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论设计教育中的品牌管理教学

  受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与技术等宏观因素变化的影响,众多学科专业的定义与范畴都随之发生变化,其中设计的能量不断增强,设计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也不断深入,使设计的价值取向、社会角色与实践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设计的定义逐渐泛化,设计与其他学科的边界逐渐模糊,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基于这一变革的大背景,许多设计院校进行了设计教育教学的反思与改革,试图通过专业调整与重新定位,以及课程建设等方式达到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这种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趋势尤以设计学与管理学及商学的结合最为明显,从而使设计思维与商业思维的混合培养变得非常重要。
  1.品牌对设计的重要影响
  设计教育中对商业思维的培养,一个关键的切入点就是品牌,在当下,品牌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不论是对组织还是对消费者个人来讲,品牌的价值都不容小觑。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今品牌所对应的产品对象已经从最初的实体产品泛化到包含有形产品、服务、渠道、人、地理区域、非营利性机构与组织,甚至是想法和理念等,实际上设计所针对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品牌化。强势品牌能产生巨大的附加价值,同时强势品牌具有独特的市场影响力,这就是品牌资产的价值,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21世纪的组织只有依靠品牌竞争了”。当然,这里的组织既包含传统的商业组织,又包含设计所关照的一切事物对象。因此设计不仅仅只是执行产品策略的过程,而应该是贯穿品牌意识,以品牌战略管理为基础的整合与系统设计过程。
  品牌管理的内容纷繁复杂,通常我们将其简化为以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以及品牌经营和品牌传播三个部分。我们将品牌的这三个部分人格化地界定为你是谁、你做什么和你怎么说,这三个部分应该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传统的设计概念中,产品设计关注品牌经营中的产品与服务设计,以及研发和生产环节,而视觉传达设计关注识别设计及传播环节的视觉表现部分,不论是教育教学还是业界实践,这几部分的工作相互之间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最终的结果就是囿于各自领域自说自话,缺乏以品牌为指针的整体与策略意识,使得设计脱离实际远离市场,对品牌资产的积累毫无裨益。
  用户需求的满足是设计的出发点,从某种程度上讲设计即是为了消费,因此必须关注消费者。当前社会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期待除了功能性和审美之外,关注点更多偏向情感及社会认同等方面,而后者恰恰就是人格化的品牌所产生的附加价值,因此,产品的设计策略必须与品牌的定位、品牌形象与品牌个性及品牌所独有的历史传统等品牌策略相匹配,才能使设计在满足消费者功能性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消费者心理性及社会性需求。
  2.现行设计教育中品牌意识的缺失
  在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目录中,设计学一直归属于艺术门类,甚至学科名称都是“艺术设计学”或“设计艺术学”,直至2011年才升列为一级学科,称为“设计学”,与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等艺术学科并列并形成区隔。这种学科归属的传统造成教育界一种普遍现象就是,设计过于艺术化,设计教学中注重设计技巧和形式美感的培养,而忽略了设计所必须面对的市场及商业价值,就更不要谈对品牌构建的关注了。
  以国内设计学科中两个代表性专业产品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均以设计实现为中心。产品专业以造型与材料工艺、产品开发与设计表达为主,定位于产品设计策略的执行者,对于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等品牌营销前端要素重视不够,产品设计与研发环节对定价、渠道及销售促进等营销工具组合缺乏了解,更加忽略了品牌延伸策略及品牌全球化与区域化发展战略;视觉传达以各类平面媒体设计表现为主,定位于作品本身的创意与设计,虽然也会开设品牌形象设计的相关课程,但内容仍以CIS系统中的VI部分为主。另外,视觉传达顾名思义,是研究信息传播的专业,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很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核心课程中并没有开设传播学相关基础课程,不研究传播基本规律,不重视传播效果,也缺乏基于品牌营销传播的策略思维训练。
  在现行培养方案下,设计专业学生兴趣点更多在设计技能方面,而对于设计在品牌资产积累过程中的作用及设计在创意产业价值链中的作用等问题不甚了解。作为设计师,很多人心中艺术情节浓重,过于关注自我感受,在实践环节的体现就是重视自我审美的张扬,而忽略了设计主体对象所属企业或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与发展阶段等现实问题,导致其设计得不到认同,无法最大化地发挥自身价值。
  3.发展趋势与教学应对
  社会变革也催生了设计的变革,而且改变往往先在实践领域发生,然后倒逼教育教学进行反思与改革。商业之间的竞争已进入品牌的竞争,从市场化与商业化的角度讲,设计对消费者的影响,对组织与品牌的影响越来越强大。当下以设计思维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从而缔造强势品牌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世界知名的苹果公司,以及近几年蓬勃发展的聚美优品与小米手机等。这些品牌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也必须时时强化与重视战略性品牌管理。设计改变社会的力量在增强,设计师的角色与价值定位也随之发生变化,与此相伴随的是对设计师能力水平与综合素养的更高要求。
  发生在业界的这些变化在大学校园里也有所反映。电子商务的低门槛激发了众多创业者加入,缔造了许多小而美的微品牌故事。有数据显示淘宝60万就业者中有31万是大学生,这也为设计师群体提供了一个良好舞台,摆脱了以往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式的桎梏,致力于创业并打造属于自己的设计品牌。在笔者最近两年的教学过程中这种趋势也体现得非常明显,不论是品牌管理相关的课程,还是毕业设计、在实践环节,都有学生以自己创业的设计品牌作为研究对象。在教学交流的过程中,一个明显的体会是他们意识到了品牌构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策略与执行层面明显有所欠缺。   因此,需要对教学思路和方式作出调整,对学生设计与创新创意思维的培养训练要扩展到商业和管理领域,与品牌和策略意识相结合,培养具有系统视野、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师群体。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国内外已经有许多设计院校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许多设计学院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诸如战略与策略、品牌与商业模式等领域的内容。如香港理工大学的微品牌(Micro Brand)教育课程,通过教授设计学院的学生品牌与策划的相关知识,强化管理和策略思维,致力于帮助学生创立自己的品牌。笔者所任教的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整合创新班,在其核心课程体系中,策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突出设计管理、品牌策划与管理及品牌营销传播等内容,以培养学生整合创新设计能力。
  4.品牌管理教学内容的设计
  品牌管理课程内容设计应该考虑从两个层面着手,第一是以品牌概念为核心的品牌本体及方法论知识建构,这是常规教学与基础部分;第二是以品牌视角为切入点的商业与策略思维能力的培养,大设计时代强调运用包括产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手段,为新的社会与经济形势下诞生的宏观热点问题和具体消费需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某种程度上讲,设计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因此策略意识对于培养优秀的设计师非常必要,这一部分往往是隐形的但更加重要。
  基于此,设计专业的品牌管理教学体系应该涉及三大板块的内容,即品牌学、营销学与传播学。品牌学以品牌策划与管理为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品牌概念,品牌资产来源与构成,品牌营销活动策划,品牌战略设计,以及品牌延伸和长期品牌管理等内容;营销学以市场营销为核心课程,针对设计的商业化与市场化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的STP(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方法与策略,以及营销组合策略;传播学以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和广告策划为核心课程,主要讲解如何通过策略性传播与媒介设计向消费者传递品牌形象,以提高品牌显著度,构建品牌认知并积累品牌资产。三个板块之间的内容相辅相成,与设计理论、设计表达与设计实践等其他设计专业知识相配合,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以品牌项目运行为方式的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具有整合创新能力与策略思维能力的设计师。
  设计实践应该从执行设计策略到提供全过程决策,其中商业化、品牌管理与策略等视角与手段都非常重要,设计师只有摆脱偶然性与随意性,更多关注社会变迁及相应的消费需求,并在品牌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精心的规划与设计,才能使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具有更深刻的社会影响和价值。

相关论文

教育品牌教学管理设计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