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思考

  会计本身并不应有国界之分,针对同类型或同一项业务的核算无论采用怎样的核算方法,其反映的经济实质应该是一致的,而会计准则不断趋同的过程正是为了解决国际间相同类型业务核算问题来寻找最优解的过程。然而,会计准则逐渐趋同并不意味着国家间会计准则规定和形式完全相同,恰恰相反,会计趋同是随着国际间经济贸易合作不断深化显现出的贸易形势日趋多样化,为了填补目前的贸易形式的空缺,各国准则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式对现存的准则和条例依据合作方进行一定的补充,发展具有各国特色的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在于国际趋同的道路上身体力行,但是我国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多样,主要呈现出以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演变的多元化经济趋势。随着国际间往来业务增多,通过一步步的探索,我国会计准则将趋于完善。
  一、我国会计发展现状
  世界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国际间交流也愈加频繁和深入,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顺利召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预示着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合作中话语权不断增强。同时,单边贸易原则、国际“反倾销”条例等制裁手段的出现也阻碍了国际合作步伐。为了顺应国际合作浪潮、促进各国经济之间有机融合,提高各国认同感,同时针对国内复杂严峻的会计环境和问题等,我国会计准则逐渐国际趋同在所难免。但是,目前的国内外环境决定了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现状:我国会计准则在内容上始终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并趋于接近,理论方面日趋完善,但实际运用方面却捉襟见肘,常常出现会计准则无法完全适应当前国情等类似情况。因此,我国会计准则在向国际趋同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会计准则的趋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趋于一致;二是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准则规定下的最优核算方法。
  回顾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始终与国际会计准则积极接轨,并愈加体现出中国特色。自21世纪初,中国经过艰辛谈判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作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承诺,从此中国会计制度改革进入了机遇期并在不断完善。2005年,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与IASB共同签署联合声明,表明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走上了与国际间逐渐趋同的道路。自此之后,财政部也在国际趋同的道路上逐渐探索,建立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一个基本准则和41项具体准则及准则的修订,其内容与IFRS与国际社会所规范的基本一致,进一步实现实质性趋同,但也保留了一定的中国特色。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无论是会计制度还是会计环境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形式和速度爆发性增长与会计准则不完善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进而存在大部分收入的“灰色地带”。2014年5月,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联合颁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源于客户合同的收入》(简称“IFRS15”),由此揭开收入确认由收入费用转向资产负债的序幕。为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财政部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行归纳和探索,于2017年7月推出《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简称“新收入准则”),展现出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决心。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从必要性方面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出口贸易在GDP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跨国贸易中往往需要同一的准则进行会计核算,以便准确地考量业务的相关性和准确性。我国出口企业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主要是通过相关会计准则进行考察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经济水平,诸多此类会计信息往往是通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编制的财务报表来反映的。会计的任务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作为企业间信息交流的媒介,其质量直接影响了经济决策的实施。会计准则的不断趋同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开放性,为企业间贸易往来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信息的质量保证。相反,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会计准则披露的内容也为加强国际间贸易提供了便利。第二,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和供应市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而会计准则作为诸多制度中最基本的一环起到了重要作用。会计准则与国际逐渐接轨为国家间往来业务提供了支撑,在与其他国家进行业务往来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会计准则不同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和冗余问题。第三,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加速了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趋势。随着跨国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张,子公司遍布在世界各地,经营业务复杂多样,从长远利益考虑,管理者为了了解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提高管理效率,急需一种公平、可比的会计准则进行协调,以助于更好地以国际公允角度进行合并报表的编制和核算。因此,我国会计准则不断趋同,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核算利益情况;另一方面是提高信息质量。第四,随着企业经营业务越来越多元化,电商虚拟交易的发展迅速扩大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而这类趋于多元的新发展类型国家在核算处理中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划分依据,为互联网企业操纵利润进行财务造假等问题埋下隐患,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性,而综合国际会计准则已经对这部分有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国际间会计准则的不断融合和补充为规范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了支撑。
  (二)可行性。目前我国金融和资本市场和业务的复杂化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前期试验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数据和实验条件。当今世界形势变化多样,国际间合作形式不断扩展,各国的会计准则虽有极大的国家间特色,但是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因此会计准则可以在合作中不断学习、借鉴,从而填补各国会计业务核算的空缺。会计准则的制定往往适应当前国情,更是各国为了扩大利益的手段,会计准则的不断协调也就是政治协调、国家间相互博弈的过程。同时,新时期信息技术革命为会计准则不断与国际接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加速了会计准则间国际趋同的步伐。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局限性
  (一)被动性趋同。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逐渐接轨的同时,最大的阻碍在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总是被动性趋同。由会计准则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会计准则的修订和增加总是依据现存的国际会计准则为基准,单向地对IFRS进行靠拢和吸收借鉴,而不是我国财务部会计委员会与IFRS进行积极沟通所达成的一致或要求IFRS在某些具体细则方面向我国靠拢。随着各种新兴交易方式的出现,大大便利了居民生活的同时也为会计核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存的会计准则并没有及时对此类业务作出规定,或准则依旧处在调查研究阶段尚不完善。此时,会计准则的修订不得不借鉴现存并卓有成效的国际会计准则且需要时间去验证准则的适用性,这大大降低了我国准则完善修订效率,出现了滞后于国际会计准则修订的情况,时效性大打折扣,进一步深化了被动性趋同的问题。此外,我国在FASB和IASB中的常任理事人数较少,导致直接参与国际会计制定话语权随之降低,无法根据国际贸易的多样形式针对中国问题提出国际方法。总体来说,我国现阶段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依旧停留在被动趋同的局面。
  (二)我国基本经济政策。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政策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同时也给会计准则的趋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常IFRS的制定是针对世界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其应用的会计理念、体现的会计原则、确定的会计目标、运用的会计程序和提供的会计信息都是与发达的市场经济相适应,而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内外会计准则所适用的经济环境差异较大且不相匹配。
  我国公有制国有企业的结构和类型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会计准则的贸然修订使国有企业需要重新规范自身业务布局和产品定位,为了维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国企改革存在相当阻力,会计准则一经修订必定会对经济核算方面造成一定的波动。虽然我国经济形式趋于多元化发展,近年来各种中小微企业随着互联网浪潮得到迅速发展,但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追根溯源还是在国家布局下按计划进行发展,各类交易中显现出的不公平依旧存在,市场经济发展较薄弱,建立公开自由的经济环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同时,目前存在的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方面并不能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中国也并没有形成开放公平活跃的市场环境为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提供检验场所,会计准则的趋同也仅能停留在理论阶段。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也无法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借鉴。因此,由于两项会计准则在许多经济方面不匹配的问题,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步伐缓慢。
  (三)会计制度准则分离。我国对会计的规范方面利用的是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并存的方式。我国会计准则主要是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会计基本准则只充当了基本框架的作用,会计的核算程序等方面是在具体要求下保障运行,从而会计准则的修订和增加也只是对具体准则的不断革新。我国会计准则作为一项规章,指导具体部门和企业编制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报表以便正确反映相应的会计信息,而会计制度为规范财务报表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合理使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具有权威性、约束性和立法强制性。与我国恰恰相反的是,国际会计准则是为绝大多数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这些发达国家服务的,其广泛适用性仅限于此范围内,为这些国家提供规范的会计框架且没有具体准则和基本准则之分,也没有具体的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由此,我国会计基本准则混淆了国际会计准则基本概念框架的作用与会计制度也是相互分割的,脱离了会计制度监督职能,忽略了业务核算和报表编制的全过程管理,很大程度加大了舞弊风险和造假风险等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潜在威胁。因此,我国的会计制度与准则是相互分离的,在国际上主要运用会计准则形式及会计准则和会计立法制,当前的会计制度使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不断探索的成果,进行会计制度的全面国际趋同难度较大。由此,国际趋同的道路进程缓慢。
  (四)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差距。会计准则向国际趋同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会计从业工作者。当前,我国会计从业者主要受传统的会计观念所影响,对准则规定之外业务会计核算灵活性不高,无法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良性关联借鉴,大部分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局限性表现为对于新准则的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效率较低。同时,我国顶尖会计人员寥寥无几,导致了在FASB和IASB中话语权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此外,为了反映资产科目的真实信息,正确、公允地对公允价值进行评估作为国际准则中重要的会计方法近年来愈加重视和广泛使用,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和判断过于依赖职业判断,导致其存在极大的主观性,影响会计科目的真实性。因此,我国会计从业工作者的职业素质、职业素养和职业判断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大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间接阻碍了会计准则向国际趋同的进程。
  四、应对措施
  (一)树立前瞻视角。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建立一套公开、透明、可比和适用性强的国际会计准则已是大势所趋,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应该是由所有国家共同参与商讨的结果,而不是某些霸权国家为利益趋于己用的手段。随着我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与世界经济形式的接触也越来越密切。为了摆脱被动趋同的局面,我国应当积极主动参与到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进程中,以国际眼光审时度势预测本国未来的经济形势,更好地根据我国国情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适用广泛的会计核算方法,针对众多发达国家利用我国新兴电商业务核算方式的先进性进行合理博弈,争取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上获得更多认可。因此,对于会计准则的修订,我国应当树立前瞻视角,而不是被动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变更,以大国视角建立一套公平的国际会计核算准则建言献策,在“政治协调”中切身维护本国利益。
  (二)逐步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首先,我国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主要带来了以下优势:首先,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对应的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停留在初级阶段,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亟待提供公平、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只有在市场经济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趋于接近的基础上,才能检验我国会计准则趋同是否符合我国国情发展。其次,我国公有制与其他所有制经济体的发展应该在同一套市场环境平台下进行博弈。一方面激发公有制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企改革;另一方面不断调整发展,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状态调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具体实施方案,有助于激发各类交易的能动性和活力,从而提高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增强国内会计准则使用者对国际会计准则的信心和认同度,减少会计趋同带来的阻力。
  (三)完善会计制度建设。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行模式的特殊性阻碍了会计国际趋同的发展进程。首先,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公开透明。坚持我国现有会计准则严格按照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规范会计制度按会计法要求保证实施,国家和各相关部门有效配合建立独立于财政部门的监管部门对各个行业和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从原始报表编制开始时刻进行财务监管和审查,提高披露信息的独立性和可信度,保证为会计使用强化内部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三位一体监督监管体制。其次,贯彻我国法治建设基本方针,对各项违规违法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在会计方面,依然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达成全社会共识,维护良好会计领域风气,从而建立独立、自由、公平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的同时,应提高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意识,鼓励自愿性披露、主动性披露、解释性披露,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贡献中国式方法。
  (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会计从业人员作为贯彻会计准则的本质一环,其职业判断和职业素养成为正确运用会计准则的重要条件。首先,提高会计准入门槛。积极推进高等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培养方案改革,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普遍学历水平和知识技能,并在教学中融入国际概念相关信息,培养国际会计准则基本敏感度,协调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并重,助于后续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应用和接受。其次,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理论研究,还应加入国内外会计准则影响下对不同科目核算的案例研究,同时利用国外会计准则进行报表编制学习,在寻找问题中提升自身职业判断和职业素养。最后,建立后续会计人员评价体系。学校的教学不应止步于校园内,应提供会计从业人员持续学习的平台,将国际准则的内容纳入会计人员评价考核体系,对于国内外会计准则的变更时刻保持敏感思维,提高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和主动性。最终目标是培养一批高标准、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与国际会计领域逐渐接轨,展现真正的大国力量。

相关论文

会计会计准则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审计责任界定—
浅析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浅谈业财融合视角下企业管理会计应用
浅谈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变革
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探讨
试论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民营企业财务会计转型探讨
浅谈管理会计助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