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浅谈旅游景点翻译中功能翻译理论技巧应用

  随着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旅游翻译也日显重要。相较于其他文体翻译,旅游翻译有其特殊性,所以直接参照传统翻译理论收效较小。绝大部分涉及旅游资料的翻译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不仅给外国游客带来理解障碍,甚至严重歪曲了原有意义。“翻译理论的核心是翻译问题。”(Newmark,2001:21)检验翻译理论可行性的标准是翻译理论能否很好解决翻译问题。旅游翻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译文能否起到信息传递和呼唤的功能。有别于常见文体的翻译理论,功能翻译论是一种强调译文功能的应用性较强的翻译理论,这种理论能够针对具体的翻译问题,提出可接受性的解决策略。因此,将功能翻译理论运用到旅游翻译中将有助于外国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
  一、功能派翻译论
  功能派翻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其理论核心是“译文功能论”,该理论认为“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Nord,2001:29)功能派翻译理论共经历了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威密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Skopos theory and beyond) 和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以及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发展阶段。首先,功能派创始人赖斯在她的《翻译学批评的可能性与方法》一文中首次把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方法联系起来,提出了基于原语和译语功能关系的功能批评模式。赖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目标语语篇和源语语篇在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以及交际功能等方面实现对等,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的功能特征。”(Reiss,2004:93~94)。20世纪80年代,威密尔提出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他认为“任何形式的翻译,当然也包括翻译本身,可被视为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有其目的和目标。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即:目标文本的形式取决于目标文本在目标语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Nord,2001:25)此外,威密尔还提出了翻译委任的概念,即应该由译者来决定是否、何时、怎样完成翻译任务。也就是说,译者在翻译行为中处于核心位置,是翻译链上最重要的一环,译者首先既是原文的接受者也是翻译要求的接受者,既是翻译任务的执行者也是翻译活动结果的负责人。“翻译要求是否可行、可接受, 原文处于何种地位、发挥多大作用、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及翻译策略都要取决于译者对翻译要求和翻译目的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讲,译者可以说是翻译过程中起积极作用的专家,完全掌握使用何种翻译手段,如何完成翻译工作”(钟伟合,1999:48 ~50)。90年代初,诺德全面总结和完善了功能派理论,她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不足,提出了“功能+忠诚”的指导原则,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尊重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也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因为“翻译本身就是为译语目的和译语环境中的译语对象创造出译语背景中的文本,决定翻译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受众―― 即预期的译文读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和交际需求”(Nord,2001:12)。
  二、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研究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应该以“目的”为首要原则,旅游翻译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促使他们参观游览该景点。这种翻译目的决定了旅游景点解说词的翻译原则是以传播中国历史文化为取向,以实现译文预期功能为重点。为了使旅游翻译达到预期的宣传功效,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和交流的效果,调整翻译策略,采用增、减、编、并、改等变通手段。
  1 增词法
  增词法就是对旅游资料中的一些带有源语文化特色的背景知识(人名、朝代、历史事件或典故等),在译文中采用附加的说明,增添相关的文化信息,从而避免译语读者的误解,最终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请看下例:
  原文:魁星右手执神笔,左手握着元宝。(西山龙门石窟)
  译文:The Kuixing God is holding a magic brush in his right hand and a Yuanbao(ancient Chinese money,here used it as an inkstone)in his left hand.
  在译文中,括号里的部分是译者增添的内容,元宝为中国人在古时候使用的钱,然而外国游客却未必清楚,因此译者对这一文化缺省进行了适度的增补,通过对元宝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有助于外国游客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
  2拆译
  所谓拆译就是把英语原文的一个句子拆成汉语的数个小句。原文中的一个单词、一个短语都可以译成一个句子,有些英语复合句可以拆译成几个简单句。(许建平,2003:165)凡是原文句子结构与译入语习惯表达差异较大的句子译者都可以尝试“拆译法”。
  原文:鸡足山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区。(大理宾川鸡足山)
  译文:Jizu Mountain,recognized as a multifunctional scenic spot,is characterized by Buddhism culture and ecology,offering a set of activities to visitors on pilgrimage,Buddhism research,sightseeing and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译文通过先给出鸡足山的功能,然后进一步说明其在哪些方面有其特有的功能,让外国读者能很清楚的了解鸡足山的整体定位和不同功能。
  3 删减
  功能论者认为“若原文内容阻碍译文诱导功能的发挥,译者有理由对某些原文信息进行删减甚至忽略不计”(Nord,2001:79)。译者应从预期功能出发,对渲染部分进行适当的删减,化“虚”为实,去掉那些不必要的“溢美之词”,使英文简洁凝练和直观,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原文:她(黄河)奔腾不息,勇往直前,忽而惊涛裂岸,势不可挡,使群山动容;忽而安如处子,风平浪静,波光粼粼。(黄河壶口)
  译文:It tears and boils along turbulently through the mountains and,at some place,flows on quietly with a sedate appearance and glistening ripples.(姚宝荣,1994)
  在原句中,“群山动容”、 “安如处子”、“风平浪静”、“势不可挡”为四字结构。这种结构对中国读者也许有独特的吸引力,但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外国读者,如果按传统等值标准全盘译出势必会显得言语累赘,译文自然无法实现最大限度地吸引外国游客的目的。
  4 改译
  改译是旅游翻译的常用方法,是根据特定要求改变原作形式或部分内容甚至原作风格的一种变译活动。(黄忠廉,2002:121~122)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对语言的重新表述、合理变通,使译文便于外国游客的理解。原文:如果把大石林比作一位雄壮的男性,那么小石林则是一位优雅的女性。大石林以其雄伟壮观、诡秘神奇取胜,小石林则以其玲珑剔透、清新俊雅著称。(云南石林风景区)译文:If the Big Stone Forest is compared to a strong man,the Small Stone Forest would be a graceful girl because the former is characterised by dense rocks which manifest strength and power; while the latter is featured by solitary rocks which display elegance and grace.
  在对大石林和小石林特点进行比较时,原文用了两句话才把大小石林的特色给区别开来。在译文中,通过使用which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整个译文就显得更加紧凑。
  5 编译
  所谓编译,就是夹杂着编辑的翻译活动,是根据翻译对象的特殊要求对一篇或几篇原作加工整理后再进行的过程。(黄忠廉,2002:87)由于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差别,把原文直接翻译成译入语并不能达到最佳宣传效果,译者需要采取编译的方式首先加工整理原文,然后再翻译。(陈刚,2008: 125 ~129)请看下例:原文:崇圣寺始建于南诏中后期,到大理国时期达到鼎盛,“寺基方七里,为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 (崇圣寺三塔)
  译文:Chongsheng Temple was first built in the mid and late stage of Nanzhao Kingdom and reached its heyday in the Dali Kingdom period,which “covered an area of 7 square li(about 2.5 square kilometers)and had 890 rooms and 11,400 Buddha statues”.
  原文中大理和南诏两个王国是在唐朝时云南出现的两个小王国。如果游客对云南历史不够了解,则无法辨认崇圣寺修建的具体年代以及两个王国存在的时间。译文通过给出具体的时间背景帮助国外游客更好地了解原文所要传达的信息。
  三、结语
  旅游翻译是一种有别于其他文本类型的翻译。根据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观点,旅游翻译应注重突出译文的“呼唤”功能,注重信息传递的效果,用符合译文规范和文化标准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原文意义,使译文尽可能取得近 似原文的读者效应。(Nord,2001:52)要实现这一目的,译者必须要顺应目的语文化在文本类型、风格、语域和体式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充分重视接受者的语言习惯,使译文符合外国游客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唤起其旅游、参观的兴趣,从而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相关论文

翻译技巧应用功能理论旅游
试论舞台美术设计中的LED屏幕应用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