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批判性话语分析在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Fowler在其著作《语言与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最早提出批判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以下简称CDA)的概念。它主要采纳了M. A. K.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等语言学理论,通过分析语篇特点及其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间的复杂关系。CDA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受到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制约,且话语既是权力的产物也是权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二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可见,批判性话语分析为传授、分析和理解语言及阐释社会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国内目前对CD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介绍与综述性研究、对具体语篇的分析研究、英汉语篇的批判性对比分析和拓展性理论介绍与纵深研究。从CDA的视角去研究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并不占多数,且大多数研究集中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师的话语分析,鲜有研究探讨把CDA带入到课堂教学设计。Dijk认为把CDA引入语言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学方法或者技巧的改变,而是用一种“质疑”语言的全新视角去看待社会与意识形态及其反过来构成影响。
  本文将讨论CDA作为一种辅助模式在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运用和设计的可能性,探讨如何把CDA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旨在说明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水平,也要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分析课文培养学生批判性意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鉴赏水平的目标。在结论部分,笔者试图整理出从CDA角度出发设计和调整教学活动的一些建议,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改革创新有拓展帮助。
  一、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一般模式
  本文选取了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三》读写教程中Unit 4《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为例。一般认为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主要从词汇、文章结构、句型及句子结构和写作技巧展开。
  (一)词汇
  比如,文章多次出现形似且意义相近的词liberty(n. 自由权)和liberate(v. 解放)。老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从词性和意义区分,还要注意liberate对应的名词是liberation(n. 解放)。
  (二)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
  本文共有五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独立成章,文章可分为五部分。细读每章分析The Statue of Liberty,Barbie,The Buffalo Nickel和Uncle Sam这四个部分,段落展开是通过时间顺序。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的描写是大学英语写作需要掌握的重要写作结构技巧。
  (三)句型句子结构
  本文出现含独立结构和“连词+介词短语”的句子较多,重点把这些长句变成简单句,解释独立结构的构成再运用课后的练习IX。例如,在Uncle Sam部分第17段,“After the war, a character called Uncle Sam began appearing in political cartoons, his form evolving from an earlier cartoon character called Brother Jonathan that was during the American Revolution”可以变为两个简单句“After the war, a character called Uncle Sam began appearing in political cartoons”和“His form evolved from an earlier cartoon character called Brother Jonathan that was during the American Revolution”。让学生观察简单句与长句之间的不同之处。
  开始讨论课文前,可以让学生带着课后习题I的八个问题去阅读,把五个美国文化标志背后的故事的5W(when\who\what\where\why)大概掌握。在阅读完后,把班级分为五个小组,小组讨论,复述再现故事具体内容,提示学生注意故事主角的具体描写语句,以及时间顺序的安排。
  按照课程要求,上述课堂活动基本能达到教学目的。在丰富有趣的课文内容中学习了了解体验西方的社会文化,通过讲解互动再练习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加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鼓励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需要学生有逻辑思维和独立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理论。
  CDA可以使得上述的教学活动更加完整展示语言运用。CDA可以使得学生不仅掌握文字的字面意思,还可以了解学会如何用文字展示社会结构状况,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对于语言文字的自产生的反影响。CDA理论考虑了文本产生和消费的状况,观察和解析了文本建构的过程,以及意识形态对文字的反作用。   二、大学英语读写教学应有“批判性”
  目前我国英语教育中仍然倾向于能力本位(competence-based)模式。能力本位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思潮,将知识等同训练,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知识就是最高效和恰当的做事能力。面对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的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很好适应这个目标。要学生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学生应根据个人目标自主构架将来所需要的能力和技能,教师和教学活动也应该为学生自主决定构建创造条件。
  Van Lier (1996)提出了一套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技能”的方案:(1)处理突发问题的技能;(2)做出明智选择的技能;(3)培养敏锐观察的技能;(4)在于外部世界联系过程中获取有用知识的技能;(5)以个人内在价值观、信念和理性引导人生的技能。这五种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人们要处理突发问题,就要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在明锐的观察下获取有用知识才能作出明智的选择,而判断所做出的决定是否明智需要则需要通过“内在价值观、信念和理性”来审查。这“方案”对于增强学生自助学习能力和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深究培养过程中是所保持的“审查”和“判断”,即有“批判性”(Critical)的态度。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有“批判性”,课程改革创新也可从“批判性”的角度切入。
  三、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应用的可能性
  CDA把语言分析和社会分析融为一体。CDA不仅描述语言结构,还试图根据社会活动和社会结构的特征解说语言结构。CDA的研究对象为原始文本/话语语篇(text),即人类日常生活中各类语言文本、意识形态与语言的关系,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相互的从属制约关系。CDA的核心观点包括话语权里的传递,通过话语分析可以观察和解释语言、社会和意识形态间的复杂关系变化。
  Fairclough 提出的CDA话语研究三维向度框架中,把话语语篇(text)视为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话语实践(discursive practice)和文本实践(textual practice)的结果。在社会实践层面上,CDA揭示了话语权由社会结构所决定以及其对社会结构和社会活动的影响;在话语实践层面上,CDA解释了在不同的交际情况下不同文本产生的过程和影响其产生的构成要素、认知要素(互文性、前提预设等);在文本实践层面上,CDA重点关注文本建构的形式和语义特征,有助于传达或解释特定信息的语法或者词汇。
  因此,把CDA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使得教学创新有新空间,大学英语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关注课文文本信息的建构,还可以利用CDA的社会实践和话语实践层面的启示对教学任务和课堂设计等进行创新,把课堂所教授的语言和社会联系起来。CDA在课程课程改革上的应用对于全面培养素质型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四、在《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中的应用
  本文利用《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进行分析,并对课堂教学活动从CDA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但其目的并非要取代前文所提到的教学活动,而是对其的一种有益补充,让学生认识到语言使用是说话人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客观情况作出语言和非语言选择的一种现象。根据Fairclough的三维定向分析框架,建议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社会实践、话语实践和文本实践三个层次。
  (一)社会实践层面
  在这个层面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文本如何以特定方式再现世界?文本形成是如何由生成者的意识形态和立场所决定的?文本如何有助于加强或者改变读者的意识形态立场?
  具体以下问题可以辅助学生分析课文:作者采取什么样的身份和角度去讲述五个文化标志背后的故事?作者对美国及社会历史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要选取这五样东西去讲述其背后的故事?文章是如何展示美国人民的两个主要特征:inventiveness(创造性)和independence(独立性)? 什么样的美国国情孕育美国人的这些品质?
  (二)话语实践层面
  在这一层面,教师应该考虑文本产生过程和解释过程相关构成要素和认知要素:文本属于哪种话语类型体裁?有无类似文本的互文性?文本中的是否有不同观点,如何最终统一?作者如何调动读者的经验去解读文本?
  具体可以让学生尝试回答:是否阅读过相关美国文化的其他文章,了解过别的可称得上是代表美国文化的标志?美国人写的介绍本国文化标志的文章和外国人写的看美国文化标识介绍,是否有所不同?通过五个标志,文章想传达给你什么样的信息?你是否向往文化标志后的精神和品质?如果让小组复述,会采取何种方式(角色扮演舞台剧、新闻采访当事人、小短文等)表现?
  (三)文本实践层面
  这一层面的分析重点思考文本构建的外在形式和语义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文章的连接词、情态系统、主位选择和及物性分析等表现意识形态意义的内容。比如,文章是如何通过时间标志词把事件梳理清楚的?文章中是如何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突出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的?对于故事主人公的描写语句有何特点?面对印第安人和野牛群的消失等,作者用了什么的文字去定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CDA作为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活动设计和课程改革创新的一种新视角和辅助模式的可行性。这种角度和辅助要求学生在特定的社会情境和意识形态下理解阐释文本的内涵;从个人知识结构需求发展,刺激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自主建构,独立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后根据Fairclough的CDA话语分析三维模型分别讨论了从社会实践、话语实践和文本实践层面去如何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使用,供日后教学中参考:   社会实践层面: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再现社会?这些文本表达了什么社会目的?文本是否有帮助作者实现其目的?文本产生的社会情境是?作者是否有特定价值观?文本对社会是否带来影响?
  话语实践层面:正阅读的文本是否有类似文本?不同作者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事件是否有所不同?哪种类型更受受众欢迎?不同文本的预期接受者是否有所不同?
  文本实践层面:文本主要突出的是谁?谁明显处于主导地位?文本中的观点是如何有机联系起来?作者的态度是如何体现在文章中?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文本中是否带有修辞手法,如有,都有何特征?

相关论文

批判大学应用话语英语教学
试论舞台美术设计中的LED屏幕应用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