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磨课:追寻框架下的教学浪漫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8-0027-03
  收稿日期:2014-06-11
  作者简介:徐健,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江苏海安,226600)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科副科长,教研员,高级教师,南通市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南通市中等职业教育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教师所理解的“磨课”:
  既是个体执教又是团队集智
  磨课是课例研究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所以在“磨课”时,执教者首先是从“秀课”的角度迎合观摩课的教师和专家的心理趣味设计教学环节,以便获得较高的课程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也在有意引导甚至强迫学生顺从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上本应有的合理波澜(思维碰撞)被师生间的虚假互动掩盖甚至扼杀。追求教学过程流畅的代价是教学中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最终后果是“金玉其外”的课堂包装下的“败絮其中”,学生的智慧没有得到应有的激发与提升。
  此外,在磨课时,参与磨课的除执教者外,还有学校的相关领导、同学科的教师,有时还会邀请当地的专职教研员甚至是学科专家参与。这种“头脑风暴”式的集智可为优化教学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但是,执教者常常因失去“自我”而在众多的选择中迷失方向,最终拍板决定采用何种形式的往往是学校的领导或者是有关专家。所以说,离开了执教者教学个性的团队集智,易导致“磨课”的泛化、形式化甚至过度化。因此,真正具有教研创新价值的“磨课”,其研磨的基础条件是教师已有的教学能力和智慧。只有将个体的执教和团队的集智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优化教学设计,并在优化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需要怎样的“磨课”:
  既是磨炼教师又是磨砺学生
  在学校教研活动中,教师喜欢“磨课”,也推崇“磨课”。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看,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路径“摩课――磨课――做课”中,“磨课”是承前启后的一环。教师通过“磨课”磨炼自己,习得成熟教师的教学技艺并使自己迅速地成长起来。但从学生的角度看,“磨课”不仅仅是在磨炼教师,也是在磨砺学生,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的教学互动,仅仅关注教师的教学,忽视学生的学习,“磨课”研究的取向就会发生偏差。所以,衡量教师“磨课”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的优劣(这只是其中重要的参考条件),而是学生在课堂中有没有发生真正的学习行为。[1]“磨课”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表面上的教学流畅,更是基于学生学情的情趣引发、知识点拨、思维碰撞的深入。由此可见,“磨课”应从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三个逻辑条件即学生学习意向的激发、学习内容的明晰和学生觉知方式的选择入手,促进和维持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并通过优化的课堂教学实践,既成就学生也成名教师。
  职业教育的课例:
  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浪漫和学生的学习快意
  就职业教育的学习方式来说,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体验式的学习,这种体验往往会在一定的职业情境中展开,且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当下课程理念。因此,职业教育的“磨课”应以“关注学生获得”作为教师教学行为跟进的基本依据。
  职业教育的课例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作为国家课程基本理念,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依旧具有理论上的奠基意义。但在职业教育的课例研究中,“磨课”者往往会将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割裂开来,忽视了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因此,对于职业教育课例目标的确立,要从内涵上进行深度理解。首先对于知识,不能固守客观认识论的知识观,在重视显现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隐性知识,因为在职业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经验性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其次对于技能,职业教育尤其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达成,对此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事实上作为一种学习过程,职业教育同样要重视方法技能以及学生在走向社会所具有的社会能力。最后对于情感,情感是“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动力支持系统,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达成交融,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达成的过程中形成并显现的。实践证明,职业活动中的职业态度和情感是职业活动高效和优质的保证。正如《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的那样,今天的教育家面临一件使人着迷的任务:发现如何在例行训练与感情奔放之间求得和谐平衡。
  职业教育的课例内容――以职业活动的展开寻求学习内容的序化设计。就普通教育的课例内容来说,课例的设计往往是按主题单元和课时教学来确定课例内容的长度、多少和深度的。职业教育的课例设计,首先应以职业能力来表述课例的教学目标,职业能力就是胜任某项职业活动或工作任务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情感以及职业评价。其次应以职业活动的展开寻求学习内容,这种内容的组元不是以内在的知识逻辑来维系,而是以职业工作过程来展开,按照工作程序在活动中应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并实时就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链接,真正发生完成某项活动的学习行为。所以,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课例设计时,应直接将“项目”转化为“学习单元”,学习单元的展开以职业活动的展开为依据,学习结果应以“可见”的产品生产、工具使用、故障现象排除为终极目标。
  职业教育的课例施行――以职业活动为载体的教程和学程的有机统一。教学活动是一种定向性的实践活动。教学活动的展开服从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是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可能离开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必然烙上教师的主观色彩。从这一角度看,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的教程。但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真正学习行为是其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阻力之后才发生的,所以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应立足于学生的认知需要。由此看来,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虽然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很大的能动性,但在教学活动中必须突出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2]对职业教育而言,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是学生走向社会所要从事的职业活动。换句话说,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学程。教师的教程和学生的学程是“教学活动”这枚钱币的两面,二者是以职业活动为载体得以统一的。因此,职业教育课例设计的视点是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视角是教师――教师的主导作用,视域是职业活动――以具体的任务为活动目标和学习目标。因此,在教学框架下的“磨课”就会浪漫多姿。   首先,教学浪漫体现在目标任务的描述上。职业活动是丰富多彩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用职业能力目标表述的教学目标同样也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对职业活动中涉及的工作任务、关键行动、典型产品都可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如烹饪专业的“刀工技能”中的“切”,教师在“磨课”时,既可以不同的关键行动――直切、推切、拉切、锯切、铡切、滚料切、抖切等七种刀技出现,也可以工作任务――“切青红萝卜丝”(直切)、“切白肉片”(锯切)的形式出现,还可以典型产品――“萝卜丝拌海蜇”、“炒腰花”等学生熟悉的私家菜的形式出现。这种教学目标的描述真实而又具体、形象而又生动,可以让“三维目标”统一在明确而又具体的职业活动中,从而保证在一次活动中从不同的维度上并行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
  其次,教学浪漫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明晰上。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再按教材的章节内容渐次展开,而是以职业活动的展开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链接,同时伴随着态度、情绪、情感的生成和显现。对于晦涩、艰深的专业内容,教师在“磨课”时要以具体的活动指向对象为载体,以包装的项目任务展开,以提高教学内容明晰的感知度和可接受性。如在数控专业教学中,可设计榔头的制作(车削简单圆柱型台阶、切槽技能)、国际象棋的制作(车削复杂型面及钳工基本操作技能)、艺术笔架的制作(综合训练学生的设计,铣凹字,铣内外轮廓,孔、罗纹加工,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等操作技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课例,通过鲜活的课例的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活化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形成和情感、价值观的确立。由于职业活动的内在要求不同,教学设计者应针对专业特点(有的职业是以其产品为逻辑线索展开,如数控加工;有的职业以其工作对象为逻辑线索展开,如电气自动化;有的职业是以其操作程序为逻辑线索展开,如电子产品制造等),完成工作任务的筛选和提炼并转化为学习项目后进行课例设计。
  再次,教学浪漫体现在学生觉知方式的选择上。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激发、学习意向的引导、学习行为方式的选择,应该是课例设计时“磨课”的重点。职业活动通常多在一定的职业情境中展开,因此,职业教育的课例设计首先应突出情境性。大的教学实践场景重在营造氛围,小的教学情景应与项目任务展开的教学要求相匹配并为学生的学习服务。[3]其次要注重教学手段和方式的适切性。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可同时显现,也可显学生隐教师,也可以显教师隐学生。要从学生觉知方式的特点出发,积极运用适当的心理策略如对比、转移、图像、反复刺激等,力争将抽象的知识具体通俗化,将复杂的概念分解化。当前,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多个维度打通了学生获得学习信息的通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洋溢着教学者的教学浪漫和学习者的学习快意。

相关论文

教学浪漫框架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