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而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市需要强力推进的教育提升工程。在市教育局的安排部署下,2013年8月至11月中旬,廊坊市广播电视大学对廊坊市区,并面向全市11个县(市、区),对社区教育资源状况和居民社区教育学习需求做了专项调查。
  一、廊坊社区及居民的基本状况
  (一)廊坊市社区情况
  1.社区的基本情况。廊坊市共有11个县(市、区),90个乡镇3222个行政村,2007年开始的城中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大部分农村居民也搬进住宅楼,从分散式向集中式居住转变。县城中村居民已经基本迁入新居,形成较有规模的居住小区;廊坊市区随着城市化建设新建社区建设更是颇具规模,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2.社区设施的基本情况。虽然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社区居委会规模不断扩大,但政府投入相对有限,社区经费普遍短缺,办公、活动用房难以得到较好保证。据抽样调查,市城区38个社区到2013年,与教育相关的基本设施还不够完善。38个社区居委会中,能配齐电脑、空调、电话传真、VCD影碟机的不到半数,能够实现社区服务电脑网络化、有配套文化基础设施、市民学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的不到1/5。
  3.社区管理的基本情况。在调查的基层社区中,目前专业的社区教育工作者极为缺乏,全市具备社会工作者专业证书的人员更是寥寥无几。除极少数社区外,绝大多数社区硬件设施不完善,社区居民缺乏必要的活动场所。社区管理所需的软硬件设施都亟待提高和完善。
  (二)社区居民情况
  截止2010年,廊坊市常住总人口近436万,市区人口约40万,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市区居民。市区内不同社区居民构成不同,也显现出不同的群体文化特质。从较大范围看,西小区一带社区高校教师较多,中东部社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较为集中,管道局社区则显现出较为突出的局域意识和特色,城乡结合部或城中村改造后的社区中小企业主及商贩、外来务工人员等更为集中,而新源街道办事处、光明东道街道办事处、北大街街道办事处等负责的小区有很多是村改居社区,居民多为原城中村的人员。
  二、廊坊市居民社区教育的需求状况
  (一)调查的内容及形式
  本次调查对社区教育资源的调查以有形资源为主,对社区教育需求的调查包括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知、社区教育的内容需求、形式需求等。调查的形式包括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座谈调查、典型调查和社区内各有关人员的交流。调查中,随机发放问卷,采用百分比统计处理。通过调研,我们对廊坊地区社区教育资源的现状和社区居民教育的学习需求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社区的发展和我市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二)调查的范围及情况
  我们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对我市市区内40余个社区,8个县(市、区)的一些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市管道局老年大学、廊坊市老年大学、市楹联协会等机构和组织进行走访调查及问卷。共发放问卷28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46份,发放人群上到80多岁老人,下到10多岁的孩子,涵盖了各个群体,能够反映不同人群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在调查有效样本中,以城镇居民为多,占总数的66.8%;城乡混合区居民占到总数19.1%;农村居民仅占到总数的14.0%。农村社区的居民偏少,这是本次调查的一个不足。
  (三)受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社区居民中,女性占51.16%,男性占48.84%;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到60%以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近50%;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到近20%,各类企业人员占到50%以上;50%以上的受调查者收入水平在1600-7000元之间。总体情况看,社区居民的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相对稳定,具备社区教育发展的良好基础。
  (四)居民社区教育的现状
  1.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社区教育不够普及,尚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9.4%的被调查者“根本不了解”社区教育。这表明当前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尚未达到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层面。参与者的广泛性不足,大多数是离退休人员,社区单位和在职人员参与率不高。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在职人员工作和家庭压力较大,他们认为“工作忙,生活负担重,没有精力”、“社区没有开设所需的课程和培训项目”等都是影响他们参与社区教育的主要原因。
  在调查参加过社区教育中的哪些活动时,很多居民的回答是社区没有什么活动。有活动的社区居民回答主要是参加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活动很少由居委会组织,大多为民间自发组织,参加过此类活动的占被调查者的20%。而在管道局社区情况则有很大不同,那里的被调查者大多认为,活动很多,学习很正规,生活非常充实快乐,大家的精神面貌也非常好。这反映出投入不同、管理不同,教育的效果不同,居民的幸福指数也有很大不同。
  2.现有社区活动教育性不足。当前我市社区中所开展的大多只能称为“社区活动”,不能称为“社区教育”。从组织形式看,多数为居民或民间组织自发形成的、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文艺体育等娱乐健身活动。由居委会、学校等政府机构或单位统一组织的活动较少,由市老年大学组织的教育活动规模小,覆盖面窄,管道局老年大学情形好于市老年大学,这样就造成了各社区活动水平参差不齐。但总体讲,组织越正规效果越好。从内容看,居民或由民间组织自发组织的主要是娱乐健身活动,教育性不足,凝聚力不够,由老年大学组织活动的教育性和凝聚力明显增强。
  (五)居民社区教育的需求状况   1.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需求旺盛。首先,对于是否有继续学习和提高的必要,被访者中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占77%,表明他们对社区教育的需求旺盛。他们对已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表示了广泛认可,54.3%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加社区教育学习,希望主动参与社区交往和社区活动。其次,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很高,67.4%的被调查者“愿意无偿加入”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居民对社区教育抱有多方面的期待,他们期盼“组织更多不同层次的志愿者,参与社区教育”,渴望就近“开办图书馆(阅览室)”,希望“社区内的教育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其中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扩大社区教育的受益面,加大资金的投入,使教育设施、活动场地更多一些”。
  2.社区居民学习目的多样。首先,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目的因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而不同。人们对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愿望迫切,渴望通过学习,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调节和优化,珍视生命健康,重视生活质量,关注法律知识。其次,社区居民对学习内容的需求体现个性化。值得注意的是,60岁以上的被访者中选择艺术类的比例仅次于健康类,说明人们正逐渐从老有所养向老有所乐发展,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再次,居民要求教育服务的实用性。居民要求设立图书阅览室,成立“市民学校”,设立少年、老年活动中心,要求社区中的各类教育文化设施应向社会开放等等。
  3.居民欢迎网络教育形式。调查显示,有50.9%的被调查者表示参加社区教育最喜欢在家学习,网络教育形式被社区居民广泛接受。受调查者中,无论年龄、职业、能否使用电脑,绝大多数居民表示,愿意接受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的网络教育形式,希望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这充分表明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社区教育的必要性。
  三、廊坊市发展社区教育的思考
  (一)社区教育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42%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教育开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投入”。这既表明被调查者对社区教育经费投入能否满足实际需要的担心,也表明他们认为政府应在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目前廊坊市终身教育的工作主体是社区市民学校,但是终身教育并没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得社区市民学校在经费、师资、设施上与广大市民的需求不相适应。通过对廊坊老年大学和管道局老年大学以及白家务市民学校走访,廊坊管道局老年大学师资雄厚,学习资源丰富,任课教师都是较为有经验的退休教师。而廊坊市老年大学则因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师资和教学资源落后于管道局,在乡镇市民学校中问题更加突出。
  社区教育是公益性教育,因此,要得到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的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支持,只有政策和经费得到保障,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市民的教育需求才能得到切实满足。
  (二)社区教育需要社会的协同努力
  有27.1%和16.7%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教育开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自身关心程度”和“社区重视程度”,这表明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以及提高社会(社区)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决定社区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实现社会的协同努力,需要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于社区教育的发展做出规划,对相关部门和单位提出要求。强调整个社会的参与,即社会各个部门、单位、组织及社会方方面面均应为终身学习提供服务,充分发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形成终身学习的网络。
  (三)社区教育需要建立四级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管理网络体系,是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求,提升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建立设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社区教育管理体系,让社区教育真正进入社区。通过管理网络实现对社区教育的管理与建设,促使社会教育资源对社区居民的开放,形成社区居民处处可学、时时能学、人人皆学的社会环境。通过四级管理网络建立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起四级管理网络,不仅需要市级政府部门的支持,还必须有县(市、区)、乡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这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大力推动各级政府,实现四级管理体系的尽快建立。
  (四)社区教育需要搭建终身教育平台
  从市民的实际需求看,我市居民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极为欢迎。从对其他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践看,多个社区教育区起步较早的地区均已拥有当地较为完善的终身教育平台,并取得良好效果。我省唐山、邢台已建成本地的终身教育平台,秦皇岛、承德资金已基本到位,正在积极筹备平台的搭建。然而,当前我市在这一方面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搭建终身教育平台是我市居民终身学习的需求,是我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
  (五)社区教育需要提高管理队伍专业素质
  目前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管理人员是社区管理主要力量,也是日后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但就当前社区管理队伍的状况看,专业素质急需提高。就全省情况看,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等地均已开展起基层社区干部培训项目,对于提高基层社区干部的专业素质,提高社区管理水平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市也应借助社区教育这个平台,建立我市社区干部培训基地,加强全市基层社区干部的专业培训,全面提高社区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管理水平。
  (六)社区教育需要顶层设计
  社区教育需要具有现实性、前瞻性和导向性,这涉及到社区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顶层设计问题。所以,需要市委市政府站在廊坊社会发展的高度,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市民素质发展的要求出发,对社区教育做出规划和设计。调查中所反映的教育需求是居民当前的现实性教育需求,是我们当前发展社区教育的基本内容。我们必须应广大居民的要求实施社区教育,使社区教育走入人们的生活。要进行学习观念和方法的教育,帮助居民扫除学习障碍,提高社区居民的学习参与率。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中人的要求趋势,我们也要对居民进行具有导向性的思想观念改变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
  (七)社区教育需要推进教育公平
  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中的弱势群体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也难以享受到发展社区教育带来的好处。受调查者中的失业或下岗人员是社区中的弱势群体,但这部分人群却游离于社区教育之外。当前的社区教育过程中难以顾及此类群体的需求,因此,产生了社区中弱势群体的主观与客观的边缘化问题,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社会和教育公平问题。原城中村改造社区中的居民,需要完成农民到居民到文明市民的角色转换,相对于其他居民而言他们也处于弱势状态,需要通过社区教育得到更多地关注。我们需要对社区弱势群体体现出“教育关怀”,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补偿性教育培训,以多种途径满足社区弱势群体的需求。

相关论文

居民对策教育研究需求调查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