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学论文 > 工业设计论文

精心的随意

我们的城市需要什么样的景观?   我们的城市城要大规模地搞景观建设吗?
  什么是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健康之路?
  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十分困难,简单地说要或不要难以让人信服,但大家公认的历史事实是:无论国内国外,美的城市景观大多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经营建设,它是那个城市历史的、物质与文化的积淀而成。这里讲长时间是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上千年。物质与文化的积淀说明了形成城市美景过程之艰辛,它浸透了多少代人的心血与苦心经营, 汇集了多少人的天才和智慧,经历了多少年来的过滤,完全是千锤百炼锻造出来的结果。但是,现在常常被人忽视或忘记的恰恰是这两点:城市景观形成的时间之长与过程之难。不然的话,怎么会在国内一些景观规划设计招标任务书上经常见到: 要大手笔, 高标准,一步到位,一百年不落后…等词语呢?
  近些年来, 国内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掀起了城市景观建设的热浪,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以至于有些学者怀疑我们真是需要这样大规模地搞景观建设吗? 并且认为'景观建设'是个可怕的词语。事实上,一些患了浮躁病的决策者和开发商过分沉迷于手中的权和钱, 他要打造一个崭新的城市景观, 心目中根本不把我们城市的历史和国情放在心上。有的竟然说北京没有标志, 连天安门都忘了真是荒唐可笑!这些人思想混乱,想要的多半是些耀眼的人工景观, 因为它需要的时间短、见效快,连树都可以从山里移植,或是造假,一时间,那些并不像广场的超大广场、景观大道、游乐园、度假村……等,大量名目繁多的新景观铺天盖地而来, 仔细看看这些货色, 难免落入俗套。概括起来:“质量不高, 问题不少,靠速度和数量取胜很难,留下不少后遗症” .搞这些玩艺儿花了不少钱, 得到的并非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城市景观与环境, 然而城市许多的基本问题并未得到很好地解决,更谈不上建设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品位美的城市景观。难怪有人怀疑此种景观建设的后果和隐患。
  “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是吴良镛先生对上世纪建筑学发展历程概括性的总结,是21世纪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特别在城市重大的建设项目中,将这三者有机地融合一体进行策划、设计、建设。并非割裂的、从属的,更非各自为政。例如面对一条城市的干道,规划上要研究它沿街建筑的布置,街道空间形态、尺度,商业和人的活动需求,绿化的形式等许多相关因素,颇为复杂。不能仅满足了机动交通的功能就开始实施。否则,这种没有生命力、残缺不全的'病态街道'一旦形成连绵数里,长时间处在城市中心就形成丑陋的景观,造成对城市景观的破坏。城市己经规划好的绿地现在有条件实施,却又在绿地中布置大片的硬质铺地、喷泉雕塑等人工设施,造成绿地的绿化量不足,好端端城市绿色的项练串不起来,是不是很奇怪?城市沿街的建筑就是要遵守一定规划:要控制建筑高度、长度,要精心选择材料,设计好建筑的色彩、细部等。现在有些建筑师过于迷恋自己设计的单体,破坏了城市的整体性,伤害了城市的景观,这种案例比比皆是,以致现在难得在城市中看到一幢很顺眼,谦虚而又文雅的建筑。本质上讲,这些弊病都是策划、设计单打独斗的结果,没有将建筑,地景,城市规划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建设。现在的设计招标竞赛有许多好的构思不被专家领导们采纳,往往以'手法稍嫌一般'毙于案头。评委们把眼光投向一些外国公司的'概念性'设计,所谓有想法多半脱离实际或不符国情,根而无法实施。搞竞赛花了许多钱,结果落得不了了之,美其名曰花钱买“爱迪尔”(idea), 最后找个兜底的设计单位东拼西凑,算是综合方案,结果造起来的才真正是质量不高的一般化。明白的甲方有苦难言。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搞什么国际招标竞赛,我们国内自己的设计师完全由能力做好这样的题目。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在城市建设的不同阶段不断地变换角色,有时建筑出来唱主角,有时规划要继承延续前人的成果,有时景观设计要默默无闻地衬托别人。过程往往是漫长的,要协调统一,贯彻始终,才能形成整体感很强、美的城市景观。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我们所刻意追求的东西。这种态度和思想境界是对“三位一体”唯一正确的深刻理解,动机和效果要统一起来从事,才是城市景观建设的真正意义。对照一下目前我们的社会现实,就会清楚地看到我们一些决策者、设计者的心态和行为举止又是多么地幼稚、肤浅,他们一味想要美其实并不美,什么阴阳八卦,超级的广场,招摇奢华的街灯,用不着那么高大雄伟的行政办公中心!这似乎是一种病态心理驱动的城市建设行为。
  仔细地考证景观或是地景(Landscape)这个词, 英文当动词讲是有美化的意思,'美化城市景观运动'却是件危险而可怕的事,城市就是一般性地美化也要很多很多的钱,何况美没有标准和限度。豪华奢侈的,还是气魄宏伟的,高科技的,一百年不落后的?这些也许能构成一定的美感。但我们现代都市应具备何种美感是要认真地研究一番。一般地说,城市景观的美是次生的,首要的依然是它在城市的功能和内容,营造城市景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关怀广大的城市市民,构筑健康、有良好品质的城市生活。“实用,经济和美观”,三者辩证地统一是党的始终一贯的建设方针,这对目前的城市景观建设依然适用。现在好像执行起来对前两点强调的不够,有片面地追求形式美,高标准的倾向。我们民族的传统历来讲究朴素自然,它是中国风景园林美的灵魂。连古代的皇帝都知道自己的住处要素雅,自然。广大的市平民更喜欢那种舒适中透出的随意,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现在的城市建设滥用材料,用色彩斑斓、磨光花岗石做室外铺地,走起路来打滑,用不锈钢做座椅冰凉又不舒服。若换成地砖铺地,木制的条凳就舒服实用多了,既朴素又美观。现在许多城市景观设计中透出病态的“假,大,空”,都是“滥用”的结果,滥用石材,滥用不锈钢,滥用喷泉水景,花饰灯,滥用草皮,花卉等等。一种不讲分寸、缺乏文化修养,像是暴发户的表现欲所炮制的'作品'实在是俗不可耐,没有半点真正的美感。从侧面也透视出一些决策、设计者浮燥、表面的心态。
  现代的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生活讲求高效,多样,安全和舒适,表现出开放,热爱自然,尊重人的时代精神,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我们的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城市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尽管过去多数城市的基础设施差、起点低,欠账多,面貌落后。现在,经济的大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高潮,要做的和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这几年城市面貌有着迅猛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与百姓的需要。市民需要良好、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需要人行道通畅无阻通,需要大众的公园都免费开放,需要树荫和座椅,需要有些可供儿童和老人活动的场地,人们需要看看那些自然生长的树木草地,听听虫鸣鸟叫。仔细想想这些需求都很基本又正常。其实,人们不太关心那些美丽的城市大广场,那些不让人走进去的观赏草坪,美丽的大花坛,那些不常出水的大喷泉,难以轻松通过的宽马路,那些花招招展的装饰街灯、铺天盖地的广告牌,百姓们的真正需要比这些吵闹的'景观'的标准要低得多。人们在多种多样、小型自然的户外活动空间更感到亲切,轻松、随意。比在那种充满装饰性花丛,修剪整齐的植物,花岗石铺地的人工环境要开心愉快得多。只是城市里这默默无闻、小型多样的户外活动空间仍太缺乏,若是被城市领导重视,就会出奇制胜。设计者以一种精心的随意的态度为百姓营造他们喜欢的空间场所,说不定这才是我们常常犯难的'设计创新'.刻意追求,设计这种精心的随意的城市景观特色要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对百姓的喜闻乐见的深知,对现代'人本主义'精神的深刻理解,需要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探索,创作过程快乐而有痛苦。简单地抽取一些老北京人的生活片断,捏成一个具象的雕塑,想要表达京城百姓传统文化的内涵,常让人苦笑不得产生一种恶感。


  城市最大的户外活动空间莫过于公园、绿地。解放初期,我们靠艰苦奋斗修建了一大批城市公园,对城市起了很好的作用。可惜,这些公园目前的处境大都十分尴尬,进退两难,公园用地不断地受蚕食,环境不断地遭到破坏,设施陈旧落后,门票低百姓过度使用,公园的经费远远不足,连正常的养育维护都难以维持。但是,让人不理解的是政府舍得投入巨大的财力,兴造新的景观园林,却舍不得抽不出一些经费给这些'老公园'补养、更新换代,提高这些公园的环境质量,更新它们面貌。让公园“以园养园”自谋生路,把公园为公众服务的设施租出去搞商业,不合情理。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能有计划地逐步将这公园更新,逐步向社会开放,形成城市开放的公共绿地系统,让百姓享用,那该是一番什么样的城市景观和形象!事倍功半何乐而不为呢?这才真正符合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国际潮流的城市景观建设,群众在开放的公园绿地中锻炼体魄、放松神经,开展健康的文化休闲活动,百姓们也会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珍惜公园的一草一木,这正是大都市现代化城市生活的标志和城市应有的魅力。现在,城市中大有这样的空地来做这样的文章,就看我们如何地经营管理。营造多样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目的是为人所用,不是为了看,可望不可及忽视功能的城市景观是不美的。开放的公园、绿地就是要纯粹些,为公众服务,不要把城市公园当作摇钱树,或是政府行政中心的陪衬,做成了'私家花园',老百姓就不愿意去,这种建设难说是真正地为民造福。
  有专家讲“21世纪是景观管理的时代,城市公园建设大有可为”,的确如此。景观管理的意思是强调规划控制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性,策划与管理远远重于设计。政府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如能敏锐地反映出城市未来发展与市民的需求和意愿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反之,那些“假、大、空”的形象工程、“夹生饭”,必将受到百姓的唾弃厌恶。有的地方领导硬要把规划局定的10米的路改做18米宽,说是为了气派。好端端的自然风景区硬要放进许多人工景观,多么宝贵的自然景观被糟蹋掉。他们用打仗的方式尽可能快地突击施工,粗制滥造什么人工涌浪、度假村,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金,留下来一堆垃圾样的东西,这种短期行为的造景也算是值得玄耀的政绩?虽然这些案例看起来有些极端,但却时有发生。问题就出在领导的决策上,若是前期决策者能三思而行,不要把这种项目建立在破坏老祖宗的文化遗产资源上,多讲些科学,多尊重些环境,没钱就先别建,也不犯这样荒唐可笑、低级的错误。
  目前我国大城市的景观建设正在由广度向深度发展,出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许多地方整治那些违章建筑以显露插入城市的山体,有的下大力气治理城市长期受污染的河道,有的想方设法恢复历史文物地段的风貌,有的在研究规划城市的生态景观,领导决心大,把文章做到了实处,执行者有信心,百姓拍手叫好,这种建设真正维护了市民权益,让老百姓受益,又使城市的城市面貌大改观,这种景观建设才真正地进入正题。如能精心地策划,精心地保育,二十年后,我们的城市又是一番多么了不起的景象!实施过程要考虑景观建设的时间性,树木种植要规划先行,少量地移植些大树要看需要,那些被修剪得残枝败相的大树放在新建筑边上,很煞风景,要是种大些的树苗,排列整齐,过不了几年长势就很旺盛,那该多好。笔者看到南方一现代广场移了8棵大树,只活了两棵。那些在山里自然生长的大树移到广场,饱受烈日的烘烤全都枯焦,一棵树上仅有活着的几组小叶片,十分可怜。城市绿化建设是门科学,只有长期、渐进、可持续地发展才能见效。急于求成,违反科学的主观臆造,突击式的做法不仅浪费了财力,也难得收到好的效果,更谈不上能塑造出美的城市景观。
  2000年,英国的弗莱普敦教授在北京召开的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主题报告中专门谈到“地景形式与挽救策略”,他认为“应用地景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当今连片城市化的广阔地区的恶劣环境”,“地景营造具有田园式的魅力,有天然近人的优势,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可以成功地完成大片地区艰巨的(景观)重建,组织整理工作。而许多规划师设计师在这种空间尺度的设地工作往往以惨痛的失败而告终”。他说“与今天的建筑设计相比,景观设计可能对社会有更深刻的影响,绿化则具有补偿性的作用,因为它从社会文化因素扩展到广泛的生态系统”。这些话对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发展有普遍意义,特别对我国的城市建设更具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我国的城市大规模搞景观建设是历史的必然,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自觉地强调建筑,地景与城市规划的融合,遵循规划的基本原则,用地景策略去限制,抵制那些受利益驱动,四处扩张不顾周边环境的单体建筑的设计。那时,我们的城市化的建设和发展会健康得多,获得的将是一种讲求效能、多样,生态和人本主义的城市景观,那种美感或许与现在的廻然不同。结果要比现在的所作所为意义上要深刻得多。会比较地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更富有自己本民族和地区的特色,也不会盲目地模仿抄袭,跟在别人的后面跑。
  21世纪是世界的东方大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城市注定要成为表现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载体,运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民族凝聚的巨大的力量,运用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去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是必定无疑的社会潮流,当然,我们更要看到建设好的城市景观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更好地研究我们的国情,学习世界各国成熟的好经验,注重实用,讲求经济实效,刻意地追求一种健康,舒适,安全又自然、美好的生存环境,就大有希望营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美的现代化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Robert Maxwell,《Sweet Disorder and the Carefully Careless》, 1993,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2]Kenneth Frampton,《千年七题:一个不适时地宣言》,曙光,200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相关论文

城市景观景观
浅析湖北省旅游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
环境心理学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
民族村寨生态旅游景观规划文化融入之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景观要素需求度与使
语言政策对语言景观的影响研究
百里杜鹃风景区花卉景观和花卉旅游产
刍议公共艺术与景观设计
四川地区森林公园的旅游景观开发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园景观特色分析
新型照明材料在校园景观环境照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