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补语在汉语六大语法中属于既复杂又重要的知识点,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的难点之一。最近几十年,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研究引起了广大对外汉语研究者的兴趣,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
  一、结果补语的相关介绍
  1.结果补语的定义
  结果补语主要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引起动作者或动作受事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打伤了一个人”意思是由于动作“打”,动作的受事“人”发生了变化:伤了。值得强调的是,在汉语中,当要表示由于一个动作或状态引起某种具体结果时,就应该用结果补语,如果不用,句子就会表达不明确、不完整。
  2.结果补语的结构形式
  结果补语的肯定形式是:谓语动词+动词(摔倒、听懂);谓语动词+形容词(修好、惯坏);结果补语的肯定句式还有一些扩展形式:
  ①主语+谓语动词+补语+了(“家务做完了”“床铺好了”)
  ②谓语动词+补语+宾语+了(“做完家务了”“铺好床了”)
  ③主语+把+宾语+谓语动词+补语+了(“我把家务做完了”“孩子把床铺好了”)
  二、结果补语与可能补语、程度补语、状态补语的比较
  对于初学汉语的学生可能只会接触到结果补语,还有简单的趋向补语,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会逐渐学到可能补语、状态补语、程度补语等,留学生很容易将它们弄混,必须正确区分这几种补语,才可以正确地运用它们。
  1.结果补语与可能补语的比较
  结果补语表示的是动作行为、状态变化的结果,比如:“看完了”“没看完”。可能补语表示的是这个结果能否实现,强调的是可能与不可能,因此可能补语是事情没发生或没结束时做出的判断,比如“看得完”“看不完”。
  2.结果补语与程度补语的比较
  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状态变化的结果,是真实的结果。程度补语表示到达极点或很高程度,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夸张意味。因此,当动词或形容词充当程度补语时,已经是虚化的语义了,只是用来表达某种程度。例如:“杯子打坏了”(结果补语,有实在意义);他乐坏了(程度补语,只表示虚化的意义,用来表达某种程度)。
  3.结果补语与状态补语的比较
  状态补语的定义是动词后用“得”连接的表示动作的结果状态的补语。
  两种补语的的定义看似相似,都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但确有不同。
  ①结果补语与中心语结合紧密,中间不能带“得”,但是状态补语必须带“得”。
  ②结果补语强调的是动作行为的结果,它的作用是叙述一件事,说明结果的意味。状态补语表示的是由于动作、性质呈现出来的状态。
  ③它们的否定形式也不同,结果补语是否定整个结果补语,状态补语是否定补语内部。
  三、留学生出现的偏误例证
  结果补语是留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地方,在初学汉语时,由于留学生母语的负迁移,会出现一些对比性的偏误,到了中、高级阶段,会因目的语的过度泛化而出现错误。下面总结了一些留学生结果补语偏误的例证及其产生的原因。
  1.遗漏
  有结果补语,但是缺少谓语动词,比如留学生可能会说“作业完了”,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作业做完了”。留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大多数动词单用时,只能表示动作方式,而不能表示动作的结果,但有些状态动词和非持续动词则只表示动作的结果,如“完”“死”“病”等等,所以当一句话既要表示动作的完成,又要表现出动作的结果时,不能使用单个动词。
  2.误增
  误增,在这里的意思是指不该用结果补语的地方却用了结果补语的一种偏误,典型的例子:“要是让人们吃上优质的猪肉,那么猪的产量一定会降低(+下)”,“我们要努力学习,以提高(+出)创造力”。
  在述补结构后又附加了一个结果补语造成句子的赘余,两个补语共同存在,这是错误的,像“提高”“降低”等这样很典型的述补结构要在教学过程中说明它们的结构,不能把它们当成单纯动词来教学,否则,留学生会误将补语加在它们的后面造成偏误。
  3.误用
  补语误用造成的偏误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误用结果补语的偏误类型比较复杂,在这里,大致归纳为三类:
  ①应该用补语的地方,用了状语;应该用状语的地方,却用了补语。状语和补语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状中结构的重心放在了动词上,而动补结构的重心是动词后面的结果补语,整个结构强调的是动作的结果。
  ②结果补语时态的误用。例:“他把汽车撞坏着”是错误的,“他把汽车撞坏了”是正确的,因为结果补语所表现的是现在之前的动作是否产生了某种结果,“着”表示动作处于某种状态,所以要改为“了”,表示某动作已完成。
  ③结果补语的否定式误用。例:“我不做完作业”是错误的,“我没做完作业”是正确的,因为结果补语表示的是动作或变化是否有结果,所以其否定形式一般用“没”。
  四、教学策略
  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学生对汉语知识的掌握不多,很多时候都会受到自己母语的影响造成偏误。在开始教结果补语的时候要采用归纳法,先写出几组有结果补语和没有结果补语的例子,让留学生自己去对比它们的不同,比如:“吃饭”和“吃完饭”。
  最后由对外汉语教师来为学生讲解:在强调做出某些动作产生某种结果时,不能用单个动词,因为动词只是表示动作的方式,并不能表示结果。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中、高级阶段,学生的汉语知识日益丰富,目的语的过度泛化也随之明显,这里对外汉语教师就要注意区分结果补语与其它补语和其它句法之间的区别,可以适当通过填空、选择、改错等练习帮助学生进行区分,加深记忆。
  结果补语远比我所归纳的复杂,这里只是针对留学生常出现的错误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未深入到汉语结果补语的精髓。对留学生的教学,应该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相信留学生通过努力一定可以把结果补语这一复杂的语法系统学好,灵活自如地运用汉语,说一口地道的中国话。(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相关论文

汉语教学对外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