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试论文景二帝的政治谋略和非常手腕

  一、“七国之乱”爆发有它的必然性,有反相的刘濞“高调”发展区域经济,其展现出来的经邦治国之才已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必然受到文、景两帝高度关注和打压。
  刘邦在分封其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时曾“召濞相之,谓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勿反!濞顿首曰:‘不敢’”。⑴虽然担心百年之后刘濞谋反,但当时的刘邦的确没有任何办法,因其“诸子少”,只有让刘濞坐镇吴地。而这些事情作为儿子刘恒和孙子刘启都是非常清楚的。而刘濞“盗铸钱,煮海水为盐,国用富饶”,⑵成了“富埒天子”,⑶地方经济高度发达,与中央政府不相上下,而这种威胁在重农抑商的文帝时期尤为突出,刘恒要想牢牢坐稳江山,就得吸取诸多历史教训,为人处事得更加谨慎、“低调”,至于父亲刘邦说的有反相的刘濞,那更得多上些心思。
  二、让吴王充分暴露其“叛逆”的野心,文、景用计“逼”其从幕后走到台前,便于掌控,免得羽翼丰满之后难以收拾,文、景两帝巧施“激将法”,上演了一出控制人质,杀人质的双簧戏。
  文帝本来是招吴王太子刘贤进京为人质的。当其在“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⑷博弈居然导致了一场流血事件,令人匪夷所思。
  笔者认为,司马迁虽然在这里用词不多,语言极简练,但已经挑明 “逆乱之萌,自其子兴,争技发难,卒亡其本”。⑸要让暗处的吴王刘濞“跳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激怒他,让他走到幕前,直接暴露在中央政府面前,这样才便于控制。按理说,作为一向处事谨慎、仁慈“不忍”的文帝,为了平息矛盾,避免矛盾升级、恶化,处理此事时应当更加慎重一些的,毕竟砸死的可不是一般的人,怎么着也得厚礼安葬,但他却连个道歉的话都没有。笔者由此大胆推断这场流血冲突是刘恒、刘启父子俩蓄意策划、安排的,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司马迁没有写一句事后刘恒和刘启向吴王刘濞道歉的话语;
  (二)司马迁也没有写一句为人仁慈忠厚的刘恒责备刘启的语言;
  (三)从刘启后来的性格来看,他为人非常隐忍,城府很深。这场“兄弟”之间的博弈,他却能痛下杀手。
  (四)事后“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复遣丧之长安葬”,⑹也没有做其它的善后工作,更不要说厚葬。此事件发生后刘濞非常生气,从此不再上朝进见。
  (五)中央政府由此可以名正言顺的多次扣留、盘问吴国到京的人员。这样一来,吴王刘濞就被完全被“监控”了起来。
  (六)再说如果没有各方面精心而充分的准备和策划就激怒吴王刘濞,很有可能直接导致他立即走上谋反之路,这样可能会给中央政府带来一场灭顶之灾。
  (七)不久后文帝赠送手杖、几案等不值几个钱的东西给刘濞,表面上算是一种安抚,实则再一次挑惹、激怒吴王。
  由上可知,这的确是刘恒、刘启父子是上演的一场双簧戏,看来确实是想埋下仇恨种子,并让这颗种子很快生根、发芽,这当然也正是他们父子俩所希望的。
  三、家宴上酒后之言不过一句戏言。景帝“一箭双雕”之语让梁孝王刘武吃了一颗“定心丸”,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刘武拼尽全力,但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景帝借周亚夫之口,巧施“丢卒保帅”之技,将刘武的梁国置于与七国军队激战的第一线。
  刘启登基后,一次“昆弟燕饮,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⑺这句话一箭双雕:除窦太后高兴外,刘武当时“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⑻刘启是“从容”而言,非酒后胡言乱语,让刘武觉得还是比较可信的。
  (一)梁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是中央政府与吴、楚之间的一道屏障,要让这道屏障充分发挥抵御作用,提前给兄弟一个“定心丸”将是最有效的,整个事件的发展正是如此。
  (二)从后来梁王“欲求为嗣”⑼来看,当初梁孝王刘武至少听进去了一半。加上这次他立的功与中央政府军队持平,让他在心里更加坚信了刘启会信守诺言,将皇位传给自己。而此时刘启“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⑽
  (三)战前周亚夫“因自请上曰:‘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⑾与景帝内心所想不谋而合:丢卒保帅。所以后来当梁国几乎要被七国叛军拿下时,向景帝紧急求援,“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周亚夫竟敢“不奉诏”。⑿这出戏,景帝和周亚夫配合得天衣无缝。
  家宴上刘启一句酒后“真言”,就稳住了率真的刘武,让其为“自己的”江山社稷豁出命去拼。如果梁国击败了吴、楚叛军自然好,不能击败,至少让叛军没有了锐气,到那时也容易收拾。再说两败俱伤后,刘武也没有本钱来争夺帝位。平定七国之乱后,梁孝王却被景帝置于一旁冷处理,第二年景帝就立皇长子刘荣为太子。梁孝王的一番努力付诸东流。后来当刘荣被废时,窦太后又一次发力,想让刘武来继承大位,刘启又借用朝中大臣之力封堵了梁孝王的帝王梦,刘武自然气急败坏,组织刺客赴京刺杀了阻碍他登上帝位的袁盎等一帮朝中大臣。
  四、借袁盎之力,再次施展“丢卒保帅”之技,腰斩晁错,大打“舆论牌”,彻底暴露对手叛逆的真实意图。
  当初“七国叛军”以“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时,刘启又用“素不好晁错”⒀的袁盎大打“舆论牌”:建议“丢卒保帅”之法,最终让景帝不惜除掉了晁错,这也正是景帝当时内心所希望的,他想彻底剥掉叛军的借口,把其谋逆的真实面目暴露于天下。因为他深知即使杀了晁错,吴王刘濞也不会退兵的,刘濞这次一定要来讨还当年刘启杀他儿子之仇的,所以吴王的叛逆是铁了心的。景帝不惜借刀杀掉一个晁错,将叛军的嘴彻底堵住,再次充分显露了刘启的政治谋略和非常手腕。
  注释:
  ⑴⑵⑷⑸⑹源自于《吴王刘濞列传》
  ⑶《平准书》
  ⑺《魏其武安侯列传》
  ⑻⑽《梁孝王世家》
  ⑼⒀《袁盎晁错列传》
  ⑾⑿《绛侯周勃世家》

相关论文

谋略非常政治论文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试论政治哲学论视角下高校立德树人的
试论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工学结合培
浅谈建筑设计企业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政治理性的公共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