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

河北物流与京津对接的区域理论探析

  摘要:京津冀区域是21 世纪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增长中心之一,推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河北物流与京津对接存在区域经济和物流理论基础,从实践数据分析了河北物流与京津对接的区位优势、自身物流优势、区域功能优势和产业转移优势。
  
  关键词:区域物流;河北物流;物流。
  
  京津冀区域陆地面积21.67 万平方公里,人口1 亿多人,京津冀三地GDP 占全国总量12%。伴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新兴区域亚太转移和中国产业由南向北布局调整,京津冀地区以其独有的政治文化优势、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强大的研发能力等优势,必将成为21 世纪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增长中心之一。推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作为河北应搞好自身物流发展的同时,应主动对接京津。物流产业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型服务产业,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对提升地区竞争力的作用成为共识。河北省面对日益激烈的地区竞争,要想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必须认识物流业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加快河北省物流的建设步伐。河北省人民政府于2009 年提出大力加快物流业发展。京津冀地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河北省的区位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要统筹好环京津地区的发展,发挥京津的作用,带动河北省经济发展,是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中一个重点,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务实地推进与京津的合作,多领域、多层次与京津对接。
  
  一、区域理论分析。
  
  (一)区域经济理论。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理论研究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域经济需要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二是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三是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统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主要的区域经济理论如下:
  
  1.区域平衡论。区域平衡是指国家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彼此协调、配合发展。主要理论学者有纳尔森(R.R.Nelson)的低水平陷阱理论、纳克斯(R.Nurkse)的贫困恶性轮回论等。
  
  2.区域不平衡论。区域不平衡论认为区域发展过程在本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轮回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O.Hirschman)的凭借理论等。
  
  3.区域阶段成长论。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J. G.
  
  Williamson)把库兹涅兹的收入分配倒U 型假说应用到剖析区域经济成长方面,提出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 型理论。他通过分析24 个国家的国际横截面数据和10 个国家的时刻序列数据,认为国内分歧成长阶段区域不平衡等的转变趋向,地域间收入差异的持久变换趋向呈倒U 型。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悬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尽快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共识。理论界对如何发展区域经济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讨论,许多学者都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蒋满元(2008)认为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相当成绩,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机制,存在较严重的产业结构同构与产业链断裂问题, 制约了合理的经济梯度的形成。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建立区域协调机构,以区域网络联系合作模式为基本框架来推进京津冀的区域合作进程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张素敏(2007)对京津冀地区的内部差异进行分解并且对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比较进行分析,以期透彻了解京津冀地区经济差异的原因,提升京津冀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二)区域物流理论。
  
  区域物流iv是指全面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而建立的适应区域环境特征、提供区域物流功能、满足区域经济、政治、自然、军事等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空间结构和服务规模,实现有效组织与管理的物流活动体系。区域物流主要由区域物流网络体系、区域物流信息支撑体系和区域物流组织运作体系组成。非均衡发展理论,最初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一种理论选择。但由于区域与国家在许多的相似性,使得这两种理论成为在做区域开发与规划时,经常被引用和借鉴,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理论基础。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可行性。
  
  苗青等(2004)认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发展区域经济并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提出根据佩鲁的“经济空间”增长极概念,现代物流业属于推进型经济部门,因此要建立我们符合区域增长模式的现代物流,同时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现代物流的发展。
  
  焦文旗(2008)对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京津冀地区经济明显落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将大大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步伐,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武志惠等(2007)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定量角度研究了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作用,运用Logistic模型确定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并采用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计算出区域物流业的单位增长带来的区域经济的增长额度。
  
  通过以上的研究回顾可以看出,中国物流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在区域经济理论、物流理论不断完善同时,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区域物流研究成为物流研究的热点,物流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迅速。
  
  二、河北物流与京津对接的必要性分析。
  
  (一)河北物流与京津对接的区位优势。
  
  河北省地处北纬36毅05ˊ至42毅37ˊ,东经113毅11ˊ至119毅45ˊ之间,位于华北平原,兼跨内蒙古高原。全省内环首都北京市和北方重要商埠天津市,东临渤海。河北同北京、天津构成了闻名遐迩的“金三角”地带,与北京、天津正在形成环京津一小时交通圈。河北处于中国第三经济增长极的核心腹地,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东北亚最活跃的经济腾飞区,是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河北处于环渤海地区的核心腹地,海岸线长达487 千米,发展潜力巨大。由此可见,环首都、环京津、环渤海,是河北省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河北省不仅是京津物流联系全国各省市的必经之地,同时又是京津空港和天津海港的物资集散要地。环抱京津的河北省不仅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发达的现代交通和通讯网络,而且还可以利用秦皇岛、京唐港、曹妃甸、黄骅港口群和综合物流体系,提供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河北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河北物流融合到京津物流体系中创造了区位条件,对河北物流发展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二)河北物流与京津对接的产业转移优势。
  
  比较优势不仅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条件,也是开展国内贸易的基础条件。国内有关学者对京津冀三产业数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是:河北在第一产业方面具有特别明显的优势,第二产业对于河北GDP 增长起着关键作用并将在长期内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第三产业中物流业发展方兴未艾,在产业技术层次上都与京津存在明显差距。因此京津冀之间在产业结构上存在梯度转移的广阔空间。随着京津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一些缺乏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已经开始逐步向河北区域进行梯度转移。2005 年2 月,发改委对首钢搬迁曹妃甸方案的批复,标志着京津产业向河北区域梯度转移的全面开始,随后出现了更多的制造业从京津迁入河北区域。例如,河北涿州市以园区建设为龙头,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努力构建全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区。仅2010 年该市的26 个省市重点项目中就有19 个是“国”字号或京津投资项目,总投资149.6 亿元。据最新统计2011年上半年北京GDP 的增长速度全国最低只有8%,但是呈现出了北京绿色GDP 的理念。伴随产业转移而形成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大进大出,必然会呼吁物流业与之配套对应。京津冀产业梯度转移为河北物流与京津对接提供了产业基础,带动了物流业的飞速发展,河北物流业增加值最近几年都在10%以上。(表1)。
 
  
  (三)河北物流与京津对接的功能定位差异性优势。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中,京津冀三地各有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从京津冀城市功能的定位来看,三地的需求差异性大,互补性强,为河北物流与京津对接创造绝佳机会。面对如此机遇,作为处于北京和天津之间的河北于2010 年10 月22 日在三河市召开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工作会议,圈定三河市、香河县等13 个县(市)区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并设立京南新城、京东新城和京北新城(图1)。河北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总体战略构想是:“员猿县员圈源区远基地”。河北的这一重大举措不仅对于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打造河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增长极,也为河北物流对接京津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四)河北物流与京津对接的自身物流优势。
  
 
  京津冀是优势互补的问题,而不是相互抵消的问题,北京、天津有自己的优势,但河北也有河北的优势,比如京津有科研能力的优势、人才优势、金融优势、信息优势,而河北有土地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港口优势和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京津冀之间应该是优势互补、产业相互对接、相互促进的关系。自从河北省实施“三年大变样”以来,在党中央、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GDP 连续几年均超过8%,物流总量连年持续增加;物流基础设施大为改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物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物流装备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各级政府重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倾斜力度。河北“十二五”规划中指出2011 年河北物流业发展目标是:编制实施环首都、环渤海、冀中、冀南四大商圈发展规划,推进环首都6 个现代物流园区和16 个省级物流聚集区建设,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覆盖面广、高效畅通的现代物流网络,力争物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00 亿元、增长18%。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去年底,国内共有A 级物流企业737 家,河北占有17 家。随着河北自身物流优势的增强,夯实了对接京津的物流基础。
  
  三、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知,河北物流与京津对接存在可行性和必要性,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和物流的发展具有共同利益。要深刻认识加强与京津物流对接与合作是实现河北省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全方位、快节奏地搞好与京津的对接合作,在产业、规划等各个方面与两市融为一体,实现互动。
  
  参考文献:
  
  [1]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2] 蒋满元。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选择[J].保定学院学报,2008,(1)。
  
  [3] 张素敏。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与地区差异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2)。
  
  [4] 谭清美,葛云。区域物流投资弹性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5] 苗青,白玲,曲鹏飞。符合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现代物流经济的研究[J].物流技术,2004,(4)。
  
  [6] 焦文旗。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商业时代,2008,(8)。
  
  [7] 武志惠,徐扬,申金升。京津冀地区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物流科技,2007,(4)。

相关论文

物流
电子商务与物流问题探析
浅谈运输企业物流经营模式
供应链金融应用模式中物流企业管理问
“一带一路”倡议下基于无水港的跨境
长三角地区物流包装回收成本核算研究
B2C电子商务模式下逆向物流分析
市场营销模式创新促进商贸物流现代化
京东商城物流配送模式研究与优化研究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现状研究
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