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儒家传统道德和当代思想建设

  儒家传统道德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广泛影响力和强大生命力。经过长期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面对西方思潮的涌入和西方工业文明进步带来的冲击,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一方面,人们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和自我选择的意识逐步增强;另一方面,社会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道德危机、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的现象,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相互之间充满了不信任和敌意。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需要加强思想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以抵御因经济变化而带来的道德危机。
  此时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道德就成了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经常讲的“仁义”、“孝”、“诚信”、“自强不息”等,都是我们传统道德的精华。这些传承深远、意味深沉的传统道德规范不仅教我们传承文明,还在人格塑造、情操培养方面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把“仁”作为道德修养的最基本内容,不仅把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还把仁作为基本的人文价值观。从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在强调人们要以仁为人,尊重人的价值。一个人格健全、崇尚美德的人,为人处世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作为行动的最基本推动力,这个原则就是仁。孔子给弟子和世人的解释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这种仁爱精神所表现出的不仅是对自己人格尊严的维护,更是一种“推己及人”的仁爱实施方法,就是说要将心比心,以此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如果人们都能做到推己及人,多为别人想,这个社会上充满的就会是友爱而不是彼此猜疑和憎恨,更不会发生接二连三的“视而不见”现象,回顾06年的“彭宇案”,再看10年的“小悦悦事件”,和最近的老人摔倒178人从他身上跨过,到现在都提醒着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不容忽视。除此之外,“仁”还告诉我们“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尊重人,爱护人,礼待人,重视人的价值和主观能动性。这种以“仁”为中心的文化道德修养,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观念。正是这种“仁”的精神塑造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造就了一代杰出的仁人志士。我们学习仁的思想有助于我们现代新公民的人格塑造和培养,有助于社会风尚的提高。
  “孝”是我们传统道德的又一重要组成。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都是以孝道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但随着现代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子女和父母之间往往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关爱,如此下去很容易造成社会上的亲情淡漠。有些人把赡养父母仅仅看作是法律上的责任,而不是发自内心的道德义务,而就现代社会的老年人一代来说,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他们缺少的是心理和情感方面的满足,新一代年轻人往往不能给予他们更多的体贴和温暖。这就要求在德育过程中进一步弘扬传统美德,建设现代社会的孝文化。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对父母、老人讲孝道,这种情感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当今社会上“啃老”的现象并不少见,相当一部分青年不知道孝敬和关心父母,这都要求我们加强“孝”文化教育,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强大力量,将“孝”这一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重要内容,内化为青年人深层的情感,陶冶当代青年人尊亲的道德情感。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为历代思想家们所重视,其中尤以儒家为最。儒家文化中认为诚信是“道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中庸》曾提出“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的思想,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都是在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既不能完善自身,也不能真正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儒家的诚信观提倡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做到言而有信,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反对相互欺骗和猜疑。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中,诚信不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更是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条件。首先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引导青年人做到诚实正直,说实话办实事;其次加强学生自身在道德上的自我教育也很必要,内在的道德信念一旦树立就会发挥持久的作用,指引着他们以诚心、诚实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改造和自我陶冶。除此之外,更要汲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精髓,用传统道德的熏陶力和感染力帮助青年人树立重诚守信的道德信念。
  儒家道德修养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降大任于斯人,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都暗含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和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青年人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艰难,绝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堕落沉沦,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只要处理得当都有利于促进青年人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顺境能激励人们朝下一个目标勇往直前的奋斗,是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而逆境有利于磨练意志,增强承受挫折和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也不乏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从“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到“礼仪是创”,无不反映了中华民族创新意识的久远渊源。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不乏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道德楷模,卧薪尝胆的勾践,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司马迁受宫刑仍坚持写完《史记》,利用公共道德的示范作用,形成青年人广泛的价值认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价值、意愿、利益得到了尊重和认可,为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也会导致个人欲求的无限膨胀。正是因为传统道德的缺失,才使现代人很容易接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在尚未建立一个被大众普遍接受的道德体系的情况下,许多人内心的迷茫和空虚需要传统道德精髓去填充。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和精华,若深入发掘,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当代青年人健全人格的构建也具有现代的价值。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在当代青年人健全道德人格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理念为当代青年人道德人格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只有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充分吸收传统思想道德的合理内核、认真总结,才能提高我们国家整体的道德水平。
  以上列举的几个方面,与我们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的主流道德并行不悖。传统道德中确立和倡导的传统道德中人道主义传统、诚信做人的传统、尊老爱幼的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传统都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它们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对于加强思想教育,培育四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代政治思想教育必须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壤,充分汲取传统的养分。只有在现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充分挖掘传统道德价值内涵,才能切实增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形成了伟大的道德精神,许多道德规范都已近内化形成了我们的实际行动,我们在进行现代的思想建设时,要积极地借鉴传统道德的优秀养分,对我们摆脱拜金主义、本位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干扰,树立社会主义新的道德观大有裨益。

相关论文

传统道德当代建设思想儒家
钢铁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讨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