定的员工,管理人员应该认真观察,找出落后的原因,并与员工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激励。在保证激励有差别的前提下,注重成果分配的公平性。另外,李锦记非常关注员工满意度。“爽”是李锦记员工满意度的指数,即员工工作时是否感到心情愉悦,事业成就感的高低,对团队的满意程度等。如果出现某个员工自我评价的“爽”指数突然下降了,说明他存在不“爽”的情绪,也就是员工出现了困扰。那么,作为管理者需要特别关注这种员工,找出他“不爽”的原因,帮助他及时调整心态和尽快解决问题,从而恢复和提升他的“爽”的指数。李锦记集团85%~90%的员工敬业度超过了中国最佳雇主70%的平均值。“思利及员工”为李锦记创造了和谐的内部环境。
  “思利及伙伴”,与合作伙伴共享利益,持续合作。李锦记由于生产线的改进需要,自行设计并与几家设备供应商一起制造自动化生产线。面对有关利益问题,李锦记放弃了该自行设计的生产线知识产权,只选择相对便宜的价格购买。李锦记“思利及伙伴”的行动,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让合作伙伴获得知识产权。从而实现“双赢”。
  三、基于传统和谐思想的企业和谐管理对策
  (一)“以和为贵”――营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运用“和”的思想,有助于企业协调和平衡内外部环境。首先,企业内部关系追求“和睦”。企业秉持“家和万事兴”的理念,有利于营造内部团结合作的氛围,成员间和睦相处。企业要注重内部公平,关注员工的需求所在,让每个员工在企业这个和睦的大家庭中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企业外部关系讲求“和气”。与竞争者讲求“和气”。提倡和气生财,实质是和谐的竞争理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做为是整个市场的一部分,其生存与发展无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单打独斗”很难保持企业的持久优势,企业只有“化敌为友”寻求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双赢”、“多赢”。另外,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和政府的外部关系,处理也要注重“和气”。总之,和谐的内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以人为本”――实现人本管理。企业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前提是从本质上认识“人的“自性”,即人性的规律。《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启示我们管理的根本方法是要遵循人性规律。人性规律的认识运用到企业对内部员工的管理理念中,要让员工“更有尊严的工作”。孟子“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鲜明体现了中国人尊严至上的人性。那么,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要增强信对员工的信任,适度的下放权力,让员工参与管理,深入挖掘员工潜力,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为企业创造和谐的内部环境。
  (三)“以义为先”――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传统和谐思想启示我们,“以义为先”、“思利及人”是企业追求利润的前提。在企业内部方面,“思利及人”主要表现在内部员工的成果共享与共同进步。对于企业外部,首先企业提供科技领先、顾客满意的一流产品和优质服务是对顾客的“利”。其次,正确处理与伙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与伙伴充分合作、相互依赖、共享利益是对合作伙伴的“利”。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把自身放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和谐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企业外部环境的和谐管理。

相关论文

和谐中国传统思想管理企业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