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思路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外分泌腺病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眼或其他粘膜干燥为主,并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免疫性疾病的一组综合征,又称Sjogren综合征。主要症状为眼部干燥,口腔干燥,涎腺肿大,关节疼痛。中医多从“燥症”论治,按阴血耗伤型、阳气亏损型、气阴两虚型、气滞血瘀型等进行治疗。本人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结合本征的发病病史和临床症状,以通调水道、布津润燥为治疗原则,略有体会。    1、热毒蕴蒸,干燥之因。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燥胜则干”;刘完素云:“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属于燥”。就其干燥综合征进程而言,一般皆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
  病人既往在中青年时期,多有阳热偏盛表现。不少曾有风温、春湿、温毒、湿温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等急性热病病史,或并由此转为慢性疾病的过程,其中临床以胃、肝、心、肺、膀胱诸脏腑热性病证为主。
  干燥综合征因于胃热证者,平素多嗜食辛辣肥腻,化痰生火,或热邪内犯于胃等病因,故曾有胃脘灼痛、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口臭、便秘等病史。
  本病由于肝经热盛所致者,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热邪内犯于肝等病因,故既往曾多有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胁肋灼痛,或吐血、衄血病史,部分病者亦有急性肝炎等肝胆湿热证之病史。
  本病责之于心热证者,多因七情郁结,气郁化火等因素,故既往屡有心胸烦热、夜不成眠、面赤口渴、舌尖红赤,或生舌疮、腐烂疼痛,或见狂躁谵语、肌肤疮疡、红肿热痛等病史。
  本病责之于肺热证者,多为温热之邪内壅于肺所致,故曾有咳嗽稠色黄,壮热口渴,烦躁不安,甚则鼻翼煽动,衄血咯血,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等症状。
  因于膀胱湿热者,多为泌尿系感染或下焦湿热症状,如尿颇、尿痛、尿急、血尿等。
根据临床研究,上述病史有案可稽者占大多数。不少病人即使在急性热病迁延至干燥综合征之后,其原有疾病的症状仍然不同程度地兼挟,甚至原有热性病且在断续性地复作,即热毒蕴蒸的症状尚在稽留、蜇伏。因此,干燥综合征的始因为热毒蕴蒸,正因为热邪薰灼,使得机体津液输布失常,机体组织器官失却津液的濡润滋养,而燥象环生。
   2、津液失布,干燥之理。
  对本征多数患者既往病史的回顾,发现其原有急性热病病程一般并非过长,而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伤津损液以致形成干燥综合征,且难以恢复,从其病理上讲,是较难说明的;对于此病,非单纯养阴增液所能奏效;更有甚者,不少患者一方面在口、眼、生殖器等组织器官有干燥症状同时,却还有四肢、面部或全身的虚浮症状,其舌质非但不瘦,而且还较胖,四肢关节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至于涎腺、下颌等部位的淋巴结增生肿胀等,更是本病病理变化及主要临床特征之一。些都说明,干燥综合征的病理,可从津液输布和代谢的异常考虑。所以,干燥综合征发病的主要机理,是以热毒薰灼胃、脾、肺、肾、心等为初因,使津液输布及代谢异常,恙延日久,热势已退,而津液输布未能复常,而日显机体口、眼、鼻腔、生殖器等器官组织因津失输布而失却润养的燥象。


   3、布津润燥,干燥之治。
  针对干燥综合征既与热毒薰蒸有关,但成病时又非实火亢盛之候;既有诸多器官干燥症候,又非尽为津液亏虚之证的临床实际,即针对津液输布失常之主要机理,治疗应该分别调治有关脏腑。但就这些脏腑所在位置及其对津液的总体的影响,又与三焦关系密切。因此,主要应疏调三焦,宣通气机,畅达水道,输布津液。同时,针对本病证所兼挟的痰、瘀及相应脏腑的病史、症状等具体情况,适当兼以化痰祛瘀和循经治疗,并对高龄及正虚之体兼以扶正,如此畅三焦,通经络,调脏腑,宣气机,布津液,气津得宣,津必上承,燥证自除。
  (1)畅三焦以布津液。津液以三焦为通道,随着气机升降出入,布散于全身而环流不息。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欲使机体能正常输布津液而滋润组织,除却燥症,首应通调三焦。
  以口、眼、鼻窍粘膜干燥为主症,其病主要涉及上焦者,临床以肺、心病史及肺心二经症状为主要诊治依据。针灸临床一方面取三焦经穴位,如液门、中渚、外关、支沟、四渎、天井等;另一方面,肺经症状者,适当取鱼际、太渊、经渠、尺泽、中府等穴;有心经症状者,适当取极泉、少海、灵道、阴郄、少府等穴;此外适当取局部的廉泉、金津、玉液、迎香、四白、天突、膻中等穴。如有热邪偏重者,配取大椎、曲池、合谷穴。上述处方,意在畅上焦而布津液。
  以口、鼻腔粘膜干燥、口干、口渴等为主症,其病主要涉及中焦者,以胃(脾)、肝(胆)病史及有其诸经症状为主要诊治依据。针灸临床一方面取任脉经的中脘、上脘、下脘、水分等穴;一方面针对病机和症状取穴,如有胃、脾症状者取足三里、丰隆、梁门、关门、内庭、阴陵泉、三阴交等穴,有肝胆经或气滞症状者加取期门、日月、阳陵泉、曲泉、行间、太冲、侠溪等。如此,则畅中焦而布津液。
  以下焦(肾、膀、大小肠)症状为主者,如阴部干涩、大便干结或违调、小便量少或伴有下肢类风湿性关节炎或伴其他结缔组织疾病、良性或恶性淋巴组织增生等免疫异常者,取其相关经穴以输布津液。基于《内经》有关对津液输布方面的论述,用肾经的阴谷、太溪、水泉、照海、四满、中注穴位,膀胱经的三焦俞、气海俞、膀胱俞、委阳、足通谷等穴位。有大肠症状者,酌情配用上巨虚、天枢、合谷、手三里、曲池、偏历等穴。诸穴使用畅下焦而布津液。  (2)调全身以布津液。对于全身水液代谢异常明显者,可直接取脾经合穴阴陵泉、募穴章门健运脾胃,分利水湿,输布津液;取肝、脾、肾三经交会穴三阴交调补三阴、运化水湿。在腹部取任脉经穴、上脘、水分、中极配足阳明天枢穴。上脘当胃之上口,手太阴肺经还循其处,用之以宣通上中焦而输津润燥;水分穴位,张介宾《类经图翼》强调:其“当脐上一寸,为小肠下口,乃膀胱上际,水液由此别回肠,随气泌渗”;中极为膀胱募穴,其下为膀胱之所,可调治膀胱,化气利水而布津;天枢为手阳明大肠在体内会属大肠之处,一则调阳明,二则可调腑宣肺。腹部诸穴配伍,促进肺之宣调水道、脾之运化水湿、大肠主津、小肠主液的功能。
  (3)刺廉泉、玉英以布津液。根据《内经》论述,刺廉泉、玉英以输津液。《灵枢·胀论》云:“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 其意为:廉泉、玉英,是津液运行的通道。此处廉泉,《素问·刺疟篇》说:“舌下两脉者,廉泉也,”《灵枢·口问》曰:“廉泉开,故涎下,”其言主要是指金津、玉液穴为廉泉;对于玉英,张介宾《类经》、丹波元简《灵枢识》等多作玉堂穴解;张隐庵《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作龈交穴释;杨上善《太素》卷二十九中将其解释为前阴部。综合诸论,实指玉堂穴、龈交穴、前阴部诸穴(如中极、曲骨、水道、归来、气冲等),亦是津液通行的道路,可取有关穴位以输布津液而疗燥象。
  针刺布津润燥,一般用平补平泻法,部分病例在热象明显时用泻法;在局部或全身伴有显著的水液潴留而浮肿时,可适当用灸法。

相关论文

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针灸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疫情下突发传染性疾病相关临床研究
试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药物治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供给侧视角下中药临床药师改革新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