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高血压患者监测血流变、血脂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血流变、血脂的关系及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检测200例高血压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血液流变学、血脂各项指标,对2组参数及高血压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参数及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的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系数明显高于健康组,红细胞变形系数明显低于健康组,血脂明显异常于健康组(P<0.05)。高血压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  高粘血症、高脂血症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是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积极改善血液高粘状态、红细胞变形能力、控制血脂对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建议对高血压患者在控制好血压水平的同时至少每年检测一次血脂、血流变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血流变; 血脂; 临床意义; 治疗
      高血压近年来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随着对高血压的国民教育,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大大提高。但高血压的危害不仅取决于血压的高低,还与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血流变异常、糖尿病等密切相关[1]。基于上述观点本文通过对200例高血压患者的血液监测及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00~2005年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患者,诊断标准根据2000年我国高血压联盟制定的高血压防治指南[2]。高血压组200例,其中男152例,女48例,年龄32~78岁,平均(56.3±7.22)岁;健康对照组50例为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同年龄段的人群,均未发现高血压及其他急慢性病,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35~81岁,平均(55.2±7.01)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检测200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及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流变、血脂指标,清晨空腹抽血5ml,使用北京280型半自动。并观察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分别有如下症状:头晕、头沉、记忆力差、四肢憋胀、胸闷等(其中132例有上述症状),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高血压病组在采用常规降压治疗措施的同时随机分为:A组(n=52)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次/日口服;B组(n=48)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3次/日;C组(n=50)给予灯盏花素针5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日;D组(n=50)给予川芎嗪液100ml,2次/日静脉滴注。A组、B组6周为1个疗程,C组、D组14天为1个疗程,(其中合并高胆固醇者加服来适可片20mg,1次/日,口服,合并高甘油三酯者加服苯扎贝特片0.2g,3次/日,6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血流变、血脂,并询问症状改善情况。
    2  结果
    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系数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系数明显降低,血脂明显升高,见表1,2。高血压组经使用改善血液粘度状态、血脂药物治疗后,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系数明显下降,红细胞变形系数明显升高,血脂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表3;不同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3。高血压组在血压控制良好状态下部分伴有如下症状:头晕、头沉、记忆力差、四肢憋胀、胸闷等,经上述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表1  两组血脂比较注:两组对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P<0.05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表3  各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注:各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四组疗效比较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心脑血管病是其重要危害并发症之一,如中风,许多报道证实中风患者血液流变明显异常,表明血液流变学异常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转归有着密切关系[3]。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因而血液粘度增加。高血压是导致血液高粘滞的原因之一,有人认为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管腔内径变窄[4]。但血液粘度异常对高血压的形成比血管内径变化更为重要。上述观点提示因果交替规律在高血压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液流变学异常和高血压乃同一机制所致,随病情发展血液粘度增加使血压进一步升高;高血压损害血管结构功能,使血浆外漏[5],血液浓缩引起血液粘度更高,血流缓慢,组织灌注量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6],高血压和血液粘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产生恶性循环。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高血脂有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许多高血压病人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较正常人显著增高。本报告200例高血压患者中血液粘度、血脂与健康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与其他研究资料类同。
    高血压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去认识疾病,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使用改善血液黏滞状态的药物,积极有效地进行降血液粘度治疗对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均有明显帮助。在所观察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中,使用复方丹参滴丸、通心络胶囊、灯盏花素针、川芎嗪液等不同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血液粘度,使用来适可、苯扎贝特对血脂有明显调节作用,对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因此对高血压病患者每年进行血流变、血脂检查,根据结果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及时采用改善血流变血脂的治疗措施,使血流变、血脂得以改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预后有着非常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秉贤.高血压防治的新观点和老问题.中国医刊,1999,34(3):2-3.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杂志,2000,8(2):103-112.
    3  王天佑.血液流变学.第二版.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12.
    4  宋艳军.妊高征的微循环状态与扩容疗法.微循环杂志,1993,3(3):32-33.
    5  谢青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微循环的改变及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微循环学杂志,1998,8(2):23-24.
    6  赵爱婷.高血压病人毛细血管压与血压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微循环技术杂志(临床与实践),1993,2(1):68-70.

相关论文

高血压患者血脂临床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
针灸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疫情下突发传染性疾病相关临床研究
试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药物治
供给侧视角下中药临床药师改革新路的
微生态医学作为临床医学学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