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关于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思考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这是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后的又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举措。最新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要求“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要求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可见,这一任务已上升到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是职业教育特色建设和改革创新的需要,必须树立标杆,示范引领;是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需要,即转型升级,把重点转移到内涵和质量的高水平上来;是做强职教和世界出彩的需要。面对竞争博弈的发展格局,中国职业教育需要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得自身的话语权;是回应经济强起来和人才支撑的需要。面对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级跳发展,当下中国更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来支撑经济发展走强。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为着这样的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新举措、新战略、新导向、新诉求。
  一、特色概念厘定与目标思考
  这里我们需要对两对概念进行辨析:一是特色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特色。嘉应学院发展规划与教育科学研究所胡解旺指出:“特色高職院校与高职院校的特色有明显区别。前者是指高职院校从外延到内涵已经具备不同于其他院校的标志性特征,已经上升到高级阶段;而后者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并未上升到整体特色的高度,尚处于初级阶段。”[1]二是高水平特色及其关系。特色是事物的特性和本色。它是事物保有其本质和个性的独到性、特殊性,是区别于他事物的核心关键所在,是事物守护本真、本我、本己而存在的理由和依据。高水平是事物所能达及的应然标高。它表明建设的成果应当具有高阶性、示范性,具有推广效学的普适性、价值性,是符合建设目标预期的。特色高水平或高水平特色包含两个目标维度:一是有特色,二是高水平。特色是高水平特色,水平是有特色的水平。有特色无水平,是低端平庸的特色。有水平无特色,只能是去职业性的水平。特色高水平或高水平特色是二者结合、共同构成建设的目标愿景和要求。它是事物特色的一种澄明与开显,是特色水平的一种超越和升华,是统一的应然实践所应达到的一种理想高度和水准。
  关于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目标,职教界的专家们各有见解。高职校长联席会主席董刚的“六维度”观点:即办学定位准确,治理水平先进,专业建设一流,师生素质卓越,社会服务优质,办学特色鲜明。义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振洪的“四新”提法是:目标定位要立足新高度,人才培养要探索新模式,平台建设要拓展新路径,服务引领要打造新品牌。[2]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居礼提出的是“四个发展”,即融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内涵发展,推进优质资源扩容升级;创新发展,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合作发展,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这些观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特色高水平目标应当从明了特色内涵本身去寻找和确定。
  二、特色建设内涵与抓手思考
  什么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或者说它有哪些特色维度?这些特色的高水平具有怎样的性状?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与澄明。因为它关涉到建设的切入点和具在的抓手问题。
  职业教育是由经济发展的需要催生的,由人才供给的差异决定的,由一种办学路径独到而彰显的教育类型。它不同于学科教育的知识性、定界性和学术性。它是一种整合、跨界的教育,一种致能、实践的教育,一种适己、就业的教育。这就是它多元独到的特色。
  (一)从理念和本质上看,它是一种整合、跨界的教育
  整合跨界教育是职业教育理念、本质和方法论上的特色。姜大源教授认为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跨教育与产业之界、学校和企业之界、工作与学习之界、理论与实践之界。这是对职业教育本质的准确描述和深刻揭示。整合即事物的统整、融合与浑成。整合是职业教育的理论之根、特色之魂、存在之本、方法之宗、学科之基,是职业教育的形上理论和哲学标高。它既是职业教育本质论,又是职业教育的方法论。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一要以这样的本真理论为指导,二要加强研究、多出成果,并建构基于这一理论的特色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提升办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自觉。
  (二)从教育的特征看,它是一种致能、实践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即“致能”教育,或者说是以能为本的“能育”。与学科教育传授知识为本的“致知”教育是迥别的。人才培养类别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培养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其育人规律和途径的不同及特色所在。它是“学思相资、知行相须”的教育,是“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是理实一体的融合跨界的教育。这就要求特色高水平建设一定要在“先会后懂”、强能筑本上下功夫,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入手,融理念思路,用双主体平台,合资源要素,做协调互动,求双赢共荣,真正提升协同育人的特色水平。
  (三)从教育的目标看,它是一种适己、就业的教育
  人的才能、资质、禀赋是多元的。职业教育是为学业水平不突出而形象思维或动手能力见长的学生提供的一种教育类型。以人为本是它的目标遵循,因材施教是它的逻辑依据,适合自己是它的育人定位。这样的教育就是适己、就业的教育。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应当围绕这样的育人目标从适个性之发展、适才能之彰显、适就业之安顿三个方面做好特色高水平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四)从文化层面看,高水平特色是向着文化转化的特色
  它是特色的高级形态。特色是低于文化的存在。特色是低级的文化,文化是高级的特色。特色的低级性在于它是个别的、动态的、生成着的。文化是整体的、成熟的、固化为制的东西。所以高水平特色建设应当以文化为标高,向着高端的文化境界挺进。如德国的“双元制”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名片,也是世界职教文化的品牌。高水平特色院校建设的各主体一定要瞄准这样“高大上”的特色目标和文化境界而努力。这样建成的特色才是真正个性化的、高水平的特色,而非名不副实、甚至滥竽充数、与高水平相去甚远的伪特色、假特色、低特色的东西。
  三、特色建设路径与实施思考
  “路径是人们为达及目的地所要行走的路线和途径。”[3]它是我们建设特色高水平院校所遵循的路线图。建设路径的规划一定要与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相呼应,与高水平目标相偕行,有针对性地推进和实施。
  (一)理念上,要有符合职业教育本真的理论指导
  先进的理念或本真的理论指导是高水平特色校建设的理论基础。有了这样的理论指导,职业教育特色项目的建设就有方向、不迷失,有高度、不矮化,有底蕴、不虛飘,有神贯、不散乱。反之,没有理论或理念指导,就会失去思想内涵而流于浅浮,缺乏理论厚重而虚浮无根,失却精神凝练而特色不彰。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一定要建基于跨界整合的理论之上,以此为指导并贯穿建设过程始终,才能真正上档次、有品位、出特色、高水平,并具有可复制、可效学的普适意义。
  (二)特色上,要有符合职业教育本质和规律的实践
  高水平特色院校建设并不是为了通过建设增加几所高端校,而是为了“解剖麻雀”、探索创新、示范引领,并取得“面上突破”的目标。这就要求作为示范、样板的高水平特色校一定要出真特色、真经验,真正有职业教育的“味”和“范”,才具有孵化、推广和引领价值。这样的特色一定是切合职业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这一规律就是以致能为本,以实践为纲,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实施手段。它虽然是自明的共识,但实践上却人人为之而不能之,校校行之而寡效之。高水平特色校建设就是要探求深化突破的有效对策,找到解决“一头冷”、“两张皮”的解决策略和方法。把特色建在突破点、创新点、效益点和出彩点上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特色高水平。
  (三)手段上,要有好的课程保证学业质量
  特色高水平是“高大上”的应然的建设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一定要有落地的、实然的手段和举措。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才是特色建设的根本旨归。做到这一点,课程改革必需创新跟进。课程是教学之纽带、学校之根基、特色之源泉。课程改革的关键一是要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思想。二是要符合职业教育“能育”的规律。做到这一点,可奉行“双场融合、三境育人”的课改模式。双场融合即学场和职场融合。“学场”即学习的场所。它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教室、实训室、车间等场所;“职场”即职业的场所。它是指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某项工作的场所。落实双场融合的逻辑路径在于“三境育人”。即仿境育人、情境育人和实境育人。仿境,即仿真的环境;情境,即创设的学境;实境,即真实的职境。此三境都是与“职场”密切相关,符合职业教育育人规律和特色,是课程建设的必由之路,是“致能”教育的不二选择。
  (四)成果上,要有内涵特色和出彩亮点彰显实效
  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要靠实际成果支撑、建设实效说话的。建设成效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学校的内涵特色和出彩亮点上。内涵特色是指学校内在功力、实质要素的变化、发展与提升。如理念创新、文化建构、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科研立校、书香润身、教师素质提高等。而且还要在这些或某些方面彰显个性,具有人无我有的独到之处,人有我优的超卓之处,人优我特的过人之处。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还要求学校要有自己出彩的亮点。比如合作服务做出彩,就业质量有保证,文化建设有品位,产教融合有突破,课程改革有创新等。这样建设出来的学校才敢于和有资格宣称自己是特色高水平学校,才是真正有过人之处的示范、标杆和样板。
  关于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的实施,胡解旺教授提出了“特色发展——特色化——特色高职院校”分步实施的策略。“特色发展”是低级阶段,是学校特色由个别的、单一的特色起步的培育和涵养阶段;“特色化”是中级阶段,是特色由点而线、而面的拓展阶段,是特色的凝练和提升阶段。“特色高职院校”是高级阶段,是特色建设的完型和固化阶段。它标志着特色建设的完成和实现。应当说,这样分别走的建设策略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相关论文

职业院校院校水平特色职业建设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浅谈如何提高办公室文秘工作的质量和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