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基于港口航运业岗位需求的高职礼仪课教学改革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港口航运业的转型升级,港口航运业相关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相关课程(如港航类高职礼仪课)的开设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这就在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
  一、礼仪课的开设剖析
  礼仪课既是一门人文素质课,也是一门实践技能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因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都积极开设此课程。一方面,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向学生传授礼仪知识,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礼仪实践训练教学,教会学生为人处事,人际交往,塑造完美自我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接受礼仪教育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环节。礼仪素质作为现代文明社会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学校课程教学是其主要获得途径。
  但当前礼仪课的开设与岗位需求的契合度较低。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设计,不从岗位需求出发
  礼仪课,在高职院校通常作为公共课程进行开设。一般高职礼仪会面向各种不同的专业开设,诸如市场营销、物流信息管理、文秘、城市轨道运营管理、物业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多个专业的高职学生。因为课程任务重、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改革滞后等各方面原因,职业礼仪课程教学虽然是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具体而言是面向不同的职业岗位,但在课程设计上经常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混淆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和日常交往礼仪,忽视了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礼仪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基于此,高职礼仪课程应依据《纲要》精神,深化对礼仪课程重要地位的认识,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创新高职礼仪课程设计思路。在市场营销、物业管理、会展策划、国际贸易及物流管理等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职业礼仪课程也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支撑。因此,职业礼仪不应以一般的通识课程来开设,必须在认清其作为专业技术实务课程性质和地位的前提下,结合各专业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整合与设计。
  (二)教学方法
  当前,我高职院校的礼仪课主要还是?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课堂理论讲授与案例讲解相结合,运用理论知识考核的形式来检验教学成果与学习效果。而这种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训练的重要性。它虽然可以使学生接受到比较系统正规的礼仪理论知识,让学生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却未能将礼仪课程所应具有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体现出来,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造成的后果便是理论与实际相互脱离、学习与运用的相互脱节,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也难以保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案例分析和示范,但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在教室进行,缺少仿真的职业环境和角色扮演,结果学生是只懂理论,不会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显然不能与这门学科的特点相适应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探索与教学改革。
  (三)教学内容
  课程具体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在反应相应岗位需求的变化上显得呆板,不够灵活。甚至有些高职类课程的设计并没有迅速跟上下游行业的发展与现实社会的发展速度显得脱节。例如在电子商务专业礼仪课程,伴随着网路时代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相应教学模块理应反应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水平;而在国际贸易及应用英语等专业相应模块的教学中,则涉及一些涉外礼仪的知识和技能等。
  (四)课程实效性较差
  由于高职礼仪课开设、课程设计等没有针对性,没有区分普通礼仪与具体岗位的礼仪需求,有的甚至与岗位需求相距甚远,让课程因缺乏真实的情境性而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礼仪课教学模式跟不上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进度,考核方式传统单调,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较弱,总得来说,课程效果很不理想。
  二、港航类高职礼仪课改革思路
  礼仪有相通之处。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礼仪需求,同一行业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礼仪需求。如果依然按部就班的在不考虑岗位需求的形式下开展礼仪课教学,只会浪费高职有限的人文素质课课时,而并不能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对高职生礼仪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极大的促进,更有助于学生礼仪知识的获得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笔者在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想立足于港口航运业的岗位需求来改革高职礼仪课,主要思路体现于以下一些方面:
  (一)逻辑起点:分析港航类岗位礼仪需求
  要进行礼仪课程改革,构思的逻辑起点应该是立足于学院所有的专业,通过走访企业,和企业用人标准对接;通过设计毕业生调查问卷,全面把握所有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详细分析各类岗位群的礼仪需求,有针对性的展开课程设计,让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如何相得益彰,共同培养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群的礼仪素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可知,港口航运类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是对物操作和对客服务两大类。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展开分析。对物操作类岗位,涉及到业务操作类岗位和专业技术类岗位。业务操作类岗位主要是围绕物流的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七大职能相关联的操作性岗位,如车辆调度员、理货员、仓管员、包装员、配送员、配货员等。专业技术类岗位主要是和一些物流设备相结合的岗位,如汽车驾驶员、叉车驾驶员、吊车司机等,这类操作人员往往需要考取相关设备操作资质证才能上岗。对物操作类岗位对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等要求较高,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苦心钻研是提高业务能力的必需,礼仪需求相对较少。对客服务类岗位,涉及到业务拓展类岗位和业务服务类岗位。业务拓展类岗位,也即市场开拓类岗位,在一些货源不充足的企业,此类人员岗位至关重要,如:物流集货员、物流营销员、货代员等。业务服务类岗位主要是为企业物流岗位服务的岗位,如:办公室文员、前台接待员、物流业务咨询员等。很显然,一线窗口的对客服务岗位对礼仪素养的要求较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诸如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很显然,虽然是同一个专业,但是不同的岗位群,对礼仪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显得非常困惑。
  (二)基于港口航运业地位,拔高礼仪课教学理念
  港口是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国际物流中最重要的节点。港口航运业是窗口行业,港口功能之一的“窗口形象“意义重大。窗口虽小,关乎全局,窗口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对港口航运业务起到重要作用,是港口工作质量的直接体现。如何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窗口,港口航运业工作人员的文明服务程度直接影响着个人、单位在本地区及全国的社会形象,服务水平的提升对树立品牌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品牌形象的塑造同样对服务水平的提升有着强有力的促进作用。所以,港口航运业对从业人员的礼仪素养应该有很高的要求。
  在某些普通行业,我们只需生活化的礼仪,在一些礼仪课的课堂上,一些老师更擅长讲授生活化的礼仪。笔者认为,在面向以后将在港口航运业工作的学生群体,不能仅满足于教授生活化的礼仪,生活化的礼仪固然要有,且讲授重点在于让他们形成礼仪生活化的习惯,还需拔高礼仪课的教学理念,应注重礼仪的道德承载。职业教育家黄炎培认为,主张职业教育者,同时必须注重职业道德。[1]
  一般认为,礼仪的道德功能体现于三个方面,以礼引德、以礼显德、以礼保德。[2]作为港航类高职的礼仪课程,礼仪的“引德”功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在理论教学课堂上,让他们掌握港航类就业岗位中所涉及到的接人待物方面、在仪态仪表方面的常用的礼仪,如爱国爱港、爱岗敬业、恭敬、谦逊、友好、礼貌,如端庄、落落大方、文雅、不吭不卑等。这实际上是人生的德育课,可以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从而成为有道德的人。作为港航类高职的礼仪课程,礼仪的“显德”功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通过礼仪理论课堂上的情景模拟,抓好礼仪实训课,重视学生参观港航类企业实习实训机会,跟踪记录学生的仪态仪表、行为举止、语言文字,往往可以了解特定学生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程度,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修正、引导和提升。作为港航类高职的礼仪课程,礼仪的“保德”功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无论是理论课堂还是实践实训课堂,都必须选择合适的礼仪内容,强调砺技修德、注重岗位相关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相应的品质培养目标,关心学生情商、逆商的提升及诚信守时等优良品质的塑造,把道德原则的要求按照礼仪的方式组织起来,落实到人们的行动上,从而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三)基于岗位任务,整合教学内容
  透过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国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引进的国际礼仪使本已浩瀚的礼仪海洋进一步扩容,作为掌控礼仪课堂的教师,首当其冲应该思考的问题即是在礼仪课堂上如何科学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对于港航类高职礼仪课教师理所当然也遇到这个问题。仔细思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职学生目前所学专业更能直接定位今后的工作岗位,高职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3],那么课程就应该根据工作岗位而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因此,要依据不同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架构,一方面要考虑到全体专业都涉及到的基本通用的礼仪模块,还得考虑到不同专业岗位需求而涉及到的差异化处理的礼仪模块内容。
  现挑选港航类高职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两个不同专业航海技术、国际贸易所涉及到的船员和单证员岗位进行简单比较阐释。这两个专业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通用模块主要有仪容形象、仪态形象、服装礼仪、公共场所中的礼节、面试礼仪等,只不过在讲授中针对不同的对象注意内容的变化,在差异性模块,针对航海技术专业毕业后想当船员的学生,需要强化的是外事接待礼节、出国访问程序及礼节、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礼节礼貌等,针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想从事单证员工作的,需强化职业化形象设计、办公室日常事务礼仪、沟通与协调礼仪技巧、公关交际礼仪技巧等方面。
  (四)走进企业实践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很多学校为了提高礼仪课的实效性,建立了校内礼仪实训室。校内礼仪实训室的存在确实为学生礼仪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平台,但难免都受场地、师资水平、设施设备等客观限制。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都倡导专业课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实际上,校企合作,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对礼仪课而言也是一个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在企业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是课堂教学的深化。企业所蕴含的资源能解决高职院校场地、师资水平、设施设备等客观限制。
  以港口业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礼仪实训为例,毕业后想从事理货员岗位的学生走进真实的港口码头体验一下真实的生活,实践出真知,学生能获取和掌握在学校课堂上永远学不到的知识。学生在校外的大型实践场所自由发展,从中取得成效,也便于发现自身礼仪素质的问题。学生只有走入企业,融入社会,才会把礼仪素质教育的内化内容推向外化。
  能走进企业更好,如果外部实训条件不具备,那么在高职礼仪课程教学中,应逐步摒弃传统礼仪课教学以讲授礼仪常识、强化知识认知为主的做法,构建强调技能掌握及行为转化的“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技术实务课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获取知识。
  (五)多管齐下,创新考核形式
  近些年,由于传统文化因素、社会风气因素、大学生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当今大学生学习普遍存在功利性[4]。有些大学生时时刻刻用“有用”“无用”去衡量、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不乏大学生将随堂考试的课程、课时较少的课程、选修课等直接看成是无用的。在某些高职院校,出于课时压力、师资力量、教育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原因,将礼仪课设置为随堂笔试形式或者安排课时较少或选修课,那么礼仪课就成了无用的课程。笔者所教授的《社交礼仪》课,我院该课程负责人一直将此课程的考核形式中做成“随堂大作业”,在某些学生眼里,此门课就是“无用”的课。基于切肤之痛,笔者拟打算多管齐下,创新礼仪课考核形式,以提高礼仪课实效性。   具体设想如下:第一,面试演礼。考核时增加实践内容,如将面试礼仪专题增加到期末考试内容中,不是一张试卷定分数,而是基于以后的工作岗位设置多种面试情节和环节,由学生将本学期所学的全部礼仪知识融入到这个特定的面试情节和环节中进行展示。根据展示的形式和内容打分,以达到以考促学的效果。第二,以赛代练、以赛促学。通过研究岗位群礼仪需求,通过举办“礼仪风采大赛”“岗位中的礼仪领悟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礼仪素养的形成。在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平时考核分数,并根据学生在校日常表现情况,随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表彰。第三,构建礼仪素质多方评价系统。笔者认为,学生的礼仪素质得分,不能单纯考虑授课教师的,还应该综合考虑辅导员老师、同班同学、实习单位的评价,而且应该特别重视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礼仪素质的评价,从中揣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礼仪需求。
  (六)逻辑闭环:礼仪双师型队伍建设
  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最终还得依赖礼仪教师去推进。现实情况是现如今很多高校的礼仪教师自身是没有相关礼仪的实践经验,没有从事过相关礼仪的工作,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礼仪实践操作能力,很多是依赖互联网而“现炒现卖”。所以,借鉴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路径,建设一支双师型礼仪队伍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推手。
  三、结语
  岗位需求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原动力,是高职课程实效性的最重要的见证。本文针对港航类高职礼仪课程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从考察港航类岗位需求出发,衡量礼仪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考核形式,师资队伍等,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思路。现在的重点是,如何在授课过程中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紧跟行业和岗位发展趋势,落实、推广上述改革思路,使课程日益趋于合理与完善。

相关论文

教学改革航运礼仪研究需求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