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红楼梦》中花的隐喻及美学价值

  一《红楼梦》中花的隐喻
  1桃花隐喻下的林黛玉及其爱情悲剧
  在红学研究中,一般认为芙蓉花是对林黛玉所作出的隐喻,这主要是因为在林黛玉的生日中抽中芙蓉花签,其他人与林黛玉自己都认为只有林黛玉才能配的上芙蓉。并且林黛玉在死后化作芙蓉花神,由此可见,林黛玉和芙蓉具有着深厚渊源。在中国文学史中,芙蓉具有着“生于卑污而洁白自若”的特点,也正因为如此,芙蓉被文人雅士青睐并被赋予了坚贞不屈的性格,同时在许多诗词中芙蓉是佳人的化身,所以在红楼梦中,亭亭玉立、高洁典雅的芙蓉与林黛玉本身冰清玉洁的形象,以及高风亮节的气度十分相符。虽然芙蓉与林黛玉具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在《红楼梦》中,桃花与林黛玉之间的关系也不能忽视,例如,林黛玉所作的七言诗歌《桃花行》与《葬花吟》都将桃花作为主要的抒情对象,并且林黛玉用“桃花社”的名字替代了“海棠社”,同时林黛玉与贾宝玉在一起共读《西厢》的地点也是桃花树下,特别是著名的“黛玉葬花”所葬之物便是桃花。另外,芙蓉无法替代桃花成为林黛玉及其爱情悲剧的隐喻,芙蓉与桃花相比具有更长的周期,即便是掉落也会留有残叶,并且可以通过莲子获得新生,这种生存能力是包括桃花在内的大部分花卉所不能比拟的,并且芙蓉孕育着活力和生机,总是能带给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种本身并不具备悲剧色彩的花卉是不能够对林黛玉的生命悲剧以及爱情悲剧进行隐喻的。
  桃花所具有的韶光意识和季节意识在中国古诗词中可以十分容易的看出,如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两三支,春江水暖鸭先知”以及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都突出了桃花的韶光易逝与季节意识。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多才且多情的女子,同时林黛玉具有《红楼梦》所有人物之中最强的时光意识和生命意识,这种对生命以及时光的敏感性与桃花十分相似。另外,由于中国歌咏桃花的诗歌最多,这一点在林黛玉对“桃花社”进行重建时薛宝钗曾提到过:“从来都是桃花诗最多”,所以桃花不仅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并且也代表了才情,而用这种饱含才情的花卉来映衬具有卓越诗才的林黛玉是最合适不过了。事实上,桃花的颜色有白色、深红和粉红,但是在《红楼梦》中与林黛玉具有关联的桃花都取桃红,所谓桃花是指和胭脂颜色相似的红色,这种颜色的选取映衬着林黛玉在生病中的面容,《红楼梦》三十四回中提到林黛玉的病容:“只见腮上通红,真合压倒桃花。”由此可见,在林黛玉的外形设计中,曹雪芹已经注意到了人物和桃花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同时桃花是林黛玉生命悲剧的意象,易陨的桃花如同林黛玉病弱的身体一样脆弱,当人们感叹桃花灿烂时,林黛玉却想到了好花不常开。满园的落地桃花被人视而不见,而林黛玉却因此想到了自身寄人篱下的遭遇。虽然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次毫无避讳的提到死亡这一可怕的词汇,但是事实上心思细腻而且十分敏感的林黛玉对死亡所持有的态度是敬而远之的,只是那些凋零的桃花在林黛玉看来具有生命,并且能够触动她的脆弱心灵,于是自我怀疑也便会产生,她疑惑自身的生命是否会像桃花的周期一样短促,这种难以解开的迷惑以及笼罩着她的死亡意识让她备受折磨,所以即便是面对怒放的桃花,林黛玉仍旧会悲然涕下,而面对如同自身生命一样脆弱的落花,林黛玉更是抑制不住自身对命运的思索。
  桃花是林黛玉所经历的爱情悲剧中的主题花。冯梦龙曾用《山歌》来讲述三十四回中林黛玉病重,贾宝玉派人来送帕子:“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这里点出了林黛玉桃花一样的病容是由相思引起。桃花从始至终见证了林黛玉爱情的产生与灭亡,林黛玉在荷锄葬花时与兜起水中桃花的贾宝玉不期而遇,二人共享桃花并在飘落的桃花瓣中共读《西厢》,这一幕极具感染力的画面同时也是二人爱情和桃花结合的产物,桃花在此见证了二人爱情的产生。桃花经历了光彩夺目的盛开,而二人也经历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是桃花终将会因为逐渐的衰败而不再拥有昔日的光彩,在此刻二人之间的爱情也逐渐崩塌,当林黛玉得知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事之后痛苦万分,此时林黛玉在与爱情产生的地方为凋落的桃花立冢,此时林黛玉的爱情与桃花一同被埋在地底之下。桃花留不住时光与贾宝玉和林黛玉难以抓住感情一样相像。
  2梨花隐喻下的薛宝钗及其容貌与品性
  在红学研究中,人们更加注意的是薛宝钗与牡丹之间的关系,因为牡丹具有雍容华贵的特点,所以牡丹可以作为薛宝钗出身以及地位的隐喻,但是在《红楼梦》中,梨花却是薛宝钗生活的主要背景,从薛宝钗住进梨香院,梨花与薛宝钗之间就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对薛宝钗的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薛宝钗外貌的丰润之美,还是性情的淡雅之美都与梨花清香洁白的特质相契合。并且从“女人是水做的”这一方面来看,林黛玉的表现形式“泪”,而薛宝钗的表现形式则是“雪”,从文学创作方面来讲,中国古代直接用雪来比喻梨花的诗词很多,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用梨花来作为薛宝钗及其容貌和品性的隐喻这一点是具备合理性的。与林黛玉一样,薛宝钗也是《红楼梦》中与贾宝玉具有最多交集的女性之一。《红楼梦》中的《红楼梦曲》共有十四支,去除开头的《红楼梦引》与结尾的《飞鸟各投林》还剩中间十二支,这十二支分别与十二正册相对应,其中第一支就是写给薛宝钗的《终身误》,而第二支才是写给林黛玉的《枉凝眉》,从曹雪芹对《红楼梦曲》的排序中可以看出他对薛宝钗的重视,这种重视也可以理解为薛宝钗更接近曹雪芹的理想面。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讲薛宝钗安排到梨花院中,并且用梨花对薛宝钗的容貌、品性进行了隐喻。
  在《红楼梦》第四回中,贾雨村所拿的护官符上在讲到薛家时用到了“丰年好大雪”这句话,这里的“丰”与“雪”对薛宝钗外貌的丰润之美和性情的淡雅之美进行了隐喻。《红楼梦》第八回对贾宝玉眼中的薛宝钗这样写道:“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此时的薛宝钗还是住在梨花院中生病的薛宝钗,然而在二十八回过端午节时,对薛宝钗的描述中仍旧使用了相似的语言与修辞。中间虽然相距二十章节,但是对薛宝钗的外貌描述却并没有变化,可见薛宝钗的外貌形象在《红楼梦》中是相对固定的。《红楼梦》第四回,在薛宝钗进入贾府之后,大家对薛宝钗做出的评价是“品格端庄,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并且在红麝串的情节中曹雪芹写道:“宝钗生的肌肤丰泽,红麝串容易褪不下来。”这种丰润之美不禁让人想起“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杨贵妃,事实上,《红楼梦》中曾经出现过将薛宝钗比作杨贵妃的比喻,如第二十七回回目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中的杨妃即是指薛宝钗,这里指出了薛宝钗具有“梨花带雨”的神韵。在《红楼梦》中,梨花不仅是薛宝钗外貌的隐喻,同时也是薛宝钗淡雅品性的意象,首先,薛宝钗在平日并不喜爱戴花、化妆,即便是薛家中有十二支宫纱花,薛宝钗也并没有使用,而是送给了贾府的小姐们佩戴。“这姑娘古怪着呢,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这是曹雪芹借薛姨妈之口对薛宝钗所做出的评价;其次,薛宝钗也不喜欢穿华丽的衣服。薛宝钗入住梨香院后,贾宝玉前去探望,看到薛宝钗的居室中使用的是已经半旧的红绸软帘,而薛宝钗则是坐在炕上做针线活,“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这身着装的特点是从上身到下身颜色逐渐由浅入深,由此可见薛宝钗是以为衣着十分素雅的女子,同时通过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满腹经纶的薛宝钗日常的形象是拿着针线,而并不是和林黛玉一样拿着书阅读。《红楼梦》中也对这身着装做出了评价:“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惟觉淡雅”。再次,薛宝钗的居住场所十分朴素,“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床上只吊着青纱幔帐,衾褥也十分朴素。”从性格上来说,薛宝钗并不像林黛玉一样与贾府格格不入,而是对任何人都十分亲切,在《红楼梦》的判词中,“可叹停机德”是写薛宝钗的,即形容薛宝钗具有相夫教子的美德,虽然薛宝钗的形象在众多读者看来过于世故,但是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是曹雪芹在塑造薛宝钗形象中的特殊考虑,目的在于突出薛宝钗的“停机德”,所以摒弃读者对薛宝钗存在的偏见后来看,薛宝钗给人的感觉洁白且温暖。
  二《红楼梦》中花的美学价值
  在《红楼梦》中,花是表现人物、对人物容貌、性格、命运进行隐喻的重要载体。《红楼梦》中的花不仅具有着最为美艳的颜色,同时也被寄托了十分深厚的情思。而另一方面,花对《红楼梦》这一作品本身艺术意境的营造、人物的刻画、情节的组织以及主题的揭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花对环境进行了美化、对意境进行了营造。通过对花卉的以及对与花卉相关的景色地描述,曹雪芹完成了对大观园的美化,为《红楼梦》中的人物打造了活动和生活的场所,同时引导读者沉迷和陶醉于大观园中由花构成的景色当中,并在此基础上让读者对整部作品的意境和气氛具有了真切的体验;其次,花对情节进行了丰富,对生活进行了诗化。《红楼梦》讲述的是贵族大家庭中的生活,其中花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并且“黛玉葬花”、“宝琴立雪”、“湘云眠药”等重要情节也是以花为背景和道具。虽然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使用花来组织情节,但是与花在《红楼梦》中的作用相比都望尘莫及;再次,《花楼梦》中的花在衬托人物以及深化人物性格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这一价值的实现则是通过用花来作为隐喻,从而读者对《红楼梦》中人物身上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会和认识。曹雪芹并非第一个用花来比喻人物的作家,但是《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几乎借用花使用了隐喻,不仅并不存在重复雷同之处,而且显露出的风骨各自迥异,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同时也是《红楼梦》中花本身所具有的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总之,对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红楼梦》进行探究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研究桃花对林黛玉的隐喻以及梨花对薛宝钗的隐喻主要是基于《红楼梦》这部作品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以及读者的个人理解。本文认为林黛玉、薛宝钗等重要人物过程中不仅反映人物的外貌和品性,同时也对其命运进行预示或者是暗示。当然《红楼梦》中的花卉所具有的美学价值不仅体现在隐喻,同时也体现在美化环境、营造意境、丰富情节和诗化生活等诸多方面。

相关论文

价值隐喻美学红楼梦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
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
浅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助推国家治理现
企业文化管理的价值体现及构建路径研
浅析新时期农业科研档案价值实现途径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思考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