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天津市休闲农业创新创业的行为、诉求分析及效果评估

  休閑农业是当前城市在工业化、城市化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与消费业态,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三产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及统筹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2]。尽管休闲农业在全国增长势头迅猛,却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休闲农业项目雷同、缺乏创意与创新、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这也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对休闲农业的技术创新路径[3-4]、创新创业生态体系[5-7]、开发模式创新[8-10]、科技支撑体系[11]、创新实证案例[12]进行分析,积极鼓励推动休闲农业的创新创业,以提升整个行业的档次和水平。
  1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依托特色资源条件和良好发展政策,2017年天津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直接从业人员3.2 万人,受益人口2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0多亿元,同比增长18%。可以看出休闲农业有效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和农村经济发展。本研究选取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的32家天津市休闲农业代表性经营主体为典型案例,涵盖天津市内10个有农区,包括休闲农庄、农业园区、休闲农业村等不同类型,覆盖面较广。他们作为休闲农业创新创业行为的组织实施者,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天津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创业的情况。因此本研究从休闲农业经营情况、产业发展现状、新业态发展、经营者需求等方面,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包含25个问题,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其创新创业的行为和诉求进行分析,并对整体成效进行评估,以期对天津市休闲农业转型提升提供指导。
  2 结果与分析
  2.1 创新创业行为分析
  2.1.1 商业模式 (1)营销手段。目前,天津市休闲农业正在不断地依托互联网建立并改进自身的营销体系,增强对销售渠道的控制。但是可以看出传统媒体营销仍占据较大的比例,有22家采取了该方式;与之不相上下的是自由网站营销,占据了21家;依托旅行社营销的有12家,实现了“农业+旅游”的结合,同时也依托旅行社扩大了客源市场;仅有10家采用微信微博营销,但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介入该领域。   (2)电商合作。随着互联网经济席卷全球,大部分企业均通过自建或者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平台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互联网+休闲农业已经成为趋势。目前调研企业中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的有14家,9家委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7家未与电商平台合作,2家未提供答案。
  (3)创新创业孵化器。依托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所搭建的沟通平台,在对休闲农业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已成立或者准备成立创新创业中心作为孵化器(齐心庄园、牛顿庄园),邀请不同行业的新型经营主体进驻,提高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增长创新创业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2.1.2 产业技术    (1)主要经营产品。目前,休闲农庄主要的经营产品是传统的农副产品、餐饮住宿和采摘垂钓,同质性较强,而这仅是初级的产品开发,尚未凸显出附加值;而开展运动健身娱乐项目的有12家,相对较少。
  (2)产业链延伸。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仅停留在初级生产阶段,没有建立自己的产业链体系,16家企业尚未涉及任何形式的加工,主要出售初级农产品;其余16家企业仅涉及到初步加工,尚未有精深加工。这也说明了没有精深加工的产品做支撑,无法满足游客求精、求新的需求,注定了目前休闲农业企业的盈利困境。
  (3)研发、营销团队。休闲农业经营者要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名优特新产品,就必须以现代高新科技为支撑。据调查,目前的休闲农业企业大都选择与相关的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来提升科技竞争力。目前自有研发团队的12家,自有营销团队的21家,外包研发及营销2家,无研发及营销团队的3家。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研发实力还是相对较弱,目前一般采用技术员指导模式;相对而言营销团队的比例较高,营销意识已基本建立。
  2.1.3 创意设计    (1)节庆活动举办情况。周期性举办节庆活动可以给企业聚集大量人气。据统计,每月举办1次节庆活动的有5家,每个季度举办1次节庆活动的有8家,每年举办2~3次节庆活动的有14家,每年举办1次节庆活动的有3家,从未举办的1家,还有1家未提供答案。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都将举办活动作为提升自身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大部分节庆活动是结合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所举办的采摘、观光等节庆活动,结合自身经营,常态化、周期性、有新意、可参与的节庆活动仍较少。
  (2)品牌建设情况。品牌是提升附加值的重要路径,通过融入创意设计,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吸引力。目前大部分企业均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仅有5家没有品牌,其他企业均有1~2个注册商标,为提升附加值提供了基础。但在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含金量上工作力度不足,导致尽管有品牌,但却无人知的情况。
  (3)体验活动设计。目前各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设计不同的体验活动,满足消费者休闲体验的需求。调查的企业中农事体验类活动最多,涉及到27家,包括垂钓采摘等;15家观赏游览类;13家美食品鉴类;12家科技教育类;11家亲子互动类;8家运动健身类;7家会展购物类;6家文化艺术类。可以看出开展运动健身类、会展购物类和文化艺术类的较少,而这三类恰是能提升园区品味,实现企业盈利的关键所在。
  2.2 创新创业诉求分析
  从调研企业对创新创业诉求分析可以看出,有28家迫切需要政府进行资金补贴,20家需要土地政策,20家需要培训等公共服务,14家需要宣传推广,11家需要经营指导,6家需要市场信息。
  2.2.1 资金需求    几乎所有的经营主体都迫切需要资金补贴,这也普遍反映出休闲农业企业的经营困境。休闲农业项目前期投入大,企业对政府资金扶持需求的依赖性和迫切性较强,但政府的资金补贴只能是锦上添花,一方面政府资金有限,从天津市农委对休闲农业项目的往年立项情况可知,企业获得的政府扶持资金在50万~100万之间,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改善较为有限;二是政府资金的使用有着较多的限制与要求,同时审核较为严格,对企业而言使用资金成本较高。
  2.2.2 政策需求    可以看出幾乎所有的园区和企业都面临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32家单位中建设用地不足的有27家,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痛点与瓶颈。但休闲农业活动的开展必然涉及到相应的休闲娱乐配套设施,需要相应的建设用地作为活动开展基础,但建设用地政策上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根据数据分析结果,32家经营主体中,需要0.2~0.3 hm2建设用地的2家,0.3~0.6 hm2建设用地的6家,0.6 hm2以上建设用地的24家。然而很少有园区或者农庄有建设用地指标,大部分采取擦边球的形式。目前在大棚房整治背景下,出于保护耕地红线的政策因素,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惨淡,损失惨重,因此,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规范行业发展。
  2.2.3 公共服务需求    尽管被调查者对培训的需求比较迫切,但在实际上,政府提供的培训服务却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2014—2017年,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组织专家团队多次举办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希望帮助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但休闲农业企业并未表现出积极性:一方面是由于参加培训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培训的内容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由此造成参加从业培训的意愿和主观能动性并非特别高,达不到预期培训效果。
  2.2.4 市场经营需求    由于目前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大部分由农业转行而来,只擅长生产,不擅长营销,对市场不了解,这也是造成休闲农业企业经营困难的关键所在,他们迫切需要在市场需求和市场营销上得到相关的指导和帮助。创新创业者必须考虑到市场的需求,设身处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抓住消费者的“痛点”,与消费者能够实时交流,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完善产品。
  2.2.5 信息平台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依托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技术、市场等信息服务,是信息平台建设的出发点。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休闲农业将面临颠覆性挑战,对于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来说,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市场需求信息、生产信息等,直接决定其经营状况。目前经营主体中缺乏对信息的整合能力,造成产品体系设计中对盈利点的把握不足。   2.3 创新创业成效分析
  2.3.1 效率分析    在調研过程中发现,越重视商业模式革新、新技术引进、创意设计开发的休闲农业园区或者农庄,也就是说越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他们在从业人数、辐射带动效应、接待规模、经济效益上越有明显优势。
  从整个行业来看(表1),基于单位从业人员接待人次和单位从业人员创造价值两个视角,分析2011—2015年期间天津市休闲农业人才创新创业的效率。单位从业人员接待人次集中在250~290人次之间,一方面单位从业人员的接待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超出水平的接待能力会带来服务水平的下降,必然会带来游客休闲体验感受的下降。从单位从业人员所创造的价值来看,由2011年的4.94万元,上升到2016年的9.12万元,年平均增幅在15%以上。可以说正是由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带来休闲体验活动的增多和产业链的延长,从而促进效率的大幅提升。
  2.3.2 市场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年接待量在1万人次以下的有8家,1万~3万人次的有3家,3万~5万人次的有4家,5万~10万人次有8家,10万人次以上的有8家,未提供答案的1家。接待5万人次以上的企业占所有调研企业的50%,10万人次以上的占25%。这也印证了企业家反映目前最大难点之一是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认可度不够,接待人流量不够,导致收益难以支撑正常运营。尽管整体上接待人次有待提升,但创新创业的开展可以为休闲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导休闲农业管理者和经营者更新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顺应大农业时代的发展趋势,让更多的人共享休闲农业发展成果。
  2.3.3 效益评估    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延伸农业产业链,追求休闲农业效益最大化,进而实现区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13]。从年利润数据上看,可以统计出:4家企业绝对亏损,年利润100万元以下的5家,年利润100万~500万元之间的11家,年利润500万~1 000万元之间的是7家,年利润1 000万~3 000万元之间的1家,年利润3 000万元以上的1家,还有3家未提供答案。但与之矛盾的是,与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座谈中得知,休闲农业企业盈利状况非常不理想,所以调查问卷中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隐瞒。且扣除基础设施投资之后,年利润更为有限,由此可以看出休闲农业盈利情况并不理想。整体而言,利润较为微薄,仅有25%的经营主体在500万元以上,75%都处于勉强维持或者亏损的状态。
  从收入结构上看,采摘和农产品销售作为收入主要来源的有28家,18家靠餐饮住宿,12家依靠娱乐项目,11家财政补贴,门票是7家。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休闲农业企业主要收入基本依赖初级农产品生产,产品创新程度不高。
  2.3.4 关联分析    产业集群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地理邻近性和产业关联性[13]。休闲农业集群化发展需要各种条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从现状来看,首先,休闲农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以农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为基础条件。尽管已取得较大的成就,但尚未实现全面现代化和信息化。其次,根据2014—2017年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对全市10个有农业区250个新建休闲农业园区、村(点)进行调研的。结果显示,目前天津市休闲农业的园区、农庄、村(点)多为点状布局,未形成良性竞争与深度合作的格局,参与主体之间缺少良性的利益联结机制与互动,关联性较弱,难以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用、项目差异化发展以及市场共享,限制了创新创业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再次,在休闲农业集群化过程中,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待确立。农民和休闲农业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如何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休闲农业集群的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针对以上过程中所存在的突出难题,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14],天津休闲农业创新创业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强化政府的行业管理者地位,通过各类财政支农项目和产业基金支持创新创业行为;其次要突出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推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在此基础上,通过以多聚集区发展模式提升创新能力[15]及构建休闲农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来实现休闲农业创新创业的服务共享;最后要下大力气强化休闲农业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提升天津休闲农业创新能力。

相关论文

天津市天津诉求评估行为效果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
以女性视角看全面二孩政策效果
探究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复工复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风险评估
浅析行为金融学的证券投资分析
浅析电子商务中的女性消费行为与网络
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分析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浅析高校英语个性化教学系统设计及效
试论企业税收激进行为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