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新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词语是反映社会变迁和人们对事物认识变化的一面镜子。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记录这些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词语应运而生。《现代汉语词典》作为一部最权威的通用词典,2013年问世的第6版增收新词语和其他词语3000多条,“团购”、“给力”、“雷人”、“云计算”、“潜规则”、“山寨”等热词也被收入该词典中。这说明,新词新语尽管很“新”,但是总会有一部分沉淀下来,进入我们的生活,经过时间的检验,最终成为我们使用的基本词汇。
  为了使留学生了解一个更现代的中国和体验更贴近的生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和学习部分新词语,让这些信息丰富又包含社会文化意义的新词语走进课堂。
  一、新词语相关概述
  新词语,是指一定时间内在新闻媒体及社会群体中频繁出现的流行词语,它被社会的全体成员有所选择地承认和使用,并最终成为新的规范形式。它的来源包括新造词语、增加新义的旧词语、方言词语、外来词、网络词语,等等。由于网络文化的繁荣、自媒体的发展,大部分新词语来自于网络。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份,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57亿户。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来源,也是信息传播、新词语“滋生”的沃土。2013年揭晓的媒体十大新词语“中央八项规定、棱镜门、H7N9禽流感、土豪、自贸试验区、单独二胎、中国大妈、光盘行动、女汉子、十面霾伏”中的“土豪、单独二胎、中国大妈、女汉子、十面霾伏”这些新词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词,也是网络上十分流行的词语。
  在新词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词语群”现象,也就是新词语的词缀化。近年来,几个类词缀“~族、~门、~奴、微~、~女、~体、~二代”等使用率居高不下呈连锁式发展。比如,2010年走红的词语群“~体”、“微~”。“~体”是人们对某种特定或流行话语格式的总结和归纳,如2006年的“梨花体”、2007年的“脑残体”、2009年的“蜜糖体”,到2010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凡客体、回音体、校内体、羊羔体、子弹体等走红网络。
  新词语区别于一般词汇,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新词语的生命周期、消亡和使用。了解新词语的特点,有助于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提供生动鲜活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了解每个词语表达的含义和文化语境。
  (一)新词语具有时效性和流行性。一般来说,表达事件、表达社会现象的新词语特别多,一般源于某些特定事件,有相对的时效性。如“棱镜门”是2013年社会流行热点事件的名词,但是它出现在2013年,也只辉煌在2013年。多年前“范跑跑”、“躲猫猫”也是红极一时的新词语,但是现在已悄无踪影。长江后浪推前浪,“梨花体”去了还有“回音体”,诸如此类,层出不穷。
  (二)新词语表达的信息高度浓缩。每一个这样的新词语背后似乎都有一个故事,如“中国大妈”这个词语的背后涉及“广场舞”、“华尔街扫金”等生动的民间百态,了解这个词才容易了解这个词背后表达的意味。
  (三)新词语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雷人”等词在日常表达运用中很鲜活生动,对于表达某些态度和情绪简单又贴切。2013年,“女汉子”横空出世,用于表达性格、行为豪爽的女性,颇受网民喜爱,于是网络上出现各种版本的“女汉子”,不管是外形粗犷、实质心思细腻还是外形弱柳扶风但内心豪放、不拘一格的,都称之为“女汉子”。“十面霾伏”更是形象地表达了雾霾天气。这类趣味生动的词语在课堂上更容易被消化和理解。
  (四)部分新词语有不规范、难以规范的问题。由于新词语产生和传播的特点导致一些不规范词语的产生,这类词也许在社会上广泛流通,但是它是不合语言规范性的,如“神马”、“妹纸”这些词在网络聊天中使用频率居高、应用广泛,但是它们是“什么”、“妹子”的谐音,在书面语言中是不被提倡的。认识到新词语的规范性问题,有助于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引领留学生了解新词语。
  二、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新词语,作为词汇的一部分,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首先,新词语是了解中国文化、当代中国的重要出口。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根植在语言之中,文化的新发展、新气象都可以从语言中窥见。新词语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单位,同样承载着重要作用。所以,新词语是透视流行文化的窗口,可以增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了解,是文化重要的传播工具。与上世纪的“彩电”、“手机”、“超市”相比,当下的“微信”、“微博”、“3D打印机”这些应时运产生的词语,反映了物质生活的进步和当代中国文明现状,也彰显出了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特点。
  其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当留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音和语法之后,词汇学习更显得重要,掌握多少词汇量直接影响留学生的汉语表达水平。新词语与社会联系紧密,是词汇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走在词汇的潮流前沿。如果留学生对在报刊、电视、网络中接触到的新词语不明所以,就会对他们的汉语学习和交流造成困扰。增进对部分新词语的了解,会给留学生的汉语表达增添“潮”范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某些新词语,实质上是旧词承载新意,如“打酱油、山寨、雷”等,旧词和新意是共生的,并且有各自的使用场合。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混淆,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部分。
  此外,对于一些中高级的汉语学习者,他们往往处于一种汉语学习的僵化状态,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掌握了大量语法知识,但很难有所突破。而新词语的学习有可能让留学生保持学习汉语的兴趣,新鲜的事物能够提供教和学的活力。对于新词语中的词缀化现象,学生还可以举一反三,了解一系列新词语,学习起来相对容易。   三、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新词语产生得又多又快,再者新词语有相当一部分可能属于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课程需要明确新词语教学的范围。一般来说,新词语的选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新词语教学应该选择那些对于留学生来说实用性强的,在日常交际中能经常用到的新词语。新词语教学是建立在满足留学生日常交际需要的基础上的,所以在选择新词语上,要选那些跟留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对交际产生帮助的词,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网络上常见的新词语“给力”、“高大上”、“山寨”等,都是具有实用性的,在电视、网络中能看到、听到的词,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教给留学生。
  (二)稳定性原则。新词语是一种灵活性很强的词语,是极其不稳定的。有些新词语刚出现时使用频率不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已经销声匿迹,也不再是语言交际的需要,这些词就不具备稳定性,只有那些经过时间洗礼、社会认可的新词语才能继续存在于词汇系统中,才能被引进对外汉语课堂中。有些昙花一现的词在使用过后已逐渐淡出词汇系统,就不适合对外汉语教学。
  (三)积极性原则。在新词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教给留学生一些积极向上的,能从正面反映社会发展的新词语。有些过于粗俗、不登大雅之堂的词,在教学中应该予以摒弃。
  文化是语言的土壤,在文化的沃土里,语言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汉语是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因此汉语词汇的教学要扎根于文化之中,新词语的教学也是如此。再者,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放在一定的语言使用环境中才有生命力和活力,对新词新语的教学与使用要放之于生活之中,才能融入生活。网络上有一些网友自创的汉语测试题因为各种恶搞而走红。诸如:
  (1)“小明,今晚有思修课呢!你去不去?”
  “我去!我不去!”
  问:小明去不去?
  (2)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小明:“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小明:“小意思,小意思。”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小明:“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小明:“是我不好意思。”
  问:分别解释每个“意思”的意思。
  “我去、意思”这部分词在口语中使用较多。不放在一定语言环境之中,我们就很难辨别这些词指的是字面意思,还是隐含意思。例(2)中的“意思”不仅要放在语境中考察,还要了解中国文化中的一些礼仪风俗,才能更好地明白说话者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四、结语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互联网驱动的日新月异的时代,语言和社会同样发生着共变。规范的语言也不例外,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新词语的大量涌现使传统词语规范观面临严峻的挑战,有些人认为只要学好基本词汇就足够了,没必要学习新词语,甚至认为新词语教学是不合规范的教学。但是,在自媒体时代,新词语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语言发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是对现有语言在交际中的补充。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相关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词语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