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农业科研院所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探讨

  学术交流作为提高学术水平和共享研究成果的有效手段,是科技工作者向同行展示研究成果,促进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渠道,能够使科技信息、思想和观点得到沟通与交流。科学研究离不开学术交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对于科研院所创新文化建设、科研人员培养、学科体系构建、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农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农业科研院所学术交流对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农业科研院所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术交流活动类型多样,为有效发挥学术交流活动的作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文化、提高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院、所、研究团队三级联动,构建了学术交流平台体系,为院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文章介绍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学术交流平台搭建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更好地发挥学术交流平台作用的建议,以期为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1学术交流对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1.1是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学术交流对科学研究具有支撑、润滑和催化的作用。学术交流是共享研究成果的有效手段,可以使科研人员及时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前沿动态和社会热点,结合最新获悉的科研信息,策划研究选题,优化研究方案,更新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加快研究进程,提高科技创新效率。通过调研发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研人员尤其是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超过80%认为高质量的学术报告是获取本领域前沿进展最及时和有效的手段,比查阅论文更高效和快捷;超过70%的科研人员认为学术交流对自己的科研活动非常重要。
  1.2是青年科研人员培养的需要青年科研人员正处在学术生涯的起步阶段,多层次、宽领域的学术交流对其成长非常重要。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实践中发现,40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是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最积极、最踊跃的群体。学术交流对于青年科技人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拓宽科研视野,启发科研思维,80%以上的青年科研人员认为学术交流对自己了解学术动态非常重要;二是快速及时获取科研信息,约50%的青年科研人员认为了解同行进展、开启科研思路和获取解决方案等非常重要;三是促进开展项目合作,约20%的青年科研人员认为学术交流对寻找合作伙伴比较重要。
  1.3是营造良好科研氛围的需要学术交流所营造的浓郁的学术氛围对提升创新能力和追求真理具有积极的作用。搭建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可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学习和研究热情,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养成。同时,学术交流有助于引导科研人员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敦促和激励求真探索、扎实钻研的科研精神和习惯的养成。
  2学术交流平台搭建举措
  2.1院级层面统筹策划院级层面积极引导、统筹策划,制定了相关加强学术交流工作的文件,并将学术交流纳入院人才培养类课题考核指标。院级科研管理部门基于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做好系统策划,综合开展多方位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制度建设、项目引导、活动举办等方式,统筹搭建全院学术交流平台。
  1)“农科大讲堂”。在战略、宏观层面,举办“农科大讲堂”,针对全院各年龄段、各类型人员,特邀社会顶级科学家作报告,报告内容涵盖技术前沿、科技政策、科学发展历程、人生感悟等。目的在于拓宽科技人员视野,拓展科研思路,全面了解科技政策,激发创新活力。
  2)“学片”专题学术报告。专题学术交流具有针对性强、重点突出、主题明确、便于组织安排等优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根据研究领域,建立了“学科建设学片制”,将全院划分为生命科学、生态科学和信息科学三个“学片”,依托“学片”组织专题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学术权威、知名专家学者作报告,报告内容聚焦全球研究热点、学术前沿、科研进展,有效打破不同研究所之间的壁垒,实现交流共享。
  3)青年学术论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学术论坛作为展示青年科技人员学术风貌和水平的重要平台,已成为学术交流的品牌活动,旨在促进青年科技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培养青年科技人员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科研能力。论坛上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分享他们的科研经历和研究进展,汇报所在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院内外专家现场打分评奖。为鼓励和提高青年科技人员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一等奖获得者直接获得院级课题资助奖励。
  2.2所级层面积极组织
  院内各所、中心作为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主体,对于促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所、中心充分发挥所级学术委员会作用,以学术会议、学术报告会和科研单位间的学术交流等形式,围绕本学科领域相关政策、学术前沿信息、学科发展动态、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以及本单位重要研究成果等方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2.3团队层面重点突出
  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级、所级层面的积极引导下,各研究团队根据本团队的科研方向和重点工作,积极组织小规模学术交流活动。小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参加人员讨论的内容比较深入。团队层面常态化的学术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科研和开发中的问题,避免闭门造车和脱离实际,保证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加强了科研团队建设,促进了团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3学术交流平台搭建取得的成效
  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通过院、所、研究团队三个层面,构建了以“农科大讲堂”、青年学术论坛为代表的多维度、宽领域、体系化学术交流平台,并不断完善学术交流体系,为院优化创新环境、提升科技水平、培养科技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3.1优化了科研创新环境
  院级层面打造创新文化品牌,高质量开展“农科大讲堂”、青年学术论坛等系列活动,“农科大讲堂”已邀请到1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赴约交流,青年学术论坛活动已成功举办6届。所级层面积极组织高质量学术交流活动。近5年,院属研究所邀请国内外本领域专家,举办专题交流活动325次,参与人员14000余人次。全院科研创新氛围空前活跃,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氛围逐渐形成。
  3.2提升了科技创新水平
  多年来,不断强化学术交流,有力地推动了院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在论文发表质量大幅提升、基金申请与立项数量增加等方面。“十三五”以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发表SCI论文近1500篇,其中Q1区超过750篇,占比超50%。国家基金申报数量大幅增长、申报文本质量显著提升。2016年以来,国家基金项目各每年度立项数量稳定在35~40项,并实现优青和杰青获得资助的突破。同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与立项水平也显著提升。调研发现,多数科研人员认为,活跃的学术交流显著地提升了论文发表水平和基金申请书撰写质量。另外,学术交流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构建不同学科间协同创新体系发挥了显著作用。近年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建设了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等协同创新中心,学术交流对不同学科间融合交叉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3.3促进了青年人才成长
  依托学术交流平台,青年人员形成了良好学术人际关系、提升了个人综合素质。通过分享研究成果,听取同行建议,开拓科研思路,丰富和优化自身的学术体系,为提高项目资助起到推动作用。近5年,全院青年科技人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8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5项。
  4更好地发挥学术交流平台作用的建议
  学术交流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科研人员培养、创新能力推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学术交流平台的推动作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常态化学术交流机制科研院所应把学术交流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持续推动院、所、研究团队三级联动,营造出更加浓厚的创新氛围,引导激励广大科研人员一心向学,潜心科研。院级层面重点加强学术交流活动顶层设计,对所级学术交流活动统一指导和管理,对研究团队积极引导,鼓励各所、中心举办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对有困难的给予政策支持。
  4.2做好宣传动员,实现院内外学术交流信息共享院内依托办公平台、公众号等多样化的载体,对院、所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提前发布和宣传,实现全院范围内报告信息共享。组建线上与线下交流并举、正式和非正式交流相结合的学术社区。院外与相关领域科研单位、高校合作,建立学术报告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实现高端学术交流的院内院外“双循环”。
  4.3丰富组织形式,“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除积极组织学术报告活动外,还要鼓励科研人员“走出去”,到相关单位开展合作交流,提倡在国际、国内大型会议上以会议论文、海报和会议报告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一方面,能宣传最新研究成果,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另一方面,能提升个人、团队及全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4拓展学术交流深度,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多年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和举办活动的实践中,部分科研人员在学术交流中参与的深度不够,表现为浅层交流或被动交流,缺乏深层次、双向主动交流。除了传统文化影响之外,提高学术报告的针对性和质量、从形式上活跃交流氛围和鼓励互动交流等措施,也是今后需要着重关注的方面。

相关论文

农业
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劳动力要素困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从“农业现代化”到“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国内支持与国际贸易争端:一个案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模式的对策
浅析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
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
浅析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应用的特
浅析新时期农业科研档案价值实现途径
农业企业会计网络化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