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中国医学创新目次小婴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治疗方式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小婴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治疗方式,为解决小儿在该疾病治疗上的难点进行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12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26例明确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6个月以内患儿的诊治情况。将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63例;对A组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以评价结果为指导实施治疗;B组不对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A组患儿显效率较B组患儿明显高,并发症的发生率较B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婴儿支气管肺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可以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炎,特别好发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1]。该病的发生与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解剖和免疫特点等密切相关[2]。同时,该病的发生亦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患儿本身营养不良或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并发症有关[3]。致病病原体主要是细菌、病毒或者两者的混合感染[4]。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由于抵抗力相对较弱,咳嗽反射尚未完全建立,病情进展很快,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危及患儿的生命[5]。本院儿科医生在为了提高小婴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提出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病情危重程度评分”的综合治疗方案。为了验证该方案的实际临床效果,自2013年1月开始应用于临床,对比分析同一时期用与未用该方案时婴儿的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26例明确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6个月以内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为63例。A组患儿中男婴37例,女婴26例,年龄32~179 d,平均54.6 d,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例,合并佝偻病患儿2例,贫血患儿6例;B组患儿中男婴38例,女婴25例,年龄31~177 d,平均55.2 d,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例,合并佝偻病患儿2例,贫血患儿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在住院24 h内、第3天、第7天和出院前对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在评价结果的指导下进行治疗;B组不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A组患儿比B组患儿增加病情危重程度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方法,两组患儿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措施一致。
  1.2.1 病情危重程度评分法 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胸片等,监测患儿体温、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相关指标。以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血BUN、血钠、血钾、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体温、血压、是否合并其他疾病这10项指标进行评价,每项总分10分,2分为1个分阶,将所得分数乘以0.8为最终得分。小于56分为极危重;57~63分为危重;大于64分为非危重。
  1.2.2 治疗措施
  1.2.2.1 一般治疗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保证患儿营养充足,对于因病情严重进食困难的患儿,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当患儿痰液难以排出时进行雾化,稀释痰液;嘱咐家长协助患儿翻身拍背,协助痰液排出;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1.2.2.2 抗感染治疗 (1)抗细菌:①常见细菌和敏感抗生素:肺炎链球菌:首选青霉素类,对青霉素过敏的患儿选择大环内酯类;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患儿首选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钠,耐甲氧西林患儿加用利福平或使用万古霉素;卡拉莫拉菌:首选阿莫西林联合克拉维酸;肺炎杆菌和大肠杆菌:首选三代头孢;绿脓杆菌:首选替卡西林加克拉维酸;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②用药时间:一般细菌感染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 d,症状、体征消失后停药;特殊病原菌如葡萄球菌肺炎在体温正常2~3周后方可停药,支原体肺炎抗菌药物使用不得低于2周,一般2~3周。(2)抗病毒:利巴韦林:可以治多种DNA和RNA病毒,雾化吸入,肌注和静脉滴入均可,肌注和静脉滴入的剂量为10~15 mg/(kg?d);α-干扰素:静脉滴入为主,5~7 d为1个疗程。
  1.2.2.3 改善呼吸功能 (1)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嘱咐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及时清除患儿鼻腔分泌物、鼻痂;每天早晚各做1次雾化,每次30 min,是分泌物容易排出;当分泌物位置较深或者患儿呼吸衰竭症状加重时(病情评估:极危重)及时进行插管吸痰,病情严重患儿短期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2)保证氧供:当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发绀等症状时及时面罩吸氧,调整氧流量为2~4 L/min,氧饱和度86%~94%。
  1.2.2.4 对症治疗 腹胀:查明出现腹胀的原因,低钾血症造成者,及时补充钾,中毒性常麻痹造成者,禁食并胃肠减压;发热:物理降温为主,用35%的酒精为患儿擦浴,腋下、腹股沟和头部放置冰袋,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使用布洛芬;明显烦躁不安:使用异丙嗪和氯丙嗪各0.5~1.0 mg/(kg?次)。
  1.2.2.5 并发症和并存症治疗(病情评估:危重-极危重) 合并中毒性脑病:脱水、改善通气、扩血管、止痉综合处理;合并心力衰竭:必须同时吸氧、利尿、静强心、扩血管等措施;脓胸和脓气胸患儿在和家长说明后及时穿刺引流。
  1.3 疗效评价 显效:患儿7 d后肺部?音消失,胸片提示肺部病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患儿7 d后肺部?音减轻,胸片提示肺部病灶减少,体温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没有减轻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对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儿童的支气管较为短小、狭窄,柔韧性较差,因此当病原微生物侵入到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等部位时,患者很容易出现支气管功能障碍,患上支气管肺炎[6]。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来说,支气管肺炎的致病因素更为复杂[7]。除了常见的气温突变,空气污浊等是病原菌增多,解剖特点等原因外,往往还和婴儿的体质有关[8]。与健康的足月出生儿而相比,低出生体重儿,营养不良、贫血、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维生素D缺乏的佝偻病、免疫缺陷的婴儿发病率更高[9]。儿童,特别是婴儿,与成年人不同的是,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抵抗力较差,易受外界和自身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10]。患儿本身表达能力较差,需依赖医护人员和家长来把握病情变化,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病情恶化[11]。病情较重的患儿会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导致患儿发生多个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12]。
  儿科在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上采取以控制炎症、改善呼吸功能、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为原则的综合治疗措施,即便如此,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仍不尽如人意[13]。这主要与小儿病情变化较快有关,因此,及时准确把握患儿的病情尤其重要[14]。支气管肺炎患儿在体征、胸片、血常规、血尿素氮、生化等指标上均会出现变化,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估可以较全面地把握患儿的总体情况[15]。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以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结果为依据指导治疗的观点,使得儿科医生可以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患儿的病情。该观念在多家医疗机构研究并实施后取得较好的反响。
  本院儿科自2013年1月开始实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的加入“病情危重程度评估”在内的治疗方案。为了探讨该方案的疗效,与同一时期采取传统方案的小婴儿进行疗效评价。通过比较发现,对小婴儿支气管肺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可以为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有助于提高疗效,这一结果与国际权威部门的研究结果相符,切实可行,值得在临床继续推广。

相关论文

医学创新临床支气管肺炎治疗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创新途径探讨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拼多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