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旅游景点文本英译探析

  一、引言
  湖南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如“绝美张家界”“浪漫凤凰城”等。随着湖南省旅游景点国际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游览。旅游景点文本英译,关乎旅游业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传播,其重要性也随之日益凸显。而纵观旅游景点英译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大多数学者从目的论、顺应论、翻译美学等方面进行研究,鲜有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这一创新角度来探讨旅游景点文本的英译。基于此,本文拟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出发,以湖南省旅游景点英译文本为例,从“多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转换层面探析翻译适应选择论对旅游景点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以期为旅游翻译研究开拓新的视角、提高旅游外宣文本英译质量。
  二、翻译适应选择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在其《翻译适应选择论》(2004)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新型翻译理论。该理论以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译者为中心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8:2)。“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源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胡庚申,2008:2)翻译过程=译者的适应+译者的选择。其中,“适应”“选择”“译者”是《翻译选择适应论》三个核心概念,全书绕之而展开(李亚舒、黄忠廉,2005:95)。“适应”是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选择”是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胡庚申,2008:2)。无论是“适应”还是“选择”,“译者”始终处于翻译的中心地位。适应选择论的翻译方法可以简括为“三维转换”。“三维转换”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侧重语言维、文化维与交际维层面上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观点来看,“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即为最佳翻译。
  简而言之,翻译适应选择论是“以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为指导,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题概念为基调,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为核心,是能够对翻译本体做出新解的翻译理论范式。”(Hu Gengshen,2003)
  三、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旅游景点文本英译探析
  英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彼特?纽马克(Peter Newmark)将文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与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Newmark,P.,2001)。作为典型的“呼唤型”文本,旅游文本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向游客传递、介绍景点信息,二是以其本身魅力和宣传效果打动读者(张光明,2009:222)。基于此,旅游文本英译既要满足外国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性信息,即“景观的主题性、特色性、观赏性、怡情性、知识性”(曾利沙,2008:3),同时也要兼顾译文的可接受性,即译文是否明白易懂,能被译文读者理解接受。
  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以及旅游文本的功能,译者在旅游文本的英译过程中,既要准确传达旅游景点的需求性信息,同时也要使译文能被译语读者所理解接受。为此,译者首先要适应汉语旅游景点文本构建的翻译生态环境,其次对原语信息进行适应性调整,并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进行转换,最终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本,即最大程度传达旅游景点信息,为外国游客所接受的可读性译本,以此达到宣传、呼唤之目的。
  本文通过互联网、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考察等多种渠道,收集了大量湖南省旅游景点英译文本资料,结合其中具体实例,从“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方面展开研究,对翻译得好的例句进行定性分析,对翻译欠佳的例句进行评论、改译与对比,以此探究翻译适应选择论对旅游景点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
  (一)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胡庚申,2008:2)译者在进行旅游景点文本的英译时,首先面对的是源语与译语在语言层面上的转换。语言维的转换需符合译入语的语言特点和习惯,以便译语读者理解接受。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Nida,1983) 所谓“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连淑能,1993)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连淑能,1993)基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不同,译者在进行语言维的转换时应将汉语中的隐性逻辑以语言形式手段在英语中显示出来。
  (1)建筑面积1999平方米,全部木质结构,因坡造势,巧妙连理,飞檐翘角,气势恢宏。
  原译:It covers a building area of 1,999 square meters, full wooden structure, its shape is artful and magnificent according to slope and by its everhanging cornice and rake angle.
  例(1)原文体现了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句式结构松散,句与句之间无明显关联词。然而原译并未将这种隐含逻辑以关联词显示出来,且语法错误很多,完全不符合英语语言表达。因此,我们在原译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采用合并法将结构松散的汉语句式整合成结构紧凑的英语句式,同时更正了原译的语法错误,以符合英语语言习惯,从而顺利实现语言维上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改译:With fully wooden structure, it covers an area of 1,999 square meters and it is artful and magnificent because of its leaning against a slope, the everhanging cornice and rake angle.
  汉语重意合还体现在广泛使用四字格上。四字格往往历经锤炼、言简意赅,是意合的典型表达。这类结构在汉语旅游语篇中随处可见。在进行语言维的适应转换时,为了再现汉语四字格所蕴含的意境,也为了便于英语读者理解,译者不应将四字格逐字译出,而应采取恰当的翻译技巧,最大程度再现汉语意境,并产生至少语言维层面上的可读译本。
  (2)(宝峰湖)湖面如镜,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风光迤逦。
  Baofeng Lake is like a mirror, 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green hills and deep caves of enchanting beauty.
  例(2)原文采用四字结构,工整对仗且意境深远。但如果直译四字格,不仅会增加翻译工作,也会使外国游客不知所云。为此,译者根据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特点,采用释译法,用简洁的译句串联起这四组四字格,不仅简明达意,同时也很好地再现了原文的意境。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英汉双语功底,熟知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译者初译后对译文进行词汇、句子结构、语法上的润色修改,其实也是一个不断适应选择的转换过程。
  (二)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两种文化之间内涵的传递与融合。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胡庚申,2008:2)
  中国悠久的历史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山一水也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奈达(1993)曾说过:“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汇和习语意义的影响如此广泛,以至于不认真考虑文化背景,任何文本都无法充分加以理解。”对于以文化信息为主的中国旅游文本,译者更应关注文化信息的传递与融合,即在英译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语言维上的转换,同时也要进行文化维上的选择转换。
  (3)黄石寨位于张家界森林公园西部,相传汉留侯张良隐居此地受难,被其师黄石公搭救,故得名。
  原译:Huangshi Village lies in the west of Zhangjiajie Forest Park. It derives its name from the story of Zhangliang,the Marquis of Han Dynasty.When he was the recluse here,his teacher,Mr.Huangshi, saved him from his sufferings.
  例(3)原文中的“汉留侯张良”,原译为“Zhangliang,the Marquis of Han Dynasty”,不妥。原因有二:1.直接将汉代译成“Han Dynasty”会给不熟知中国朝代的外国游客带来困惑;2.中国古代的官衔与西方社会官职大相径庭,不能因为“留侯”一词中有“侯”就不加考证直接译成“Marquis”。经史料记载,张良除了“留侯”这一身份外,也曾做过汉朝丞相,而丞相一职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或是首相。综上所述,我们对原译进行了修改,将张良的身份译成英语中相对应的“Prime Minister”,同时运用增译法,增添了原译缺失的文化信息,避免因文化空缺而导致文化传播受阻。
  改译:Huangshi Village lies in the west of Zhangjiajie Forest Park. It derives its name from the story of Zhangliang,Prime Minister of Han Dynasty(206 B.C.~220 A.D.).When he was the recluse here,his teacher,Mr.Huangshi,saved him from his sufferings.
  (4)(天然壁画)楼的左边是小桥流水,楼的后边是良田美池,一农夫正在扶犁耕田。真是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童话世界。
  There is a bridge with water running under it on the left. Behind the house are a pool and fertile farmland which a farmer is ploughing. What a beautiful landscape painting!
  例(4)原文中诗词“小桥流水人家”勾勒出一幅安宁详和的田园画面。但若直译成“a small bridge, running water and a house”,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会大打折扣,读来不仅平淡无奇,也难使外国读者产生同样的视觉美感。因此译者采用释译法,将“小桥流水人家”译为“What a beautiful landscape painting!”以此表达对图画所描绘的诗画般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
  中国旅游文本以文化信息为主,如何恰当处理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是旅游翻译的关键所在。英汉两种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种种差异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译者在进行文化维的转换时应具备跨文化意识,灵活选取翻译策略,跨越文化障碍,将汉语文化内涵传递,并能融入至英语文化,以使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产生文化上的共鸣。   (三)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8:2)。旅游翻译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借翻译这一工具顺利进行交流与沟通。因此,旅游文本英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进行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还应侧重于交际维上的转换,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能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5)衡山祝融峰相传是火神祝融的居所。
  The Zhurong Peak of Mt.Hengshan is said to be the dwelling place of Zhurong, the Chinese Prometheus.
  针对例(5)原文中“火神祝融”这一中国神话人物,译者采用类比法,巧妙地将之比拟为希腊神话中为民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这一类比很好地消除了外国游客因地域文化而产生的陌生感,原文中的交际意图也因这一类比得以完美体现。
  (6)(龙舟赛)演历史于古今,生传说于纷纭,珠联爱国情操、悲壮色彩,壁合神秘气氛、拼搏精神,动如摧枯拉朽、轰轰烈烈,抛若排山倒海,可歌可泣。此唯舟竞渡,无有出其左右者。
  The Dragon Boat Race,a most exciting group event,is held in memory of QuYuan,a patriotic statesman and poet in ancient China.
  例(6)原文句式工整,词藻华丽,气势磅礴但过于夸张,这是汉语旅游文本特点之一。而与之不同的是,国外旅游文本常以简明达意为主,尽量避免华而不实的宣传。例(6)原文按汉语思维直译是不可取的,因为译文不能准确传达龙舟赛的文化常识,外国游客读后会感到味同嚼蜡,晦涩难懂。基于旅游文本的交际目的,考虑到外国游客的信息接受能力、阅读动机以及思维习惯,译者采用改译法,对汉语原文进行选择性适应,保留原文主旨大意,以使译文清楚明了,从而消除交际障碍。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关注“原文中的交际交际意图是否能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这一点与旅游翻译是不谋而合的。旅游翻译如果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是毫无意义可言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译本能否为外国游客所理解,交际的目的是否能够顺利实现。
  四、结语
  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旅游景点文本英译提供了新的角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旅游景点文本的翻译并非英汉两种语言字面的解读与简单转换,而是译者要“适应”以原文(汉语)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并对译文进行“选择”。这种适应性的选择转换体现在运用增译、减译、释译或改译等翻译技巧,在多维度(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层面上进行,并贯穿翻译过程始终。为了能顺利进行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译者需在语言维方面加强双语功底,注重知识积累,在文化维方面熟知英汉文化异同,在交际维方面关注英汉语言交际意图能否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达到旅游宣传、呼唤之目的。

相关论文

旅游文本探析适应视角英译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