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提升东莞城市软实力研究

  【摘要】城市软实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工业经济时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本文在深入分析东莞城市软实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东莞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和培育富有东莞特色的城市文化、提升城市人口素质、改善和增加公共服务、建设良好城市形象等举措来增强东莞的软实力,推动东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软实力   东莞    城市文化。
  “软实力”概念是美国学者Joseph Nye 在20 世纪90 年代提出来的,运用于世界政治竞争领域。之后,人们将它推广运用到跟竞争有关的各个领域,在国家软实力之外,又提出了所谓的区域软实力、城市软实力、企业软实力等一系列的衍生概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进入的转型与发展阶段,软实力逐渐变成人们关注的热点,各个地区、城市都对以人力资源、发展路线、制度和文化等资源为基础的软实力资源非常重视,希望通过提升软实力来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一、城市软实力的概念与构成要素分析。
  1、城市软实力的概念。
  Joseph Nye 提出的“软实力”概念不仅存在于国际关系领域,而且其思想体系能够延伸推广到所有与国际关系相类似的处于竞争关系的领域中。这是因为一切竞争都要靠实力取胜,而一切竞争主体的实力都存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之分。城市软实力是软实力学说的一个衍生概念,它构成了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Joseph Nye 的软实力观点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城市软实力是建立在城市文化、公共管理、人口资源、城市形象等非物质要素之上,以非强迫方式吸引城市利益相关者等客体,以获取他们的价值认同,使他们产生城市所预期的行为,最终达到城市目的的一种能力。
  2、城市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根据Joseph Nye 的观点,国家软实力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构成部分:一是文化及价值观等意识形态;二是社会经济制度以及发展模式;三是一个国家在国家社会中的形象以及在多边外交中对国际规则和政治议题的塑造方式。借鉴Joseph Nye 对国家软实力构成要素的分析,综合参考初庆东等人的观点,城市软实力主要包括城市文化、公共服务、人口素质、城市形象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见表1)。
  其中,城市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核心,它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城市发展主体,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人口素质是城市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成败;公共服务是城市“软实力”的关键内容,是经济发展的直接保障,好的公共服务能给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城市形象是城市内外的公众对城市的总印象和总评价,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无形资产,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利于吸引投资,引进高水平人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强城市凝聚力,提升城市竞争力。
  二、东莞城市软实力现状。
  1、东莞城市文化。
  东莞市历史源远流长,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近代史标志性的开篇地和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东莞人性格开朗、精明能干,有着“非禁即入”的冒险和创新精神。东莞人在改革开放后抓住了机会,把东莞建设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城市,并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演化和培育出东莞的城市精神“厚德务实,海纳百川”。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莞市也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文化设施和机构的建设。首先,东莞在全市各个镇区建设了471 个公共图书馆(室),30 个博物馆,511 个文化广场,基本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其次,东莞大力举办高校和研究机构,东莞市创建了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广东医学院,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兴办了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等高校,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在东莞建立研究院。再次,东莞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目前东莞文化企业超过4300 家,其中有超过3000 家为印刷企业,还有1000 多家为动漫衍生品生产企业。同时东莞还大力打造虎门鸦片战争遗址、袁崇焕纪念园等重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虽然东莞城市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而言,东莞城市文化还不适应未来东莞经济发展的要求。首先,整体上的文化品位不够高,主要是在其传统农业文化的基础上加上工厂文化,缺乏现代工业精神,城市整体文化品位有待提高。
  一方面,在浓厚的商业氛围笼罩下,“利益至上”的意识仍使有些文化建设显得急功近利,城市文化疏离人文传统,缺乏鲜明的个性;另一方面,城镇建设与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大部分村民一夜之间“洗脚上田”,文化水平落后使他们仍然没有摆脱“小富则安”和“自我封闭”的意识,导致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高。其次,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主要是印刷和玩具的生产和销售行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等新兴文化产业则相对薄弱。最后,文化设施和机构不足,目前东莞的文化设施、机构、大学与研究机构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无法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科学研究力量非常薄弱。
  2、东莞人口素质分析。
  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科技、教育、人才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已经普遍形成较高的认识和较强的共识。根据东莞市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为8220237 人,其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83890 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668829 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471698 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109920 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 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2467 人。根据以上数据可知,东莞人口中大学(指大专以上) 程度的人口比例为7.1%,高中以上的人口比例为20.3%。也就是说,在东莞常住人口中高中学历以上不足三分之一,低于广东全省的水平,说明当前东莞的人口文化素质层次较低,主要是低技能的农民工,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较少,不适合东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东莞公共服务分析。
  公共服务是城市“软实力”的关键内容,是经济发展的直接保障。首先,从行政管理体制来看,东莞的现行行政架构与管理体系是在原有县级行政架构上建立起来的,主体仍然是县级架构,县升格为市后,只是市一级行政级别升了一级,镇一级大体相当于“升了半格”,行政人员编制没有相应扩增。一方面,这种管理体系使东莞长期保持32 个镇(街)与4 个经济园区的条块分割状态,不利于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管理体系在面对东莞800 多万常住人口与5500 亿规模的经济总量时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的问题,显得非常力不从心。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在提供公共产品和行政服务水平方面有明显的提高,但在政府的服务理念、服务水平、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远远跟不上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需要。2013 年广东省情调研中心发布的《广东省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系列调研报告》显示,东莞市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为69.42 分,处于广东省各个城市中等偏下水平,2013 年东莞市政府公共服务总体特征表现为,整体水平与公众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有待加强,公用事业服务公众最为满意。该报告指出,备受民众关注的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满意度普遍偏低。
  4、东莞城市形象分析。
  过去三十年来,东莞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东莞经济快速发展,迅速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重要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成功提高东莞知名度的同时却没提高东莞的美誉度,东莞的城市形象一直是毁誉参半,一方面东莞被誉为世界工厂,并一直出现在福布斯中国城市50 强榜单上,也头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篮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光环,另一方面东莞却被称为”性都“、”血汗工厂“、”东方斯巴达“。同时东莞本地居民给人的形象也并不是很正面,他们被称为地主,是一群整天无所事事、靠收租致富的人群。这种毁誉参半的城市形象对东莞吸引人才、吸引投资、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为东莞正名,东莞市政府在2011 年通过《文化名城战略”四个名城“建设实施意见》和《东莞城市形象总体规划工作方案(2011—2015)       》,成立了东莞城市形象管理委员会,正式开始东莞城市形象推广工作。2013 年,东莞推出与discovery 频道合作拍摄的包括可园、篮球赛事、知名企业家等”东莞元素“的一系列城市形象宣传短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机场和火车站等重要媒体平台播出。可是在东莞刚刚开始为城市正名的时候,2014 年2 月,中央电视台用了近30 分钟的时间曝光东莞色情行业并引起的一场扫黄风暴,东莞的形象一下子又回到起点,东莞重塑城市形象的努力受到了重大的挫折。
  三、提升东莞城市软实力的对策。
  1、把城市软实力建设提升到东莞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城市软实力是决定城市进入后工业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东莞必须改变过去依靠土地、廉价劳动力、资金等硬实力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把软实力建设提升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同时,构成城市软实力的主要要素如城市文化、人口素质、公共服务和城市形象都是单纯通过市场没办法解决的,东莞要制定城市软实力建设的长期战略规划,利用东莞目前拥有的强大硬实力资源,加大投入,以硬实力哺育软实力的发展。另外,软实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建设,东莞政府要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软实力建设,促进软实力建设和硬实力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东莞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培育东莞特色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当前东莞城市文化整体上的品位不够高,社会文化氛围薄弱,文化设施和机构严重不足,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文化创意人才缺乏,民众缺乏现代市民意识。因此,首先,东莞应该认真梳理和挖掘东莞历史上的文化资源,大力弘扬其传统的”莞香理念“、”崇焕精神“以及东莞人”非禁即入“的冒险和创新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围绕东莞未来经济与社会转型发展的目标,向其文化注入以技术理性和人文精神为内涵的现代工业精神,着力塑造具有开放、包容、创新、诚信特征的现代城市文化。其次,东莞应该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种文化机构的建立与发展,吸引和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加快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网络、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最后,加强民众的现代市民意识教育,推动他们从洗脚上田的农民向现代城市市民转变,为东莞经济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基础。
  3、提高东莞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是城市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东莞应该加大力度提高东莞的人口素质,以促进东莞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首先,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过程中,东莞政府应采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强化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建设终生教育平台,加快东莞理工学院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院校到东莞办学,大力支持社会培训机构的发展,鼓励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其次,东莞政府应转变观念,打破行政关系、户籍制度等传统壁垒,加快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建设,加快人力资源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加强人力资源流动,促进东莞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东莞要创立良好的人居环境,吸引和聚集高素质人力资源。东莞要依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集中资金投入,治理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公共交通,强化社会治安,优化人居环境,为吸引和聚集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并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以便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优化人才结构。
  4、改善和增加东莞公共服务的供给。
  公共服务是区域”软实力“的关键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东莞应该着力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提高提供公共产品和行政服务的水平。第一,东莞应该打破当前市、镇、村三级行政体制,推动行政区域调整,撤镇建区,建立市、区、街道三级行政体制,建立真正的城市管理行政体制,增强统筹全市各级资源的能力,打造能承载优质资本和人才发展的平台。第二,东莞应该正确处理好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继续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第三,东莞需要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结构,发展社会性公共服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注重解决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民生问题,加大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四,东莞应该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通过加大对公务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监督检查力度,打造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第五,东莞应该拓宽公共服务供给渠道,引进一定的竞争机制,重视和培育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的多样性、可持续性和高效性。
  5、建设东莞良好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无形资产,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目前的城市形象毁誉参半,特别在今年中央电视台曝光东莞黄色产业之后,东莞形象更是负面大于正面,因此东莞必须内外兼修,一方面积极主动去解决东莞客观存在的问题例如黄色产业、社会治安、环境污染、劳工保护等;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城市营销,通过城市营销帮助东莞抵御各种负面影响,塑造东莞城市的正面形象,发掘和创新东莞城市的独特吸引力以满足社会公众的要求。第一,要强化东莞城市形象管理委员会的功能,强化政府在城市形象建设与传播的行政推动和协调功能;第二,东莞要明确城市营销的长期目标,将东莞形象塑造作为一个长期的行动安排;第三,要明确目标受众群体与传播重点,创造性运用各种传播渠道,不仅要利用电视台、户外广告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数字新媒体与目标受众群体建立联系,更要有效地利用东莞知名人士、东莞本地居民、地标建筑、知名企业品牌与目标受众群体建立联系,增加目标受众群体对传播信息的可信性和可靠性。第四,要通过举办CBA 等东莞优势体育赛事、各种展览与会议活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来提升东莞的形象。
  (          注:本文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一般课题”提升东莞城市软实力研究“(编号2011c05)的成果。)【参考文献】。
  [1] 约瑟夫·奈著,吴晓辉译:软实力———世界政治的致胜之道[M].东方出版社,2005.
  [2] 东莞市统计局:2013 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4.
  [3] 郑仕杰:区域软实力与东莞经济转型初探[J].特区经济,2010(12)。
  [4] 东莞市统计局:东莞市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Z].2011.
  [5] 广东省省情研究中心:2013 广东省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系列调研报告[EB/OL].http://gd.qq.com/zt2014/manyidu/index.htm.
  [6] 初庆东:提升区域竞争软实力的路劲新论[J].区域经济评论,2013(5)。
  [7] 庄德林、陈信康:国际大都市内涵、塑造经验与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0(4)。
  [8] 陶建杰:中国城市软实力及评价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9] 徐京波:从硬实力到软实力:区域发展模式的路径转换[J].社会经纬,2013(5)。

相关论文

软实力东莞
东莞市社会工作机构与草根NGO的合作现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环评龙
打造江西烟草企业文化软实力之我见
东莞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金融创新建
和谐社会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浅谈东莞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浅谈“工匠精神”对东莞技工院校学生
基于DEMATEL方法的高校软实力因素分析
中国援非政策的文化软实力因素
试论如何通过文化建设提升图书馆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