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及保障体系研究

  特殊群体大学生,指在高校范围内,由于各种原因,在生活、学习、精神面貌上属于有问题的一类大学生群体。与普通群体大学生相比,他们在经济状况、身心健康、自身素质、竞争能力等一方面或多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并呈现出某种不良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如果不重视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及管理,不仅影响其学业的顺利完成和能力素质的提高,还会成为高校校园的不稳定因素,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特殊群体大学生的主要类型
  (一)经济困难群体
  即“贫困大学生”,多来自落后的农村地区及城市低收入家庭。这一群体人数众多,以黄河科技学院某二级学院为例,全院4000名学生中,经贫困认定的学生将近1/3。由于经济压力大,他们往往学习刻苦、生活节俭,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打工,以补贴学习生活费用。
  (二)学习困难群体
  指那些因自身积累不够、能力欠缺、方法不当等造成的学习成绩不能达到学校规定标准的大学生。一些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宽松的大学氛围下失去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或者对专业、课程缺乏兴趣,或者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消极被动。
  (三)心理困难群体
  大学生在应对情感、人际交往、竞争、学业等压力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从而产生自卑、孤独、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若不良情绪长期无法消解,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四)沉溺网络群体
  指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交友,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生群体。调查发现,25%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53%的学生偶尔会玩,只有22%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会。课堂上大学生使用手机主要是在玩游戏、看小说、看视频、刷微博、浏览新闻、发短信,不仅影响学业,还容易造成对手机的病态依赖,形成自闭的性格。
  二、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一是当前地区、城乡、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这直接造成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人数呈持续上升态势。二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一部分大学生在竞争压力下,出现自我定位不明确、心态失衡、放任自流等情况,成为超负荷的特殊群体。三是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极易滋生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二)家庭因素
  有些家长教育方式粗暴简单,有些家长因忙于工作而无暇关心孩子,有些家长把自己的理想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有些家长对孩子袒护溺爱……在这些环境下长大的大学生,容易冷漠、孤僻、叛逆、脆弱。
  (三)学校因素
  学校在教育内容上重科技理性,轻人文修养、道德品质教育;重课堂教学,轻实习、实践。一些课程知识老化,内容陈旧,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不注重启发学生思维,使一些大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四)自身因素
  大学课程涉及面宽,课程内容不具体,学生课下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如果没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难以学到有用的知识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整日过得浑浑噩噩,出现厌学、沉溺网络等不良情况。
  三、针对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及保障措施
  (一)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1.利用网络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辅导员要占领网络这个新阵地,及时、准确地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传播正能量。尤其对于班内的特殊群体学生,要主动添加他们的QQ、微博等,积极了解和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心情、动态,学会使用网络语言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及时教育并帮助其改掉不良行为。
  2.不只是心理困难学生,各种形式的特殊群体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讲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特殊群体大学生对自己心理情况的认知度,学会更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另一方面,要配备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特殊群体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普查,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体系。
  3.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影响到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对于特殊群体大学生而言,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明确大学期间的阶段性目标,增强紧迫感,提高执行力,帮助其实现从“学涯”到“生涯”的过渡。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细化大学期间的学习、职业、爱情及生活规划,定期对规划进行分析、评估、修正,从而主动全面发展自己。
  (二)建立和完善帮扶机制
  1.辅导员应掌握每一个特殊群体学生的具体信息,建立特殊群体学生信息库,通过查阅学生的原始材料,如纸质、电子档案,学生填写的家庭基本信息,结合平时在校表现、学习和生活等情况,把这几大类特殊学生录入信息库中,不断更新动态,坚持长期跟踪观察。另外,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建立QQ群等互动交流平台,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其子女在校期间的情况,强化家庭的责任。与特殊群体学生的同宿舍同学、关系密切同学经常进行交谈,力争对他们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以确保信息库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根据特殊群体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加大勤工助学力度,把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从无偿变为有偿,鼓励贫困生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报酬,引导他们自立自强。针对学习困难群体,可以通过大学学习方法的教育、高年级学长的学习交流、专业教师的课余辅导,帮助其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学生干部与特困生、优秀学生与学困生自愿结对帮扶的活动。
  (三)改革课程教学方式
  1.转变教学观念,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通过问题、情景、讨论、游戏等教学环节,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受到上课不仅是老师自己的事情,还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被动听”到“主动讲”,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端正学风,规范教学秩序。优良的学风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还能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其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在课程考核上,将传统的总结性考核变为过程性考核,严格考勤制度,对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学生多加鼓励,增大平时成绩权重。为净化课堂教学风气,减少“低头族”,可采取强制要求和倡议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不良现象坚决予以制止;在教室、食堂等人员集中处开展“不将手机带入课堂”“我们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等倡议活动。
  (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1.在大学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第二课堂等,能够满足学生的归属感,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特殊群体大学生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活跃思想,扩大交往,调节情绪,从而淡化心理矛盾和冲突,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锻炼自己的能力。
  2.注重人文关怀。辅导员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涉及学生利益的问题,一定要听取相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择优选择合情合理合规的处理方案。坚决反对给学生贴“优等生”“差等生”的标签,尤其不能歧视、隔离大学生特殊群体。在班级内部营造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氛围,用真挚情感和切实行动去温暖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真正融入班集体中。

相关论文

大学生大学保障体系教育群体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