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传记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我们的学生多为“00后”,他们含着金钥匙长大,先辈们筚路蓝缕,改革开放带来了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他们大多不曾受冻挨饿,甚至享有家中独生子女的优渥待遇。他们吃苦少、受挫少、历练少……往往追求独立与自由,却常常依赖和狭隘,他们想要冲破桎梏,卻“抢榆枋而止”。他们这一代人有这一代人的机遇和挑战。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在育人方面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呢?
  虽然人物传记阅读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逐渐弱化,但谁能说我们学习人物传记仅是为了高考呢?那也未免太过功利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是: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教学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那么,什么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呢?简言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的语文)能力。
  优秀人物是学生人生路上的楷模,传记阅读在塑造人、涵养人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的许多优秀作品正是契合了新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学生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基本原则。
  一、传统传记学习:丰盈自己,努力成长
  中国古代文化璨若星河,优秀人物亦是其中瑰宝。我们力求通过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传记作品,引导学生将历史眼光与现代观念相结合,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助力学生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从必修的《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到选修的《项羽之死》《大铁椎传》,传主的形象鲜活明亮、熠熠生辉。国家尊严当前,蔺相如勇敢地完璧归赵,渑池会上的不卑不亢,“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廉蔺交欢,无不彰显蔺相如的家国情怀。而廉颇勇于改过成就廉蔺交欢,也体现了他的责任担当。君不见“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杜甫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君不见苏武不负国家重托,留胡节不辱,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日月可鉴。先人们高尚的爱国情操是学生关于“国家之大、民族之重”的最直观也是最深刻的认识。
  除却“刺秦王”的决绝勇武,荆轲此番“为国而死”的行为确不值得效仿。项羽巨鹿之战叱咤风云、勇冠三军,垓下之围慷慨别姬、勇敢突围、斩将刈旗,勇武过人,也掩盖不了他在鸿门宴上的刚愎轻敌、养虎贻息,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悲剧结局,也抹不去他的天真坦率、优柔不忍的坦荡胸怀。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在小组合作互助中作出相对客观的评价,还鲜活的历史人物以本真状态。基于此,对历史人物优秀品质背后的性格分析,亦是学生心理素质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便使学生在传统传记的学习中丰盈了自己。
  二、现当代传记阅读:比照自己,修正完善
  有了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当传记中出现学生更为熟悉或更为切近的优秀人物时,学生更容易全面客观地认识人物,并从中比照自己,汲取力量,努力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且不说选修课本中“万方多难”中成就的久远“诗圣”杜甫,他关注国计民生、感时忧国的精神,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价值的抱负与忍耐和承受苦难的伟大人格已化作他的千千万万佳句,在一代代人心里“死不休”,就是《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也足以在学生心中种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面对挫折决不低头、为实现美好理想勇往直前生活下去的坚定信念。再遇到困难,便会是一种豁然开朗。传主们优秀的人格魅力指引着他们在磨难面前不怨天尤人、不急不躁、泰然处之,学会坚强、学会承担,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活中的风霜雨雪也和阳光雨露一样,都从不同侧面或以不同的方式滋润着我们的生命,让人以更阔达的心胸与坚强的意志,去感受生命、理解生活的意义。
  一提起鲁迅,便是匕首是刀枪,是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超级狂人,他活在现实中国,每一个愿意并正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但你竟是想不到他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他幽默风趣、亲切可爱,竟也如此“活色生香”。我们每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个体都在潜移默化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优秀人物的榜样力量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学生在平时学习、交友等一地鸡毛中的浅薄、鄙陋,时时警醒他们保持谦卑与谨慎,而由此带来的种种愉悦也能使他们在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这样一个不断读书学习的过程,这样一个有优秀人物指引的过程,正是大多数人人生旅途中所亟待拥有的。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可以想见,优秀人物的榜样力量不一定能够使人多高尚,却一定能使人不流于庸俗。
  三、对接传统与当下:不忘初心,力行担责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受教育不是为了站上顶峰,而是为了不跌入谷底。有些时候,教育做不到的,读书做到了,多读书可以平衡种种,包括人的学识、性格、眼界、格局,乃至整个人生。
  犹记得在学习完《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时,在课堂上,在年轻人热情澎湃的第一现场,我脑洞大开,撒播了我非常喜欢的作品——《一个人的朝圣》,哪怕它无关传记,学生居然在一个月内传阅完了。当学生煊煊告诉我,哈罗德的故事让她看到了自己,学习中的迷茫、懦弱,生活中与父母与自己的较劲,看不到别人,也忘记了自己,而《一个人的朝圣》让她热泪盈眶。学生从传统传记学习走来,走出课堂,遇到了能感动自己的陌生人,并比之于当下的自己,将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内化成自我成长的需要,且作为一种标杆指引着他们的当下乃至未来。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吗,真是对新课标中强调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从中获得自信并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有力阐释。
  如果说贝多芬已经跑远,那么当代“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刘芳,正接力在黑暗中奋力奔跑,引领着我们。在传记阅读、小说阅读、乃至作文教学中,我时常和学生聊起,为什么我们的家国情怀比之于伟人们往往显得那么苍白渺小?那是我们格局不高、眼界不宽、学识不够,归根结底就是读书不多。所以,我请学生在课堂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化的同时,以优秀人物的精气回视自己,以不断学习、壮大自我、力行担责。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当下的中国,正在时代楷模前仆后继的引领下继往开来。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的南仁东,用生命托起中国战机完美升空的罗阳,以身许国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守岛就是守国的新时代的奋斗者王继才,雪线邮路的幸福使者其美多吉,成功试验震惊世界的石墨烯超导、解决困扰全世界107年的难题的23岁的“中国天才”曹原……来不及一一叙写的名字里,是支撑中国巍峨屹立的民族脊梁!虽然还没有人为他们立传,但是他们已汇聚成一股热血流淌在每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人身上。我把这一个个名字连同他们背后的故事绕着班级贴了一圈,不单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也不单为了铭记。
  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终将成为普通人。教育之于人是为了什么,语文教育育人的出路又在哪里?愿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当初为何出发。
  结语
  常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大抵就是要重视授人以方法技能。而窃以为,在关照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今天,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是比之于方法、技能更为根本的。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他前面的路,不管鲜花盛开,还是荆棘丛生,他都能找到他的方法、技能,或大步流星或闲庭信步……终归是宽广明亮的。

相关论文

素养传记人格基于核心教学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